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国学书籍>

论语乡党读书心得

坤杰分享

  《乡党篇》记录孔子日常生活状况以及对待亲朋、同僚、君王的态度等,虽然只是生活片段的记载,但是见微知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论语乡党读书心得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乡党读书心得篇一

  《论语乡党篇第十》之第十七章只有短短的十二个字: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对于这一章,一般的句读是这样的: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中华书局2008年8月出版的中英文对照的《论语》即持这种观点。

  据此,杨伯峻把它翻译成了白话文:孔子的马厩失了火。孔子从朝廷回来,道:“伤人了吗?”不问到马。

  当然,也可以这样断句的: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与上面差不多。

  英译者刘殿爵依杨伯峻的翻译译成了英文,可谓忠实:The stables caught fire. The Master, on retuning from court, asked,“Was anyone hurt?” He did not ask about the horses.

  有人这样翻译,也是同一个意思:The stable being burned down, when he was at court, on his return he said, "Has any man been hurt?" He did not ask about the horses[1].

  我自从2004年春天给学生讲《论语》以来,一直是按照这样的断句来讲的。并且我常给学生们讲,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以人为本,看出孔子的仁者爱人。但我在讲的时候有时也底气不足:“孔子问人是对的。但不问马有些不合情理。孔子就那么大方,毕竟是在马厩的失火,马都不问一声。这也有点太那个了吧?”

  我发现,许多研究者在说明孔子的以人为本时,也都是拿这一段说事。

  比如我在上看到这样一段:“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有人说,儒家学说是“人学”,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还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孔子的仁学思想最基本、最核心的宗旨就是“爱人”(《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孔曰:爱人。”《中庸》:“仁者,仁也。”《孟子·离娄下》:“仁者爱人”)。此所谓“爱人”亦可谓之“爱类”,即爱全人类所有的人。《吕氏春秋》有《爱类》篇云:“仁于他物,不仁于人,不得为仁。不仁于他物,独仁于人,犹若为仁。仁也者,人乎其类者也。”这符合孔子本人的思想,我们从孔子所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微子》),以及“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就可看到这一点[2]。

  中国著名作家余杰,同我一样,对这一章的理解也是不清楚的。他在《保卫火炬,还是保卫孩子?》一文中如是说: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意思是说:孔子家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而没有问马的情况。孔子问人不问马这一语言细节中,所流露出来的是深切的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精神。在孔子那个时代,中国有过昙花一现的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思潮。在孔子心目中,这个世界上,人始终是最重要的,有了人,才有物。一个不爱惜他人的生命的人,一个不尊重他人的自由的人,他本人的生命与自由也得不到基本的保障[3]”。

  但今天早上起来看《国学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之100页,里面说:

  这一章有三种不同的句读方法

  1.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即‘否’字?”问马。

  3.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看到上面这一段文字,我眼睛一亮:原来如此。

  如果按第二种及第三种句读方法,那就很讲得通。孔子不仅关心人,也关心马。但有次序:先人后马。

  到了这里,我忽然想到搜索一下,看有没有人在网上讨论这个问题,一搜,还真有:

  刘道锋《论语》“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标点商榷》一文写得不错。

  《论语·乡党》中有这样一句话:“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现代出版的《论语》读本都是这样标点的,笔者认为,这一则改为如下标点会更妥帖些:“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笔者按:‘不’通‘否’)。’问马。”差别在于,前者“不问马”为一句,后者将“不问马”标断。这一细小的变化,使意义有了明显不同,对比如下:

  (1)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没有问马。

  (1′)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回答说:)“没有。”接着询问马的情况。

  按照前一种标点,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则不闻不问,那么,孔子就是一个十足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者了。

  按照后一种标点,孔子既关心人的伤亡,也关心马的伤亡,只不过先人后马,先重后轻,这样理解的话,孔子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博爱君子。笔者认为,两相比较,后一种标点更妥,理由有三:(一)符合古人一问一答的文法。(二)符合孔子的一贯思想。(三)符合儒家思想的一贯精神。

  开卷有益,《国学导读》买了近一年了,今天是第一次看,没有想到就有这样的收获。感谢《国学导读》,也感谢刘道锋先生。对中国的古代文献来说,断句与标点太重要了。怪不得在中国校雠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许多大家都从事校勘工作。事实证明,没有它还真是不行。

  论语乡党读书心得篇二

  《乡党篇》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例如孔子在面见国君夫人时的态度;他出入于公门和出使别国时的表现,都显示出正直、|仁德的品格。还记载了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为人们全面了解、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读了这篇论语,我最感兴趣的是第六则: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意思是:君子不用天青色和青赤色的布料做袖口,不穿红色和紫色的便服。在夏天,若穿着细或粗葛布单衣,外出时一定要再加件外衣。穿黑色衣服,要搭配羔羊皮衣;穿白色衣服,要搭配麑皮衣;穿黄色的衣服,要搭配狐皮衣。当作便服的皮衣要长一些,袖子要短一些。睡觉用的被子,一定要比身子长一半。座位上要铺着厚的狐貉皮。只要不在丧期,就什么都可以佩戴。一般不穿下裙,若不得已穿时也要勒紧它。去吊丧时不穿戴羔羊皮衣和黑色的帽子。正月初一,一定要穿着朝服去朝贺。

  这里是讲衣着的讲究与规矩,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要穿相应的衣服,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也有相应的服饰,这在当时是有严格规定的,就是现在也有讲究,只是不想那是那么呆板。衣着也是一种礼仪,在当时是作为政治制度存在的,不过在孔子之时因为礼乐沦丧,也不再严格遵循了,但孔子仍然循礼着衣,旨在维护那种礼,今日看来,得体即可,不必拘泥于于呆板的格式。

  论语乡党读书心得篇三

  周末,某人的津津乐道激起了我再读《论语》的兴趣,于是次日的傍晚,鉴于前车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直接从中间第十章开始,几本译注同时摊开,一口气读完了《乡党篇》。一本是注音诵读本,一本是杨伯峻的译注,还有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和南怀瑾的《论语别裁》。

  杨伯峻的译注,繁体,还好有注音版的铺垫,连猜带蒙地看他的直译,颇有嚼头。直译的好处是给人留有理解和想象的余地,《乡党篇》无非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举止、衣食起居,放在今天就是一段白描叙述,其中细节之处又让人品味再三,想象着这位君子时而“恂恂如也”的谦逊,时而又“侃侃如也”的坦率;时而“踧踖如也”的不安,时而“怡怡如也”的舒展。就是走路也有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的潇洒,有时却又谨慎地仿佛在走着独木桥……一言一行适时反映了内心对人对事的态度,做到“恰到好处”,在我看来就是需要极大的智慧的。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以及各种极为标准的亦步亦趋的行为,在李泽厚看来都是因为要尽力合乎所提倡的礼仪规范,是巫术的某种演变,甚至在现在看来有着对青年人的不良影响,教会了人的一种虚伪和逢迎,但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却说记录这样详细,大概那时的很多青年和现在一样,有时根本就不懂该怎样说话怎样行为,是为众生提供了一个模范啊。这一下子道出了我内心的想法,有时在待人处事上的木讷正是如此。这样看来,再体味孔子的这些行为举止,我相信不仅是为了合乎某种礼仪,更多的表露着自己内心的态度,那么地恰到好处,却又行云流水般的潇洒,反复想象着“趋进,翼如也”的样子,那般胸有成竹的潇洒,放在今天,也是有着很大的人格魅力的啊。何况他穿着讲究,饮食精细,俨然是一个翩翩佳公子的形象呢!

  穿:“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论语乡党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1.论语译注读书心得3篇

2.读书论语心得体会3篇

3.论语读书心得2000字3篇

4.论语读书心得2000字

5.看论语心得体会3篇

    22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