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2)

佩珊分享

  在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二】

  同志们:

  20** 年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我代表省局作了题为《牢牢把握主线,加速转型升级,让“大档案”、“贡献率”成为“十二五”的响亮主题》的讲话,这一年来,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不断加深对转变档案事业发展方式应成为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任务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转变档案事业发展方式应将贡献率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第一标准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转变档案事业发展方式要把资源建设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业务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转变档案事业发展方式要把提升馆的公共服务能力作为第一基础的认识,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奋勇创新,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由点到面陆续铺开,生机蓬勃。 以涉农档案“四新”为主要目标,以档案信息农民共享为主要目的,带动和促进新农村档案工作全方位提高水平,是20**年全省档案工作的一大亮点。各级档案部门,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升华认识,理清思路,制定规划,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基层,抓点带面,现场指导,保证了这一工作从一起步,就带有明显的创新性和惠民性,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赞扬。省局于20**年12月,在遵化市召开了“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交流会议”,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杨继波同志亲临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给我省工作以充分肯定和巨大鞭策。一年中,唐山市以省局和市两办专门印发的文件为指导,力促各县(市、区)的新农村档案工作整体走在全省前列,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张家口市积极牵头多部门制发文件,推出新标准,提出用三年时间在全市209个乡(镇)4176个行政村建立起规范的农村档案工作;衡水市以两办名义发文,制定了统一的村级档案保管期限表,并多次召开调度会,有力的促进了工作的开展。承德市、邢台市、邯郸市、廊坊市、秦皇岛市、沧州市等市局,均成立了领导小组,以档案部门为主,联合多部门,齐抓共管。特别是许多的县(市、区)档案部门,在充分发挥主阵地和牵头人的作用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遵化市提出和实践的 “五有一能”标准,得到了全省广大县(市、区)的赞同与认可;迁安、迁西、肃宁、邢台县、青龙、清河、永年、临漳、桃城区、冀州、张北、卢龙等,都制定了包括新农村各类文件材料收集归档范围在内的若干制度、标准;围场、兴隆、平泉、路北区等,将乡(镇)档案工作列入县政府考核目标;丰宁、宽城、双滦区、大厂、阜平、滦县等,采取分片包村,培训骨干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全面收集诸如新农合、社会养老保险、林权制度改革、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登记等档案资料,努力构建着覆盖农村各方面和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资源体系;望都、深泽等县,还推行了“民情档案”制度,被省群众工作领导小组评为“亮点”工作,受到表彰;很多县采取互联网、送光盘、赠宣传册子等多种方式,把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送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不出村,就能便捷地利用档案。这一贴近中心大局,惠及广大农民的工程,在新的一年里,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各级档案新馆建设再创佳绩。 大家知道,从20**年春以来,我们一直大喊:“全省学迁安,新馆建起来”。这号召如春风化雨,涌动全省。到今年年底,如不出意外,全省当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市、三分之二左右的县,建有了新馆。工作都是大家一年一年干下来的,但要真正体会它的深远意义,恐怕还要等一段时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不是这样呢?让一代又一代“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人们及社会各界去评价它。从目前看,市一级,秦皇岛可说傲视全省,一馆独大,这既展示了秦皇岛市的形象,也为河北争了光,现在他们正朝着现代化、多功能、公共型、全国一流的目标奋进着;承德市,早在前年就搬进了新馆,面貌大变,但同志们仍在攀登新高,从去年开始,又在谋划另建新馆的工作,精神实属可嘉;基础相对薄弱的邢台市,到去年底,新馆基本建成,今年可望投入使用;廊坊市的新馆,也在建设中。三分之二左右的县,建设了新馆,建筑面积和风格等各有不同,无论怎样说,这些新馆的兴起,标志了我省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点越来越高,工作基础的根本性改观,特别是你追我赶,后来居上,良性循环建新馆局面的形成,更加使人精神振发。仅以20**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的第一批9个县为例,除元氏、平乡、涞源3个县尚未开工外,其余6县到去年全部在建。20**年,国家下达给我省的2003万元资金已经到位,相关的10个县(市、区),鹰手营子矿区、临漳县已建成,其他都在建设中。特别要提一下,在国家支持资金尚未拨付的情况下,开平区、磁县、宣化区等,已建成新馆。尤其是未列入“十二五”国家规划的若干县(市、区),不等不靠,到20**年,也有5个县(市、区)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建设新馆的任务,它们是古冶区、丰南区、肃宁县、三河市、南宫市。另,滦南县、威县、隆尧县的新馆也在建设中。

  档案接收的势头越来越强。 本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我们积极探索,近些年来,一直进行着档案接收方面的创新,在实践中形成了“依法接收、据实接收、整合接收”三大原则。从而有效扩大了档案接收范围,促成了馆藏档案可几年一翻番的格局。进入“十二五”,各地均在接收涉及民生档案,国有企业改制和破产企业档案,婚姻登记档案、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档案、集体林权改革登记档案、水利档案、卫生档案、老字号地方特色档案、名特产品档案等方面,力度越来越大,使进馆档案的门类越来越多,结构也更加完善。全省数据尚待统计核实,仅举几县为例。20**年,迁安市接收档案为19500卷24000件,另8000多张照片,118张光盘;怀来县为20000卷;磁县为18484卷;沧县为16888卷(件);承德县为7600卷;围场县为6000卷。相比之下,设区市,接收也有大增长,但还是赶不上县。照此势头发展,不出“十二五”,我省必有越来越多的县,其馆藏档案总量,要超过设区市。

  档案数字化建设扎实推进。 20** 年省、市、县三级国家档案馆纸质档案数字化扫描达三千万幅。唐山市14个县(市、区)中,已有13个开展了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其中7个县(市、区)全部完成了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扫描。秦皇岛市投资60余万元,建成了核心设备光纤传输的千兆局域网。张家口市制发了《电子文件管理工作规划》,要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向市馆移交纸质档案的同时移交档案的电子版全文,使档案接收工作与数字化工作齐头并进。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开发区馆藏纸质档案,已实现100%数字化;丰润区争取资金106万元,滦县争取资金28.5万元,用于数字化工作;遵化、迁西、路南区,均实现了馆室一体化在线接收、指导及远程查询利用;遵化市、青龙县,将已经数字化的婚姻登记、土地承包等档案,通过网络系统或制作光盘等方式,实现了信息共享。总的看,全省档案数字化工作在扎实推进,但不平衡的问题依然需要我们高度注意。

  机关、团体、事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认定工作起步良好。 对于省局出台的《河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河北省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这两项政策性文件,全省上下反响热烈,各地各单位迅即贯彻落实。省局编制了“十二五”全省各级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认定计划,举办了两期骨干培训班;省、市、县三级都注意培养典型、抓试点,使开展认定工作扎实开展、效果显著,一年下来,我们也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新的更好基础。目前,通过5A级认定的单位有7家、4A级有51家、3A级有481家、2A级有436家。

  档案文化开发成果日丰,影响日盛。 省局馆与河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合作编印出版的 《中国长芦盐务档案精选》全10册已出版发行,这堪称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是必然。省局馆组织编写的“资政惠民”系列丛书,其中《1928-1949河北省大事记》、《1952-1966河北省省会变迁始末》、《1949-1966历史的名词》等,业已照排待出版;同时,开展了对长芦盐务档案中的外文翻译,为更深一步的开发利用做着进一步的准备。这方面,秦皇岛市举办的“典读秦皇岛”大型档案展示,保定市举办“红色太行,保定记忆”展以及出版的《保定老照片》等,均得到了市领导和社会公众的好评;邯郸市完成的《伟人与邯郸》等档案文化产品开发,颇具特色。滦县档案局与县电视台联合开办“历史记忆”栏目,使馆藏档案由“不为人们熟知的档案资料”,变为鲜活的历史记忆走进了千家万户;阜平县正在准备出版的《边区阜平红档案系列丛书》;清苑县编印的《清苑 • 1955 • 赴苏援建》一书已经出版 ; 尚义县编辑 出版的《口外方言》、《尚义商业志》等,均可喜可贺。

  同志们,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按照国家“稳中求进”的主基调和省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总要求,20**年,全省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档案工作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为动力,坚持把转变档案发展方式作为第一任务,把提升档案工作的贡献率作为第一标准,把档案接收作为第一业务,把壮大馆的公共服务能力作为第一基础,把全部档案工作,更加自觉地融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使档案和档案工作,在“资政惠民”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围绕上述指导思想,要着力做好以下8项工作:

  1 、以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为强大动力,在档案开发利用上取得重大突破。 档案,它自身既是一种文化,又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档案部门,在履行国家职能的序列里,定位于文化事业机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的性质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现在举国均在提升文化自信与自觉,我觉得,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讲,由我们工作的对象(档案)和工作性质及其作用所决定的“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工作,是一种堂堂正正、地地道道的“大文化”工作,这是我们应当感到光荣与自豪的。我们不必过多抱怨一些地方,把档案部门看成是“四不像”,“八不靠”,能够正确认识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它深刻的多方面的历史原因就行了。同时,我们更应从档案工作者、档案工作机构自身找原因才好。如一味把这种局面的形成,归于社会方面不重视、不支持,恰恰说明了我们一些同志,对档案文化工作的自信与自觉是缺乏的。档案文化,凝聚在、体现在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每个载体和每个环节上,只要我们带着应有的自觉与自信,在档案大文化这个舞台上,总是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仅以档案文化的开发利用为例,多少年了,一些同志的说法,总局限在“编研”上,而对档案文化建设以及档案文化产品、档案文化产业、档案文化市场等这些新概念很少去想它,更很少从“惠民”即“受众”,从效益即“市场”的角度去研究它。既讲受众,我认为,应是多元的、广大的;而讲效益与市场,应是开放的、竞争的。一句话,封闭,就难以让社会、让世人理解档案是文化、档案工作是文化工作。把档案文化展示于社会、贡献于国家和人民,我们需要学习、开拓、苦练的基本功太多了。所以,从本次会议起,正式推出“河北省档案文化开发利用特别贡献奖”,作为一个风标和突破口,激励在档案文化建设上奋力开拓、迈出更大的步伐。此前有两年,我们曾尝试搞过“利用开发特别贡献奖”,第一次获奖者,是抚宁县档案局长李利锋同志;再一次,是平泉县档案局长吴景瑞同志。从20**年,正式推出这项奖项,并且也改了名称,希望同志们要深刻认识并要为之共同努力。开滦集团档案馆,对档案文化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思路开阔,成果显著,值得各地学习。邯郸市局长张峰同志、尚义县局长石尚德同志,也分别拿了这个奖项, 省局奖励,当然是你们有成果,但更重要的是,对你们这种锲而不舍开发利用的精神的褒奖。今年,定州市《胡氏族谱》将出版;秦皇岛市创办了一个杂志叫《明智》,很好,都预示着档案文化开发利用上的新突破。

  2 、继续以“示范”促升级,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建设工作。 “文而化之”,谓之“文化”。档案文化要化之,化的对象,绝不仅仅是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而是全社会特别是还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和农民。多少年来,讲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近年来,讲档案信息资源农民共享,都是档案文化“化之”的正确指向。对抓新农村档案工作,去年多次讲过,关键在县,重点在村,难点在如何形成齐抓共管的机制。今年,省局将出台《河北省档案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着力破解些重点、难点问题。推进新农村档案工作,如不牢牢抓住一个“新”字,解放思想,加强措施,解决难题,是抓不好的。所以,一定要树立新观念,创造新机制,制定新标准,达到新高度。所谓新观念,核心的一点,就是我们抓这项工作,已不再是就农村档案说档案,而是以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档案需求为目的。所谓建立新机制,就是要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的,档案部门牵头的,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机制。此事涉列范围广大,光靠我们一家不成,单靠哪一家也不成,必须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由我们牵头去实施,我们应当勇敢地担当这个责任。所谓新标准,简单的一句话,目前就是“五有一能”,即有档案专门用房、有档案专用装具、有档案专兼职人员、有档案利用规章制度、有档案数据微机、能够向农民群众提供利用,目前达到这个水平的,从全省来看,大体在10%左右。所谓新高度,就是通过整个“十二五”的努力,使全省6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五有一能”。这四个“新”,就是一种工作的新目标、新思路。大力推进这项工作,我们必须要牢牢抓住“示范”两个字,须知,“一哄而起”,绝对不行,也起不来;不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档案信息,光空喊是没用的。抓“示范”,就是省要抓“示范县”,市要抓“示范县”和“示范乡”,县都要有自已的“示范村”。示范不求多,要求真正有“示范”的意义和作用。抓好了“示范”,再进一步就是“升级”,“升级”就是贡献,就是我们档案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是对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贡献。20**年,每个设区市,要抓好1-2个“示范县”,省局要在各市抓的这1-2个“示范县”中,确定几个更加典型的“示范县”,与市一块抓,抓出高水平。

  3 、深入推进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认定工作。 如果说,当前档案意识最为薄弱、档案文化传播最为落后的地方和人群,是农村和农民的话,那么,最先进的地方和群体,当是机关和团体及事业单位等。所以,对各级各类档案工作的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实施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认定,是一项创新,是力促全省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要看到,这项工作空间分布广,涉及全省各级各行业的单位近2万个,时间跨度长,要用“十二五”五年时间来完成,任务相当繁重。“十二五”过去后,仍然要升级,当然,那时又要有新的更高标准了。对此,各级档案部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满腔热情、坚定信心,又不要急功近利,草率而上。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机关、团体、企事业的档案工作,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省直机关和市机关不一样,省、市的机关和县的机关又不一样。具体到事业单位,更是类别丰富而多样。在这方面,我们要探索,要创新,有很大的空间,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坚持严格标准,科学掌握,确保成熟一个,认定一个;要遵守程序,规范运作, 力求每个环节实实在在,不走过场;要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激发和调动各单位开展认定的积极性;要把等级认定作为争先创优的有效载体,打造成全省“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的新高地。今年在适当的时候,省局还会召开专门会议。

  4 、按照“现代化、多功能、公共型”的要求,高质量地推进档案新馆建设。 档案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应当保存在与之适应的文化设施里,即我们常讲的库房;档案作为文化向全社会展示价值、提供利用,应当有一个与之适应的平台,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展厅、利用厅进而整个馆。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今讲建新馆,应当是现代化、多功能、公共型的。请同志们 认真想一想,新馆之所以称“新”,其与旧馆和无馆的主要区别和根本不同,是不是应用这“九个字”来概括?那种把档案接进来束之高阁于一个地方,再给管档案的人盖几间办公室,不管你利用不利用,开放不开放,只要把“冷板凳”坐“热”了就是成绩的标准和要求,早已离我们远去了。全省档案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在县,县建新馆,照理都要有这个眼光,即建设新馆,应具有公共型的性质,现代化的设计,多功能的用途。至于市以上,更应是这样的。因此,凡在20**年尚不能列入市委、政府盘子的市级档案馆,同志们可要着点急了。省会石家庄和唐山,有什么想法?省委、省政府可是要求你们各方面带头的。凡争取到国家支持的各个县(市、区),都要按要求去搞,不能随意降低标准。已经建成新馆的,不论市级还是县级,都要完善内部功能,尽量配置档次高的设施设备,以便在馆的公共型、多功能、现代化上开拓。没有列入国家规划的县,都不要等,只要有机会、有条件,就抓住,尽快上。特别要点一下,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县,如果资金到了位,还长期不开工,这就有毛病了。今年,要再选找几个地方,开一次总结、鼓励、展示、促进的会议。

  5 、锲而不舍地抓好档案接收。 今年国家局开会,杨冬权局长讲,“档案是文化的母资源”,这把档案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相当高深的位置。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真正加深对这“母”字提法的认识。须知,“母”也是有数的,会老的,会逝的,只有不断有更多的新“母”进馆,档案文化才能日益兴旺发达。因此,把档案接收作为“第一业务”,是必须的。去年底,国家局在前年颁布了8号令的基础上,又颁布了《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第9号令),这充分反应了国家局对档案接收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国家局还发布了《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这两项重要规章,都与国家局8号令相统一、相衔接,从源头上为档案接收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撑和动力源泉。在档案接收上,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在国家没有颁布这些文件之前,我们就探索了“三个原则”,国家政策一来,正好相符,我们借力发展,十分有力。今年省局将与省法制办联合修改《河北省档案收集管理办法》,以政府令的形式向全省发布。各地都可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相应实施细则,以“大档案”的观念, 切实把反映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反映本单位基本职能和涉及公民、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材料列入接收范围 ,把应进馆的档案一卷不落地全部接收进来,为建立数量丰富、结构合理、品质上佳的档案资源体系再立新功。

  6 、积极抓好电子文件登记备份试点,大力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高新科技条件下,档案形成的源头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单一的纸质档案变为了纸质与电子载体档案并生及保管、利用的数字化。这也是档案文化载体及工作内容的全新变化。上月,国家局由杨冬权局长参加并做重要讲话,在浙江召开了全国 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现场会,我去参加了会议,感到大受触动。因为我和与会同志全认识到,国家局抓这项工作,非常适时,非常重要,既符当今档案高科技发展前沿之趋势,又为我们建设数字化的档案馆指明了方向。 在20**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了有条件的档案馆,应当根据国家灾害备份的要求,建立电子文件备份中心,或者异地备份库。两三年过去了,回头再学这个件,确如杨冬权局长所讲,是我们党和国家关于电子形成的文件与档案管理的最高级别、最具权威的文件。去年我省与黑龙江省互签了备份协议,现正在深入实施中。什么叫备份呢?我问过不少同志,大家回答也不尽相同。显而易见,把一卷一卷的纸质档案,由石家庄拉到黑龙江,把黑龙江省的拉到石家庄来,是不行的,即使行得通,这只能叫“异地”。而异地要备的那个“份”,应是相当高级,不断升级的电子数据载体。从全省来看,馆藏档案数字化的确不先进。至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即档案还不到接收时限,甚至在它形成时,就以科学的手段给它备个份,而且还要“登记”下来,上个“户口”,确实是站得高,看得远,抓在了“牛鼻子”和龙头上。现在讲备份,其核心,已不再是什么异地、什么载体,而是要提前“登记”这两个字。即是说,建数字化馆,不仅要将该数字化的档案全部数字化处理了,而且要前移至档案的形成中。这确是一项很高的要求。全省各地,都要把登记备份工作,作为建设档案安全体系的重要手段来抓;作为建设档案资源体系的重要举措来抓;作为强化政府公共工作服务能力的一项全新内容来抓;作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重要创新点来抓。凡有条件的地方,都要力争与国家要求相同步,省局要大力抓好试点工作。

  7 、开展档案安全大检查,同时进一步抓好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的立项及抢救保护力度。档案,作为道道地地的别类“文化遗产”,是更应世世代代的加以抢救保护的。几十年来,国家对重点档案抢救保护的政策始终没有变,变的,是大大增加了投资额。确保国家档案安全,是档案部门安身立命的首要职责。“大安全”中,自然也含有“保护”。20**年,国家局召开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后,我省在建立档案安全体系上做了许多工作。今年,将在全省实施档案安全的大检查,力促档案安全管理上新台阶、上新水平。希望各地提前开展自查,做好各项准备。“十一五”我省争取到国家重点档案抢救费不少,“十二五”继续延续这个好的势头,抓好重点档案的抢救保护,我们不仅要多列项目,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支持,而且要扎扎实实的开展行动,将需要抢救保护的国家档案,全部及时进行抢救和保护。目前,省局的“档案托裱”与“仿真复制”两个中心,已正式启动,下一步,在对市、县进行技术指导的同时,上下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8 、把干部队伍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为建设档案文化强省提供强大的、持久的人力资源支撑。 做文化工作,当是个文化人。做好档案文化工作,不仅要有强烈责任心和事业心,而且要有与之适应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如果要求再高一些,就是要争取做一个大写的档案文化人。今天这个会,我觉得有两件事最有意义, 一件叫《关于实施人才强档战略的意见》,一件叫《档案文化学术创新发展基金会章程》。关于建立创新发展基金会想法,产生于20**年,这长时间啦,一直没有放弃。今年春节前后,在江波省长助理的大力支持下,这项工作有了重大进展,面临突破。下一步实际要建立起来的档案文化学术创新发展基金,全称叫“河北省档案文化学术创新发展(财达证券)基金”。建立基金会为什么?就是在省局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基金会、学会等阵地,繁荣档案文化学术交流,搞活培养、选拔档案文化学术拔尖人才工作。这个基金建成后,在我省档案事业发展史上,将有里程碑的意义。《实施人才强档的战略意见》,开门见山,从战略的高度,一针见血地点到了改变因种种原因造成的人才匮乏,学术冷落,文化不兴的重要性。这两个文件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会后,要吸收各方面的高见,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尽快出台。现在作为讨论稿,距离出台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是还缺乏可操作性,还应当有若干的配套举措。有一些提法和目标设置,我觉的与省的实际还不大相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才匮乏,是明摆着的事,但要一口吃个胖子,也是不可能的。可能的只能是,立足实际,下大决心,破解难题,锲而不舍,尽快将坚冰打破。早在10年之前,我们党就明确提出了党管人才,今天我们讲人才强档,已经不是什么先进。只讲干部队伍,没有拔尖人才,缺乏领军人物,队伍再大也是缺乏战斗力的。对全省档案队伍建设,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在档案拔尖人才培养上,要下大气力,寻求突破。如何抓?已设立的河北省档案事业功勋杯,对我们当有借鉴,当有启发。自20**年度设此奖项来,对市、县两级档案工作者,特别是市、县局长,促进、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按县这个层面说,获得“功勋杯”的,已经有多名同志了,他们堪称是全省档案系统管理方面的英模。有几个更为突出的人,我想我是会牢牢记住的,如迁安的韩进昌局长,围场的原局长孙儒同志,还有今天获奖的张北的张桂利同志等。他们的成功,也说明了省局看人用人培养人重要举措的成功。同志们,干档案工作,苦是苦了一点,清贫也清贫了一点,但我们有这么一个好的平台,有这么一个好的氛围,也该值得欣慰了。有的同志还获得了这么高的荣誉,也值了。期待着明年、后年和以后各年,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有更高素质的特别贡献者涌现,有更加杰出的英模脱颖。

  >>>下一页更多精彩“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

322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