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励志故事>

关于学习的经典励志故事

称红分享

  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有可能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起来看看关于学习的励志故事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的经典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关于学习的经典励志故事:向富人学习

  富人为什么富?穷人为什么穷?为什么有些穷人能够变成富人,而另外一些则不能?这跟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这就是我——一个标准的“穷二代”在北京打拼了将近10年得到的启示。

  我叫钱图,1981年生,现就职于一家外企管理咨询公司,自己带一个组,年薪税后40万元,未算其他分红与投资收入;在北京回龙观有一套房,120平方米,贷款已付完;在西城区有一套房,正在付按揭;有一辆奥迪A6,但是跑得不多,因为我更喜欢打车,可以利用这个时间看点书。

  看到这些,或许会有一些80后的同龄人羡慕我。其实,我不是你们以为的那种一帆风顺进入高薪公司、靠父母首付买房、自己贷款买车的小白领。相反,我来自一个连大学学费都交不起的农民家庭。一个穷得叮当响的贫困生初入灯红酒绿的大城市,那种被诱惑却无力满足的撕裂感,是很多人体会不到的。

  我拿着助学贷款,不舍得吃,更不舍得穿,物质的贫乏仅仅是痛苦的一个方面,我的脑袋也相当“贫困”,人家学“双外语”,我连英语四级考试都惧怕;人家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我只看过卡耐基;人家一进校门就知道雅思、托福、外企、“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我从没想过毕业后的生活……我自卑过,甚至仇富。

  庆幸的是,就在我即将堕落、破罐破摔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好哥们儿:任远。他算得上是传说中的“富二代”,是我最“恨”的那种人。可是,误打误撞,我们偏偏成了好朋友。在他的“威逼利诱”“软硬兼施”“苦口婆心”“谆谆教导”下,我的思维方式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我有课必上,从不逃课——他说我笨,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最有用的知识上。

  我认为这个世界不公平——他说当你摆脱了贫困,就会觉得公平。

  我只结交穷哥们儿,躲有钱人远远的——他却带着我接触更多的有钱人,还让我向他们学习。

  我为了省钱,穿得很简单,还落下了“抠门鬼”的绰号——他告诉我,再穷不能穷交际,必须准备像样的“行头”出现在社交场合。

  我从小就英语不好,打算放弃——他骂我说,学不好英语你就滚回老家种地去。

  我认为跨行业跳槽是不可能的——他说只要我想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我说我只要一份体面的工作就行了,没想过要当大老板——他说,赚不到100万就谈不上体面,而有了第一个100万,第二个100万就会来得容易。

  我一向都是有话直说想说啥就说啥,他劝我话到嘴边留半句,尤其是在客户和竞争对手面前。

  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9年,我的生命轨迹因为认识了任远而改变。例如,我刚到北京时,嘴边总挂着“我可付不起”这样的话,而任远禁止我这么说,他总是问我:“你怎样才能付得起呢?”这两句话,一个是陈述句,另一个是疑问句;一个选择放弃,而另一个努力争取。

  生在穷人家没关系,但你必须向富人学习他们致富的方法。当你积极行动起来,丢掉种种借口、理由,你会发现成功离你越来越近.

  关于学习的经典励志故事:少年苏东坡勤奋学习

  从此,他手不释卷,朝夕攻读,虚心求教,文学造诣日深,终于成为北宋文学界和书画界的佼佼者,博得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盛誉。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这是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乘兴写的一副对联。他把这副对联贴在自家门前,久久端详,不肯离去。

  苏东坡(1037-1101)自幼天资聪颖,在饮誉文坛的父亲苏洵悉心教育和耐心指导下,他逐渐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很有一股子“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劲头。经过几年的奋发努力,他的学业大有长进,小小年纪,就已经读了许多书,渐能下笔成章了。父亲的至亲好友看了,都赞不绝口,称他是个难得的“神童”,预言他必是文坛的奇才。

  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不免有些飘飘然起来。他自以为知识渊博,才智过人,颇有点自傲。一天,他洋洋自得地取过笔墨和纸,挥毫写下了以上的这副对联。他刚把对联贴在门前,有位白发老翁路过他家门口,好奇地近前观看。这位老翁看过,深感这位苏公子太自不量力,过于自信了。

  过了两天,这位老翁手持一本书,来苏府面见小东坡,言称自己才疏学浅,特来向小苏公子求教。苏东坡满不在乎地接过书本,翻开一看,那上面的字他竟一个都不认识,顿时红了脸。老翁见状,不露声色地向前挪了几步,恭恭敬敬地说道:“请赐教。”一句话激得小东坡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心里很不是滋味。无奈,他只得鼓足勇气,如实告诉老翁他并不认识这些字。这个老翁听了哈哈大笑,捋着白胡子又激他道:“苏公子,你不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了吗?怎么会不识此书之字?”言罢,拿过书本,扭头便走。

  苏东坡望着老翁的背影,思前想后,甚是惭愧。他终于从老翁的话中悟出了真谛,立即提笔来到门前,在那副对联的上下联前各加了两个字,将对联变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次,他依然端详了好久、好久,并发誓,要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永不自傲。从此,他手不释卷,朝夕攻读,虚心求教,文学造诣日深,终于成为北宋文学界和书画界的佼佼者,博得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盛誉。

  关于学习的经典励志故事:《甲方乙方》学习法

  我去朋友家参加聚会,有个小姑娘,对历史很有兴趣。席间她说读得最多的书,是皇帝后宫的家长里短;读得最少的,是各种战争史。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对当时的地理环境不熟,一场仗打下来,出现几十个拗口的地名,读着读着就晕头转向找不着北了。

  说完,她随手从朋友的书架上抽出一本《斯大林格勒之战》,翻出一段:“苏军必须在克里米亚、哈尔可夫地区、利戈夫一库尔斯克方向,斯摩棱斯克方向,以及列宁格勒和杰米扬斯克地域实施一系列进攻战役……”

  她念完后,愤愤地说:“您说说看,我们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哪儿受过这种罪?”

  我琢磨了一下,忽然想到了一部电影,就问:“你看过《甲方乙方》吗?”

  “冯小刚拍的那个?”

  “对,里面有一段,英达非要过一把当巴顿将军的瘾,葛优给他准备了军装墨镜,里面有段台词特别可乐:‘报告将军,德国地图实在找不着,你就拿南京地图凑合着吧……’”

  小姑娘瞪着我,不知道我说这个是什么用意。我耐心地解释道:“其实这里面蕴含着一种学习历史地理的方法:类比法。你可以把你不熟悉的东西,套进你熟悉的环境里来,这么一类比,就全明白了。”

  我生怕她听不懂,便找来一张北京地图和一张朝鲜地图:“比如说吧,你想了解朝鲜战争,但是对朝鲜半岛又一点概念都没有,怎么办呢?你就先拿一张差不多大小的北京地图,北京你总熟吧?”

  “你把北京二环地图盖到朝鲜半岛上头,两张地图重叠起来,这么一弄,两张地图上的各个地名也都一一对应了——虽然比例尺不同,肯定对不齐,但咱们可以忽略,大概齐就行。”

  然后我拿起红蓝铅笔,在长安街上横着画了一道:“这是三八线,长安街以北二环内是朝鲜,以南二环内是韩国:平壤在朝鲜半岛的位置,相当于平安里在二环的位置:而汉城,恰好位于长椿街。”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越过长安街,从宣武门和崇文门两路南下进攻,三天之内即攻占了位于长椿街的汉城。紧接着他们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左安门,韩军和美军被挤压在左安浦园小区到华润超市左安门店之间的狭小区域——记住,南二环的护城河就是日本海,所以他们已经无路可退。”

  小姑娘慢慢跟上我的思路了,我相信在她脑海里,借助北京地名的坐标,已经勾勒出了朝鲜战争的初期态势。

  “9月15日,美军第十军团突然在西二环的阜成门——也就是仁川登陆,将朝鲜人民军拦腰截断。朝鲜军队一路溃退,不仅退回到长安街。几乎要撤退到北二环。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积水潭,正式介入朝鲜战争。志愿军英勇作战,先后在新街口、德胜门、平安里和西什库大街重创联合国军,还在妙应寺白塔附近的上甘岭打了一场可歌可泣的防御战。最终,战线被重新推回到长安街三八线附近,美韩与中朝在板门店——对,地图上看是前门烤鸭店的位置——开始了谈判,战争结束。”

  我放下红蓝铅笔,问小姑娘:“这回你明白了?”小姑娘回答说差不多了。我决定把这种办法,命名为“甲方乙方式学习法”,加以推广。小姑娘为了表示感谢,后来请我去了北京的“板门店”吃烤鸭。所以你看,学习历史还是很有好处的。

关于学习的经典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1.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

2.关于学习的励志小故事

3.关于励志求学的经典名人故事

4.学习励志寓言故事

5.关于学习的励志故事精选

    325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