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化妆>美容知识>排毒养颜>

用什么泡脚排毒

保燕分享

  热水泡脚就是足浴,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也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用什么泡脚排毒,希望对你有用!

  泡脚排毒方法

  1:针对虚弱型肥胖

  药材:艾叶、川穹、防风各10g 桂枝、生姜、羌活各15g

  制作:所有药材同样需要先用1L凉水浸泡15分钟,之后再加入1L水放在火上熬煮。药材比较多可以用一层薄纱布包裹起来,方便熬煮结束后取汤汁。大火煮至沸腾后改小火,继续熬煮1个小时后取出药材包,将汤汁倒入足浴盆中,水高淹没过脚踝即可。保持水温在40度左右,坚持泡浴半小时左右。

  功效:改善体质、促进代谢

  虚弱型肥胖的女生通常食欲不振吃得很少,但却依旧膨胀臃肿。外表看上去与水肿很相似,但这类女生大多容易生病体质虚弱。因此在药方中选用的都是促进代谢和补气的药材,足底在泡浴过程中会吸收药材的精华,以此帮助这类女生改善虚弱状况,振奋食欲促进代谢。此方可以隔天泡一次,泡脚过程出汗也不要吹风,避免受寒。

  2:针对水肿型肥胖

  药材:桐木15g、楠木15g、葛根10g

  制作:将三种药材放入1L的凉水中浸泡15分钟,药材不要冲洗避免药效成分流失。浸泡结束后再在药材中加入1L水,然后开始加热熬煮,沸腾后改小火继续煎熬半小时。用两层纱布过滤药汤后,把药汤倒入足浴桶中,加40度左右热水至没过足三里穴(膝盖)为最佳。睡前泡浴20-30分钟,足浴过程应保持水温在能使背部持续发汗为佳。

  功效:利水祛湿、减缓水肿

  水肿型肥胖的女生大多数腿部浮肿比较严重,尤其是足底部位,这里距离心脏供血位置最远,循环不佳就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和组织浮肿。用热水泡脚就是为了加速腿部血液循环,因此要覆盖到足三里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是水肿较为严重的女生,这个足浴配方应坚持每天睡前泡一次,情况改善后可以改为2-3天一次,坚持1个月水肿现象就会得到很好改善。

  3:针对消化型肥胖

  药材:干姜、桑枝各5g 山楂、酸枣仁各15g

  制作:将药材放在1L凉水中浸泡15分钟,用纱布包裹一层后再加入1L水进行熬煮,沸腾后改小火继续煎煮半小时即可倒出汤汁。消化型肥胖的MM通常都有消化不良、肠胃发胀等毛病,腰腹部肥胖也是最为明显的,足浴时水高超过脚踝,水温在40度左右,泡浴时间为40分钟。

  功效:促进消化、滋养脾胃

  脾胃运作不佳是导致消化不良的根本原因,长期脾胃虚弱会引起身体营养缺乏但同时又腰腹肥胖严重,体内无法吸收营养并且毒素也无法顺畅排出。因此这类女生想要瘦身,必须要先将消化问题解决,保养好脾胃才是拥有好身材的前提。此方泡脚可以每天泡一次,时间也不一定要在睡前,但不要选择饭后1小时内,避免出现肠胃供血不足。

  脚上养生按摩穴位

  1、窍阴穴:治疗偏头痛

  足少阳胆经,此穴在四脚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距趾甲根脚一分处。主治往来寒热、口苦、肋痛、偏头痛、瘰疬(老鼠仓)、疟疾,股、膝、小腿外侧、四脚趾等处疼痛、运动性障碍等。

  2、厉兑穴:通调肠胃

  专家说,厉兑穴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点压该穴,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2分钟为好,以后用相同的方法掐压另一只脚上的厉兑穴。

  3、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4、大敦穴:清醒头脑

  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使头脑清晰、眼睛明亮。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5、丰隆穴: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6、隐白穴: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状物压迫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

  7、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8、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9、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10、至阴穴:清热散风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77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