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冬至>

2022年冬至是阳历的原因是什么

慧良分享

冬至是农历中的节气,为什么每年都恰好能对应到公历的12月21到23?小编整理了2022年冬至是阳历的原因是什么,欢迎借鉴参考。

2022年冬至是阳历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冬至的相关文章↓↓↓

为什么冬至每年都是12月22号?

关于冬至的知识和含义

为什么冬至不是最冷的时候

冬至节日活动策划方案


为什么冬至是阳历

今天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中国的传统节日不都是按阴历算吗?怎么冬至就跟阳历一样了?

其实很简单,因为中国的传统历法既不是单纯的阴历,也不是单纯的阳历,而是阴阳混合历。

所谓混合历就是既按月亮的周期来记日,也按太阳周期来计算节气。

节气这东西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农民提示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农活,农民作农活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阳光和温度,所以要想对农民的农活有指导作用,必然要用太阳历才行。

这一用太阳历,那不就和公历吻合了嘛。所以,俗称的阴历并不是准确的称谓,应该称作农历才对。

古人真是厉害。

冬至节气是根据太阳的运行来定的,所以冬至、春分秋分夏至小雪等这些二十四节气都是根据太阳的运行来确立的,跟现在的阳历差不多。而端午,中秋,重阳等农历节日是根据月亮的运行来定的,所以要按阴历计算日期。

冬至是阳历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理解。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是,冬至这个节气是怎么来的。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咱们的祖先就已经用一种非常古老的计时仪器——土圭(读作“龟”),来观测太阳了。

通过观察土圭杆子在阳光下的杆影,根据杆影移动的规律,比如影的长短、位置等,然后定出冬至、夏至日。

冬至这天,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移到一年中的最南端——南回归线,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当直射点移到赤道时就是春分,再移到北回归线时就是夏至。

在古代,我国就是利用土圭观测日影的长短,来推算节气的。显然,夏至日时,杆子的影子在一年中最短;而冬至日时,杆子的影子在一年中为最长。这种影子的长短变化很容易观测出来,所以很精确。

二十四节气

古人定出冬至这个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地球上直射点的运行规律来定的,跟月亮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我国的农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历,你可以理解成“混合历”,它是分别根据太阳、月亮的运行来制定的。跟阴历不同。

阳历,又称太阳历,在我国,阳历一词有时会被特指为公历,以便跟传统的农历有所区别。公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的位置,或地球上所呈现出来的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变化,所制定的历法。

我国节气的制定跟公历类似,都是依据太阳而制定的,所以,才会出现,冬至每年都那么巧地对应到公历的12月21号到23号。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冬至节气是什么

冬至,俗称“冬节”、“亚岁”或“长至节”等。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自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因此冬至又被称为“小年”,冬至到,新年也不远了,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

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即古代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冬至期间都要回家过冬节,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北方一部分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前后,最多相差一两天。古代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就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所以自古以来将冬至视为吉日,是冬季祭祖大节。

冬至名称记载

南朝崔灵恩《三礼义宗》载:(冬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冬至也。”古人认为冬至为“阴阳”相争之日,是预测一年晴雨、冷暖的好时机,甚至可占卜来年的人间祸福。

冬至时节: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据陈志岁《载敬堂集》记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又谓,冬至, 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预示否极泰来。

冬至,又名冬节、大冬、亚岁、小年、履长节。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有载:“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

    205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