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用药知识>

治疗尿毒症的中草药及方法

健烽分享

  尿毒症的治疗方式很多,而且非常麻烦和大型,很多病人没有条件使用这种方法治疗,而中医在尿毒症的治疗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那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尿毒症的中草药治疗与方法吧。

  尿毒症的中草药治疗与方法

  一、中药内服

  尿毒症病程缠绵,病机错综复杂,并分不同阶段,治疗时一定要根据疾病的特点辨证论治,一般可选用生黄芪、附子、虫草、仙灵脾、巴戟天、姜半夏、丹参、车前子、苏梗、黄连、大黄、桃红、当归、红花等温肾泻浊、化瘀清利等药物,这些药物能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祛邪而不伤正气,有推陈出新,改善肾血流量,降低尿素氮、血肌酐,纠正酸中毒等作用,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加快毒性物质的排泄,阻止肾小球的进一步损害,抑制尿素氮、肌酐的升高,促进血色素的升高。

  二、穴位敷贴

  将生大黄、丹参、益母草、薏米仁、川芎、甘遂加工成粗末混匀,用香油浸泡放置沙锅里熬至膏状。贴于肾俞及关元穴位,使药物通过皮肤渗入并刺激穴位,经经络直接作用于肾腧,从而达到温肾、活络、利尿、清浊之功效。本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其优点是不经消化道吸收,不发生胃肠道反应。

  三、中药灌肠

  此方法有一定的结肠透析作用,是清除体内氮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口服药物的补充,尤其对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更为适宜。一般选用大黄、附子、生牡蛎、土茯苓、蒲公英以通腑泄浊,促进毒素从肠道排泄,抑制蛋白分解,同时增加肠的蠕动,防止肠道内毒素吸收,促进体内有毒物质排出,有利于减轻健存肾单位的负荷,从而控制血肌酐、尿素氮等毒性物质的升高。

  四、脐疗

  脐在胚胎发育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下腹膜血管丰富。敷脐疗法就是将药物敷置于脐眼或脐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由于脐与诸经相通,能使经气循环并交通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将药物以循环直趋病所,从而驱除病邪,促进机体康复。本法是将大黄、附子、细辛、黄芪、益母草、车前子制成丸剂,敷于脐部,使药物经脐进入血液,发挥药物的作用,起到滋补脾肾、降浊排毒、消肿利水的治疗作用。

  五、药浴

  一般多选用易透过皮肤进入体内发挥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桂枝、羌活、丹参、红花、川芎、防风、细辛等,它借助药浴水的温热效应,将药物成分直接作用于体表,由于体表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使毒物随汗液排泄增多,故可使已经受损伤的肾脏有机会自行恢复,尿量增多,水肿消退,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目前研究表明,麻黄能改善肾血流量,红花能改善循环功能,而起到利尿作用。由于体内水分大量排出,水肿消退,尿素氮、肌酐得以排出体外,不仅恶心呕吐症状缓解,还能迅速改善高血钾症状带来的危险,起到皮肤透析的作用。

  尿毒症患者的护理方法

  1、多休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患者在得病之后,一定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有损肾脏的化学物质,要避免含有镉、氯仿、乙烯乙二醇和四氯乙烯的用品和环境。它们一般存在于杀虫剂、汽车尾气、涂料、建筑物和家用清洁剂中。

  2、注意饮食

  尿毒症的患者有饮食应该特别加以注意,很多不正确的饮食都可以引发严重的后果。限制含镐量高的食物,已经在一般家庭用品中发现一些化学元素与急性和慢性肾病有关联,只要仔细阅读产品的说明,多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是町以避免这些有害物质的。

  3、正确进行治疗

  尿毒症的严重性人们都是清楚的,但是通过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无诱发因素的案例,肾功能不可逆转时,可考虑做透析治疗。透析疗法包括口服、腹膜、血液透析(人工肾)三种;口服透析治疗仅适用于轻的尿毒症患者。近年来,由于透析疗法的普遍应用,使晚期尿毒症病人有5年以卜存活并保持一定劳动力者不少。

  尿毒症患者的饮食保健

  1.尿毒症的发生会造成患者出现多种消化道疾病,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口腔炎、舌炎、腹泻、厌食等都是一些常见表现,所以合理饮食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在饮食中可以多食用一些低蛋白食物,而且要以含有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为主。

  2.患者在尿毒症的相关饮食注意中还要避免食用过于粗糙的食物,以防止粗糙食物对消化道造成机械性的损伤发生消化道出血。除了食用低蛋白食物还需要多食用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B、C、D的食物。如果患者没有出现明显水肿和尿量少可以不限制饮水。

  3.长时间出现呕吐、腹泻和食欲不振的患者容易发生低钠血症和脱水,对于此类患者需要注意及时对纳和水进行补充,一般来说,尿毒症患者对水和钠的耐受较差,所以还需要注意补充要适当,不能过量,以避免造成高钠血症和水中毒的发生。

  猜你喜欢:

1.什么是慢性肾脏病

2.什么原因会引起尿毒症

3.慢性肾衰竭能治好吗

4.尿常规红细胞偏高的原因

5.什么原因会导致肾衰竭

    387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