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霜降>

寒露霜降的节气特点

华华分享

  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过后早晚温差大,天气也会一天比一天冷。而霜降养生的重点就是要为寒冬的到来储备足够的能量,因此不少人会选择进补。不过,霜降的正确进补方式是对脾胃进行调养,千万不要胡吃海喝,否则只会“乱贴秋膘”……那么,霜降的节气特点有什么呢?

  霜降节气特点及养生提要

  【节气特点】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时逢每年公历的10月23-24日,从太阳位于黄经21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秋天的夜晚地面上散热很多,当温度骤然下降到0°C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汽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这种白色结晶体就是“霜”。一般来说,白天太阳越好,温度越高,夜里结的霜就越多,所以霜降前后早晚温差更大。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们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意思是说,霜降节气时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蛰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

  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也可见霜;我国东部北纬30°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而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

  【养生要点】

  ★起居养生

  霜降时昼夜温差加大,人们须做好保暖工作。除了要适时添加衣服之外,应格外重视腰腿部位的保暖。因为人体腰部支撑着整个上半身,担负着身体一半的重量,它不仅是运动最复杂、活动最多的部位之一,更是负重或运动时最容易受伤的部位。

  霜降时气温下降明显,风、寒、湿邪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而腿部的膝关节也是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之一,我们平常所说的“老寒腿”就与感受风寒之邪有着密切关系。霜降时因天气日益寒冷,老年人极易患上此病。由于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负担重、活动大,关节软骨容易磨损、破坏。

  老年人随着下肢动脉硬化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血管日益变得狭窄,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当血管狭窄达到一定程度,甚至使管腔闭塞时,导致供给下肢的血液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当遇寒冷天气时,由于寒冷和潮湿等因素作用于机体,容易引起膝关节的神经、血管及软组织功能紊乱,从而加重病情。因此,霜降后人们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服,尤其应注意腰腿部的保暖。

  霜降节气前后是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主的呼吸道疾病发作或加重的时期,因此人们应重视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中老年人晨练时要戴手套,体弱者最好戴上口罩;在气温突降的早晨要稍晚些出门。

  ★饮食养生

  霜降节气时在饮食上宜进补。民间有谚语说:“补冬不如补霜降”,强调霜降进补的重要性。中医养生学提出“四季五补”:

  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因此,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特别是辛辣火锅、烧烤食物要少吃,以防“上火”;多吃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杨桃、袖子、柠檬、山楂等。此外,霜降时还适合吃柿子、栗子、萝卜、梨、洋葱等。

  有些地方有霜降吃柿子的习俗,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感冒”。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柿子味甘、涩,性寒,有清热润燥、养肺化痰、止渴生津、软坚、健脾、止血等功效,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或出血、干咳、咽痛、高血压等病症。因此,柿子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痔疮等病人的理想保健品。

  栗子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霜降后的进补佳品。食用栗子可防治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小便增多和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御寒能力。

  到了霜降节气后,萝卜的味道变得鲜美,山东有农谚说:

  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

  萝卜有顺气、宽中、生津、解毒、消积滞、宽胸膈、化痰热、散瘀血之功效,可治疗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咽喉痒痛、痢疾和头痛等,也是霜降时的养生佳品

  ★运动养生

  霜降时运动量可适当加大,但在运动前应注意做好准备活动,以免损伤关节。在运动前除了要做好常规的准备活动之外,还应加大各关节的活动幅度,必做的准备活动是踝关节运动、膝关节运动及髋关节的运动。比如在打球之前,除了要进行慢跑活动外,跑完后宜重点活动手腕和脚腕,先活动开了再运动。

  有些老人在做运动时,经常以半蹲姿势做膝关节左右摇晃动作,这种锻炼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半蹲时髌面压力最大,摇晃则会加重磨损,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霜降时也可练“九月中坐功”以防治腰腿疼,具体方法是:

  每日凌晨5-7点时,平坐于地上或床上,伸展双手攀住双足,随着脚部的用力,将双腿伸出去再收回来,如此做36次,然后牙齿叩动36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9次。

  寒露霜降时节谈养生

  农历节气:润燥清咽,静养心神,适度保暖,补脾胃。

  民俗谚语:寒露;霜降。

  养生之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

  10月8日是长假的最后一天,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过渡。而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明显变冷,此时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所以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所谓“多事之秋”,寒露之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很多疾病会发生,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另外,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也最易引发。因此,在这多事之秋,应合理安排好日常起居。

  热水泡脚以暖足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天气特点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寒”字。这个季节,养生重点仍需预防燥邪损伤,同时还要防止寒邪伤人,足部保健尤为关键,而暖足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热水泡脚了~

  清朝名将曾国藩,不论行军打仗多么繁忙,只要时间允许,每天念念不忘用热水泡脚,做法是,先用脸盆准备半盆热水,旁边再准备一个热水瓶,双足浸入盆中,水温低了可以再倒入一些高温的水,每次泡足20分钟即可驱散寒气、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

  除了泡脚之外,散步也具有暖足的功效。

  食柿栗萝卜进补

  谚语“补冬不如补霜降”,强调了霜降进补的重要性。有些地方有霜降吃柿子的习俗,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感冒”。柿子一般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其营养价值高,有清热润燥、养肺化痰、止渴生津、健脾止血之效,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和干咳咽痛等,是慢性支气管炎和痔疮等病人的理想保健品!

  栗子也是霜降后的进补佳品,可防止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小便增多和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御寒能力的作用。

  霜降节气后,萝卜变得鲜美,而萝卜有顺气、宽中、生津、散瘀血、治疗食积胀满之效。

  食谱推荐:番茄鱼

  将鲈鱼切成鱼片,加一勺盐、水淀粉、适量料酒及食用油抓匀上浆腌制10分钟,然后放入油锅滑炒、盛出备用;炒番茄块,炒出汁后加入盐,再倒入鱼片稍微翻炒即可。

  在防寒保暖、进补同时,还应注意早睡早起、适量运动,比如爬山登高,化解悲秋情绪。


养生常识相关文章:

1.养生健康小常识大全

2.健康养生知识

3.女性日常养生知识大全

4.养生常识

5.养生生活小常识

    4028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