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种植>

生姜种植方法(2)

曾扬分享

  生姜种植管理方法

  (1)整地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园植株残体,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以压低病(虫)源基数。年前使用机械深翻,深度在25厘米以上。第二年3月上旬耙实,达到深、平、细、净、实,并按行距65-70厘米、深度15厘米开沟。

  (2)基肥施用: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整地前每亩撒有机肥2500-5000公斤作基肥。开沟后每亩施生物有机肥80公斤(氮、磷、钾25%以上,有机质25%以上)、有机钙肥50公斤、硼肥1公斤、锌肥2公斤、5%丁硫克百威颗粒10公斤,顺沟撒施,划锄混匀代播。

  (3)播种:将开好姜沟的地块灌透水,使用青枯立克90-150倍蘸种,待水渗下后按株距22-25厘米播种。播种时姜芽朝上,姜种西南向排列(与行向成45°角),播后覆土2-3厘米。干旱年份播后再次浇水。

  (4)喷施除草剂:每亩地选择40%新姜蒜草克(乙氧氟草醚加上二甲戊乐灵)乳油120-150毫升或33%施田补(二甲戊乐灵)乳油100-125毫升兑水50-75公斤均匀喷雾。

  (5)覆膜:如使用地膜,一定将地膜与土壤贴紧,不留空隙,以防出苗时:“烤苗”,如使用小拱棚,应及时扣棚以利提高地温。

  (6)苗前管理:主要是温度和水的管理。大姜出牙前应以提高地温为主,少浇水或不浇水,地表干燥时应浇小水,下午浇水最好。

  生姜栽培技术

  (一)种姜处理:

  1、选种消毒:在上年的留种地选择健壮植株的姜块采收贮藏,播种前选形状扁平、颜色好、节间短而肥大且无病虫害的姜块,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5~20分钟进行消毒,防止腐败病(姜瘟)的传播危害。在选种消毒时,凡发现姜块有水渍状肉质变色,表皮容易脱落的,说明已经受病害感染,必须淘汰。

  2、晒种催芽:为了出芽快而整齐,在播种前一星期左右,选择晴天,将种块翻晒数天,使姜皮变干发白,放入垫有稻草的箩筐内,使其头朝内、脚朝外,一层层放好后,再盖草帘或稻草,用绳子扎紧,放于灶的上部,利用柴草的热烟加温,保持筐内湿润和20~30℃的温度,经过20余天幼芽长1厘米左右取出。也可放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维持20℃以上的温度进行催芽。催芽后把种姜切成小块,每块有1~2个芽子,沾上草木灰即可播种。

  (二)整地施肥

  姜喜欢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肥土,由于姜的根系少,分布范围小,因此用来栽姜的土地还须实行深翻曝晒,使其风化疏松,以利根系生长发育。姜的产量高,生长期长,故需肥量多,每亩应施放腐熟牛、猪圈肥2000~2500公斤,或浓人畜粪水70~80担作为底肥,有条件还可增加20公斤的复合肥效果更为理想。姜不宜连作,应与其它蔬菜进行3年以上的轮换栽培,防止姜瘟发生危害。

  (三)播种栽培

  1、播种:

  (1)播种期: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低热河谷地区以3月上、中旬为宜。经过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适当提早。

  (2)播种量:种块的大小与产量关系甚大,使用较大的姜块作种不但出苗早,加快发育生长提早成熟,而且产量高,因此每块种姜应以50~100克为宜。若以50×15厘米的田间栽培行株距计算,每亩可用姜种150~250公斤。虽然用种量较多,但姜种以后还可以收回利用。

  2、栽培方法

  为了避免在生长期间根茎露出土面,降低品质,在栽培时必须适当进行深播,其栽培方法如下。

  (1)高厢栽培法:将土地平整开沟,做成厢宽1.2米,沟宽30厘米的高窄厢,每厢均匀纵开种植沟3条,施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15~18厘米的株距进行播种栽培,每亩可栽8000~9000株。这种 方法在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带(如稻田),可以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防止积水烂根。

  (2)条垄栽培法:将土地深翻耙平,不做厢,按50厘米的行距开种植沟施放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15~20厘米的株距进行播栽,以后培土做成垄。此法每亩可植8000株左右,适宜在地下水位低,通风透气性较好的梯地或斜坡地栽培。

  在播种时,若是经过催芽的种块,应将芽子朝上放,未经催芽的种块平放斜放均可。播种后覆盖5~6厘米厚的细泥土,使其尽快出苗。

  (四)田间管理

  1、搭棚遮荫:姜害怕烈日照射,但散射光对生长又有好处。因此在播种出苗,秧苗高达15厘米以后,应搭成高1米左右的平架,架上铺盖稀疏杂草,或插狼鸡叶,挡住部分阳光,降低照射强度,以利植株生长。到了秋天光照强度减弱,这时由于地下部的根茎膨大,需要较多的光照,再撤去荫棚,增加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或者因地制宜在阴山坡栽培,效果均好。

  2、中耕培土:姜的地下部有向上生长的习性,且喜欢土壤疏松通气,故在生长期间应进行中耕培土。一般中耕2~3次,结合培土进行。生长前期中耕适当深些,到了中后期植株较大,且地下部已开始膨大,应实行浅中耕。培土可增厚土层,防治姜块露出土面降低质量。通过培土,将原来的栽植平行逐渐变成垄行,使土壤滤水和透气,有利于生长,提高产量品质。

  3、追肥:姜在生长期间,应根据植株的长势确定追肥,一般共追2~4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掌握先淡后浓的原则施用。在生长的前期由于植株不大,需肥较少,一般应少施,到生长中后期植株长大,且地下部开始结姜块,需肥较多,应多施勤施,可在人畜粪水中加进0.5%左右的复合肥,在晴天进行施用,既作肥又作水,效果良好。

  (五)采收与留种

  1、采收:姜的采收与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采收、老姜采收及种姜采收三种方法。

  (1)采收嫩姜,可作为鲜菜提早供应市场。一般在8月初即开始采收。早采的姜块肉质鲜嫩,辣味轻,含水量多,不耐贮藏,宜作为腌泡菜或制作糟辣椒调料,食味鲜美,极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好。

  (2)老姜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进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采收。这时采收的姜块产量高,辣味重,且耐贮藏运输,作为调味或加工干姜片品质好。但采收必须在霜冻前完成,防止受冻腐烂。采收应选晴天完成,齐地割断植株,再挖取姜块,尽量减少损伤。

  (3)种姜的采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叶片时,大约在6月中下旬进行。采收时小心将植株根际的土壤拨开,取出种姜后再覆土掩盖根部。若采收过迟伤根重影响植株生长。

  2、留种:留种用的姜块,最好另设留种田进行栽培,在生长期间多施钾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采收时晾晒数天,降低种块水分进行贮藏。也可在大田生产中选择植株健壮、姜块充实、无病虫害感染、不受损伤的姜块,进行晾晒后,贮藏作种。

  生姜种植追肥方法

  一要把握培土追肥的时间,不要过早或过晚。

  生姜生长前期受倒春寒等不良天气影响,普遍表现为出苗不齐,而进入六七月份之后,又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生姜根茎腐病等病害发生严重,造成其长势差。因此,生姜培土追肥不能根据往年的时间来确定,而应依据生姜自身的生长情况,灵活掌握(以生姜具有5~6个分枝为宜)。若培土追肥过早,因气温过高,昼夜温差小,易造成地上部茎叶旺长,根茎营养积累少,发育慢。培土追肥过晚,错过生姜营养最大效率期,同样不利于其根茎的生长、发育。

  二要搭配追肥,不要追肥单一。

  实践表明,生姜“大培土、大追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其产量及品质的高低。因此,不仅培土要均匀、厚实(以满足根茎生长需要),而且追肥讲究合理搭配,全面营养,切忌追肥单一,影响产量。

  三要注意培土追肥2~3天后再浇水,尽量不要立即灌溉。

  生产中发现,该期姜农培土所使用的培土机械对生姜根系(肉质根、毛细根)“伤害”过重,假如培土追肥后立即灌溉,因根系有伤口,利于土传病原菌侵染,导致根部病害加重。建议,浇水宜在培土追肥2~3天后再进行,此时根系伤口已基本愈合,抗病、抗逆能力增强。

  生姜追肥应掌握轻施或不施提苗肥,重施分枝肥,补施秋肥的原则。一般小暑到大暑之间追一次肥,每亩施尿素25至35公斤随浇水冲入;立秋结合培土每亩施入碳铵75公斤,复合肥15公斤,处暑后,每亩施入硫酸铵50公斤,9月上旬,当植株长到6至8个分枝时,正值根茎迅速膨大时期,可根据植株长势、地力情况,酌情补追施钾肥或氮肥,并对地上部分进行叶面追肥,每7至10天喷一次,连喷3至4次,可防病防早衰,延长发育后期叶片功能。


猜你感兴趣:

1.生姜的种植方法

2.家庭院子如何种植生姜

3.种植生姜的技术

4.如何种植大棚生姜

5.如何种植生姜盆栽

6.生姜种植如何施肥

269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