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有关哲学方法论的论文(2)

坤杰分享

  有关哲学方法论的论文篇二

  [摘要]彼得·圣吉的作品《第五项修炼》在1990年出版后,连续三年荣登全美最畅销书榜榜首,并于1992年荣获世界企业学会(World Business Academy)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Pathfinder Award)。在短短几年中,被译成二三十种文字风行全世界,它不仅带动了美国经济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浪潮。美国《商业周刊》也因此而推崇圣吉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试图从圣吉作品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该理论在哲学方法论与系统行为科学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为今后在理论学习中更深入的掌握哲学思想及哲学方法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 组织行为 系统思考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7)1220204-02

  一、系统动力学与第五项修炼

  圣吉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他的导师佛里斯特提出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所谓系统动力学,就是对整体运作本质的思考方式,把结构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融为一个整体,其目的在于提升人类组织的“群体智力”。它与混沌理论(Chaos Theory)和复杂性科学(Science of Complexity)所探讨的内容相同。

  (一)系统动力学的产生与发展

  系统动力学(简称SDsystem dynamics)的出现于1956年,创始人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福瑞斯特(J.W.Forrester)教授。佛里斯特在20世纪中期,对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系统动力学的创造性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58年为分析生产管理及库存管理等企业问题而提出的系统仿真方法,最初叫工业动态学。1958年,他发表的论文《工业动力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首次把系统动力学运用于工业研究;1961年,福瑞斯特发表的《工业动力学》(industrial dynamics)成为经典著作;1965年,他又发表论文《企业的新设计》,进一步深化了系统动力学在工业中的运用;1968年,他出版的《系统原理》一书,全面论述了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至此,系统动力学从理论上整体完成;1971年,他又把研究的对象延伸到了世界范围,出版《世界动力学》一书,提出了研究全球发展问题的“世界模型”(World Model)。系统动力学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几乎遍及各个领域,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新学科系统动力学。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交叉综合学科。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是结构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的统一。它基于系统论,吸收了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

  众所周知,在20世纪60~70年代,罗马俱乐部曾经探讨过人类目前及未来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增长的极限”这一重要理念。结果他们发现问题太过复杂,根本无法思考。最后佛里斯特运用他的系统动力学理论,以五个重要因素建立了系统动力模拟的“世界模型Ⅱ”。《增长的极限》这本探讨人类困境的未来学著作,就是佛里斯特的弟子梅多斯(D. H. Meadows)等人完成的,其中进一步提出了更为细致的“世界模型Ⅲ”。这两个模型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继“世界模型”之后,佛里斯特等又开始进行历时十多年的美国“国家模型”研究,运用他的方法,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架起了桥梁。

  系统动力学是在总结运筹学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社会系统的管理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依据抽象的假设,而是以现实世界的存在为前提,不追求“最佳解”,而是从整体出发寻求改善系统行为的机会和途径。从技巧上说,它不是依据数学逻辑的推演而获得答案,而是依据对系统的实际观测信息建立动态的仿真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试验来获得对系统未来行为的描述。简单而言,“系统动力学是研究社会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具体而言,系统动力学包括如下几点。①系统动力学将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都作为信息反馈系统来研究,并且认为,在每个系统之中都存在着信息反馈机制,而这恰恰是控制论的重要观点,所以,系统动力学是以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的;②系统动力学把研究对象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并且建立起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网络,立足于整体以及整体之间的关系研究,以整体观替代传统的元素观;③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是建立计算机仿真模型流图和构造方程式,实行计算机仿真试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为战略与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系统动力学与系统思考

  作为佛里斯特的弟子,圣吉的“第五项修炼”采取了系统动力学的哲学理念,但大大简化了系统的模型结构(圣吉的著作中,所谓模型,往往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环状反馈示意图),而且把直觉、感悟和意念引入思考方式。这样,他把艰深的系统动力学转变为人人易懂的系统思考,并在企业组织中实践和推广。圣吉的“组织学习实验室”,实际上就是一个简化并压缩了的系统动力模拟实验,他称之为“微世界”(Microworld)。在这里,进行“修炼”的经理可以尝试各种可能的构想、策略所发生的情景变化,以及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搭配。圣吉将这里视为组织创造与学习的演练场。在这种实验室中,可以把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加以“压缩”观察,进而寻求解决之道,也可以用于许多与人有关的变数研究。其最终目的,正如圣吉自己比喻的那样,类似于孩子游戏,通过跷跷板学习杠杆原理,通过荡秋千学习钟摆原理,通过“过家家”掌握社会系统。

  20世纪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圣吉提出的第五项修炼是比较特别的一种。其特别之处就在于它专注于复杂现象背后的整体和本质,并寻求问题的“真解”。圣吉的五项修炼是一个系统思考的整体。所谓“修炼”,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训练,更是一种理念培养。系统思考有助于将五项修炼更好地结合起来,探究各项修炼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不断探究如何使整体效用发挥到最大。五项修炼的真正目的,在于实现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并最终促进人的发展和价值的真正实现。

  彼德·圣吉的“五项修炼”是把企业从传统的“权力控制型组织”向不断创新、自主管理的“学习型企业组织”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一流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首先,企业的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学习型企业的精神基础,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地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像艺术家对其艺术作品一样全身心投入,不断地创造和超越自我。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指根深蒂固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如何去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已有习惯思维、行为方式。通常人们不易察觉心智模式对自己行为的影响,而在经营管理的许多模式中,决定什么可做、什么不可以做,可以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心智模式所左右。因此,学习如何将自己的心智模式摊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有助于人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如能始终把镜子转向自己,是学习型企业中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所谓“共同愿景”是指能鼓舞组织成员共同努力的愿望和远景,它包括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共同愿景”对创建学习型企业至关重要,因为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和能量。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在很多的企业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一个企业集中了许多优秀人才,每个人的智商都在120以上,而企业的整体的智商却只有60;还有,在一个企业中,部分决策者很重视自身学习,忽略了对整体学习的作用,一致于许多好的管理方法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都是不重视团队学习的结果。团队学习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非个人,现代管理已经有一人决策或班子决策演变为:人人都是决策者。昔日企业靠一人或几个人包打天下的局面不复存在。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所谓系统思考最直接的理解是要求人们用系统的、整体的、全面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系统思考只所以重要一是当今社会信息量大,让人头晕目眩;二是受传统的思维模式的限制,原本可以协调解决的问题,却由于思考的限制,往往使我们的行为顾此失彼,不知所措。所以,学会系统思考可以让我们实现

  企业的“五项修炼”从根本上揭示了影响企业发展和创新观念的最大障碍,并从五个具体的方面提出了如何改进、提高有效途径;其次,通过“五项修炼”让我们每个人真正达到自我管理、自我闯新、自我超越的新境界。那么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将显著增强。

  五项修炼的核心是“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其他四项修炼的前提,让人们由片面看到整体,由复杂迷离的表面看到问题的实质。要想真正掌握系统思考是相当难的一件事,因为动态的系统思考是非常微妙的。如果不从扩大的时空范围深入思考的话,往往很有可能受其愚弄而不知,因为系统思考有以下七条微妙法则:

  1.今日的问题经常来自昨日的解决方案。让你感到困惑。

  2.愈用力推,系统的反作用力愈大。即善意的干预引起系统的反应抵消了干预创造的利益。

  3.在坏结果出现之前首先是好的预兆。许多管理的干预行为,常在恶果显示前出现良好状况的假象。这是越级管理经常出现的现象。聪明的领导应该认识到,越级管理也是一种侵权。

  4.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往往无效。在日常管理中,应用熟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好像最容易,因此人们往往固执地使用自己最了解的方式。

  5.治疗可能比疾病更糟。有时候容易或熟悉的解决方案不但没有效果,而且有时造成极其严重的后遗症。

  6.“因”与“果”可能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也就说在复杂的系统中,时空的延迟有时相当长,现象与结果并不是立马兑现。

  7.“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在过去的企业管理教科书中,“鱼”与“熊掌”是不可兼得的,但人类的发展已进入相互依存度十分高的阶段,“双赢”已不再是梦想,而是十分常见的现实。

  用以上七条微妙法则来处理、思考经营中的问题,可使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问题、解剖问题和处理问题。

  二、重新审视整体的观点

  远古的人类并未把自己跟所处的世界加以区分。那时的人类所看见的世界是一个未被打破的整体,人与自然合而为一。但不知自何时起,我们学会了区分自己,视自己为分离的个体。我们刻意凸显个人意识,强调独立的意志、个人需求和个人的愿望。这种自我意识的演化愈来愈强,我们也愈来愈与他人以及上帝所创造的万物区分。这对人类的演进而言,是福,也是祸。

  如果不懂得区分“自我”与“环境”,人类无从发展出现在所有的智能,也不可能发展出科学分析方法,学会认识自然宇宙,更不用说创造出二十世纪的科技文明了。然而,这样的区分也演变成分割与孤立。农业革命和后来的工业革命加深了专业化程度、加深了社会的分化,更加深了人类思想的割裂。到后来,我们不仅自外于自然,而且认为有权主宰自然。今天,人类的文化自幼教导我们:自然世界是为了我们的利益而存在,它不过是等着我们去使用的一个自然储存的“资源”而已。

  现在,我们正处于十字路口上。一方面,人类的文化告诉我们,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只需继续向前迈进即可,人类原本生来就要征服自然的。然而,种种迹象显示,我们可能已快走到这条路的尽头了。 我们学会了如何影响及改变环境,但没有想到,这样的影响力,已经严重到危及人类物种生存的程度。人类的自我意识已经膨胀到极点,认为“小我”的福拉和周遭及自然的祸福不相连属,竟至失去了那份对宇宙生命奥妙应有的敬畏感,也失掉了我们从属于某种比自我更大整体的那种感觉。

  在西方世界,我们的社会组织已被分割得四分五裂。我们把生理的健康与心理的和精神的健康分割开来探讨,以致于人们虽然活得久些,但整体身心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所支付的社会成本也愈来愈高。学校的教育成为片断知识的传授,和枯燥的学术性演练,最后竟发展到愈来愈和个人成长与真正的学习脱节,成效也愈来愈差。政府各部门不仅已被分割得各自为政,且被各利益团体的不同需求分割,变成一部老旧瘫痪、无法有效运作的机器。事实上,与现代管理系统有关的每一件事情,都根源于这种分割的思想上,这也无可避免的造成竞争。在企业里,行销部门与制造部门处于对立状态;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对总公司管理当局怀有近乎憎恶的敌意;各部门的竞争更甚于跟同业的竞争。

  《第五项修炼》这本书中所介绍的原理和技术,可以提供这样一条途径的初始架构。它植基于不断省思我们心灵深处的真正愿望,强调尊重个人愿景(该书经常用到这个词,它的含义是:一种共同的愿望、理想、远景或目标),并建立共有愿景;它植基于我们本有的创造性群体交谈能力,而使集体远比个体更有智慧;它植基于我们对人类系统概念化和建立共同了解的能力上;它植基于重视整体互动而非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它是一条在本质上与西方工业发展完全不同的途径。

  现在,许多西方的企业及学校已开始努力尝试这条途径。全世界在管理上也正在酝酿一个新趋势,这个趋势是由全球竞争所带动的。在全球的竞争风潮之下,人们日益发觉二十一世纪的成功关键,与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成功关键有很大的不同。在过去,低廉的天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传统的管理系统也是被设计用来开发这些资源。然而,这样的时代正离我们而去,发挥人们的创造力现在已经成为管理努力的重心。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些领导者与管理者已经开始深切地体验到,我们一定能找出对策来化解那些根源于不断分割所产生的组织病毒,它使许多组织充斥着你争我夺、互相防卫的内部竞争,以及勾心斗角、玩弄手段的政治游戏,它只会消耗人们大量的精力,不断打击人们的工作意愿,使组织永远不可能建立伟大企业所必须的根基。

  三、关于组织修炼思想的质疑

  圣吉的组织修炼思想与方法,一方面在许多企业中得到推广运用,另一方面也受到了许多管理学家的质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罗伯特·路易斯·佛勒德(Robert Louis Flood)的《反思第五项修炼》(有中信出版社和广西师大出版社两个汉译版本)。佛勒德也是从系统思维出发,但他认为圣吉的思考过于狭隘。佛勒德对圣吉的挑战是从下列观点展开的:在貌似难以捉摸的复杂性之下,存在着一种潜在的秩序,这种秩序毋宁说隐含着简单性。运用开放系统理论,完全可以了解这种秩序。由此,他对圣吉的观点进行了修正,以求提高人类应对复杂世界的能力,这种修正的最终目标是,对不可管理的事物实施管理,对不可组织的事物进行组织,对不可了解的事物加以了解。当然,这种批评是对圣吉的延伸和矫正,而不是对圣吉的否定。掌握这种批评,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圣吉的思想。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等,张兴等译: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东方出版社2006年。

  [2](英)弗勒德著,赵恒译:反思第五项修炼,中信出版社,2004年。

  [3](美)丹尼斯·米都斯,李宝恒译:增长的极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4]张亚男:系统方法论:-第五项修炼的哲学理论,《财经界·管理学家》,2007-4-26。

  [5]王艺、闻华:组织修炼的-视野:系统思考,《财经界·管理学家》,2007年4月。

  看了“有关哲学方法论的论文”的人还看了:

1.关于哲学的论文范文

2.有关哲学问题的论文(2)

3.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4.苏格拉底哲学论文

5.成功哲学心得论文

6.高中哲学方面政治论文范文

255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