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_读为什么是抚松有感心得(2)

木兰分享

  二、不能让经典离孩子越来越远

  现代社会信息飞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网络、手机、电视等,但充斥满目的是游戏和娱乐,传统经典离我们越来越远,语文课本上的东西远远不够,这就要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孙双金老师提到的人文教育的“大石块”也正是这些内容。对于传统经典课程的开发,陆局长是这样说的:不管中国社会多么开放,也不管我们怎样跟世界接轨,反正中国的事情总要靠我们自己的后代去解决,而如果中国的后代不懂中国文化,他就不可能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我们不管,反正我们认准了一点,中国的学生就是要学点中国的文化和传统,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小学阶段,我们的责任是抛开功利性,培养孩子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逐渐成为成熟的读者。在抚松泉阳小学,为了保证孩子读书有兴趣,有收获,开设了四种课型,值得我们借鉴。

  阅读指导课,主要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在这种课上,老师会引导孩子怎么使用工具书,学做简单的读书笔记、读书卡片。

  读物推荐课,是为了让孩子读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好书。老师会介绍主要内容、朗读精彩片段、讲故事,让学生选择喜欢阅读的书。

  阅读欣赏课,是引导学生欣赏书中的精彩部分,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鉴赏。

  读书汇报课,是师生共读一本书,然后展开交流、探讨。可以请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的内容,可以对书中提到的论点展开辩论,可以交流自己的阅读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还可以把看过的内容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进行表演……

  三、每个学校要有属于自己的校训

  校训是对学校核心理念的浓缩和提炼,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彰显什么、宣扬什么,代表了这所学校的追求、理念和目标。现在的一些校训没有体现师生的共同价值观,没有个性,放之四海而皆准,内容和表达方式严重雷同。

  如果说学校发展是一场战役,校训就是一面耀眼的旗帜,校长就是举旗子的人。校训应该是一个朴素的目标,不必有多高深,也不必贪大求洋,只要适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就是最好的。如保定育德中学的“不敷衍,不作弊”,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不做假账”都非常通俗,非常实在,绝无哗众取宠之嫌。

  在抚松,每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训。如兴隆学校的“练好每一招”:兴隆学校的特色是武术,校训就从中提炼而来,这个招,既包含了武术招式,还包括教育教学中的每一项技能。抚松十中的“用心去做”,抚松二小的“做最好的自己”,抚松四小的“永不言败”,松郊中心校的“负责任”等都各具特色、通俗易懂、内涵丰富。

  陆世德局长曾经这样讲述自己对教育的感悟:教育是人对人的点燃,生命对生命的启迪,人是最关键的。只要一个老师具有了丰富的知识素养,有了爱孩子的情怀,能够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能够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能够尊重孩子的生命尊严,无论在穷乡僻壤还是在繁华的都市,这个老师都可以给孩子健全的、优质的、向上的、美好的教育。好的教育不一定在发达国家,也不一定都在都市,它可以在任何地方。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优秀的校长队伍,一支勤勉敬业的教师队伍。有了这两支队伍,就可以完成抚松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对接。

  只要人好,世界就好。只要校长和老师好,学生就好,教育就好。这是抚松教育告诉我们的亘古不变的真理。

  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篇三

  暑假里,学校行政人员每人都要再读《为什么是抚松?》一书。

  《为什么是抚松?》用这样一个极具诱惑力的问题作题目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通过阅读,我看到一幅中国乡村教育的美丽图景:一所所充满生机的学校,一间间魅力四射的教室,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成长故事……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深度长篇教育纪实。本书全面、深入地展现了抚松教育改革的各方面:校长队伍建设、课堂和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变革、督导制度等。

  读完这本书,我情不自禁地在想三个问题:

  1.抚松是什么?

  现有教师总数3992人,其中专任教师3038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有57所,其中,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小学20所,村级小学12所。这是抚松。

  全县4成校长是民师转正,8成以上学生是山民子女,义务教育10年没有招考、引进过一个新教师,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0岁。这是抚松。

  每年都把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顶尖名师一批批请来,进校园,进课堂,与校长老师面对面,做演讲,做策划,做指导,连续十年,从未间断。这也是抚松。

  先后两次登上《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曾经数次得到包括副部长在内的教育部高层官员的高度评价。这还是抚松。

  二年级小学生登上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表演,四年级学生的合唱团在香港音乐大厅演出,六年级学生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录制节目。这依然是抚松。

  高考呢,高考如何?连续八年,年年有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一本上线率多年来一直在白山市遥遥领先。这依旧是抚松。

  100%的学生诵读经典并能脱口而出背诵从几十篇到几百篇美文佳作,100%的班级有合唱活动,100%的学校建设了课外活动基地,100%的专任教师参与教科研,90%的校长都有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学习的经历。这仍然是抚松。

  什么是100%?就是一个都不落下,试问哪一个乡村教育能够做到?只有抚松!

  严苛的自然环境,简朴的办学条件,薄弱的师资队伍——跟这堪称辉煌的成绩联系在一起, 第二个问题自然地跳出脑海:

  2.为什么是抚松?

  因为在抚松的每一寸土地上,每一位教育行政官员,每一位校长,每一位老师的心里都装着教育美好的明天,都装着孩子明媚的前程。只要人好,世界就好。这是抚松教育缔造的教育奇迹告诉我们的亘古不变的真理

  是谁践行了这一真理?陆世德局长!

  曾经因为全国的“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见过他。皮肤白皙,谈吐文雅,一幅书生模样。初次接触,你很难从他身上感受到东北人的特点。但你读完《为什么是抚松?》,你会发现在他文质彬彬的表相后面,奔涌的却是东北大汉的热血:爽朗耿介,激情执着,坚韧不拔。

  提升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校长铁军!那群平均年龄已达45岁的靠抓成绩、抓应试,搞建设发家的校长们在陆局长铁面无私的强硬举措里一个个变了模样!李桂梅从哭泣里盎然挺立,王全玉在听评课“倒数第一”的洪流里站稳了脚跟,王敬明,一个面含羞涩的校长,从听评课的懵懂到后来论文在《中国教育报》的发表,让我们看到了陆世德大手笔后面的成功。

  陆世德局长曾经这样讲述自己对教育的感悟:教育是人对人的点燃,生命对生命的启迪,人是最关键的。只有一个老师教具有了丰富的知识素养,有了爱孩子的情怀……能够尊重孩子的生命尊严,无论在穷乡僻壤还是在繁华的都市,这个老师都可以给孩子健全的、优质的、向上的、美好的教育。好的教育不一定在发达国家,也不一定在都市,它可以在任何地方。

  当一个手中握有教育航向之舵的教育决策者时时想的是怎样让山里的孩子走出茂密的丛林,越过高耸的雾峰的时候,他的教育一定是博大的,高远的,辽阔的,他所造就的孩子未来也必然与众不同!

  正如李希贵校长所说的那样:抚松教育是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人、理解人、鼓励人、成就人……当所有的变革和策略都指向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时候,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

  由此及彼,我在思考:

  3.我们可以吗?

  如果我们也能将所有的变革和策略都指向了“人”的全面发展,认准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地走下去,我想我们也可以。


猜你喜欢:

1.读儿子与情人有感

2.仲夏夜之梦读书笔记

3.《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

119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