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励志文章>

励志文章:突破阻力线的思维和选择策略!

彦刚分享

  突破阻力线的思维和选择策略,可以在能力上让我们持续进步、价值体现上逼近真实能力、社交上得到高出自身层次的外部助力,这是成功可实操的方法。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励志文章:突破阻力线的思维和选择策略!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突破阻力线的思维和选择策略!

  为什么你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作者:阿何(毕业于清华的理工男,感性和理性兼备的写作者)

  如果你已经工作三五年或者更长时间,想必对“尽人事知天命”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我们愈发感觉自身的渺小,世事的不可控,也发现面临抉择时越来越为难。

  读书的时候,想上哪所大学其实并不难选择:主要看自身的兴趣和能力。想考一所好点的学校,一般来说只要更加努力就能接近目标。这其实是一个相对容易把控的选择。

  工作后,对工资不是很满意想着要跳槽,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你可能每个月有几千块钱的房贷要供,还有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都等着你赚的钱,这让“裸辞”变得非常困难,可一边工作一边找工作同样不容易;你可能想着跳槽后的工作要比当下更高,又害怕去到新的公司受到排挤发展不顺利,最终还不如现在……

  曾经我们以为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人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不过几年时间,却发现人生的路似乎越走越窄了。从当初的热血少年,我们逐渐成长为每日上班下班两点一线,似乎一眼能看到老的平庸之人。

  那么你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很显然,大多数人经历的都是这样的过程,可绝对不是所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少部分的“幸运儿”,他们的选择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长时间跟踪一个人的走势曲线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有些人一生走势平平,人生波澜不惊;有些人起点高,一出生便拥有别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优势和资源,未想却高开低走,晚景凄凉;还有些人的起点卑微到不能再低,却一辈子都在往上走,不知不觉已经站在众人只能仰望的地方。

  运气和能力显然是决定“人生曲线”的重要参数,可前者难以把握,后者早已被说烂,都不是我想讨论的重点。如果认真研究,你会发现还有一个因素决定了你的人生曲线形状,它甚至比运气和能力更具决定性。

  我把它称之为“人生走向的选择策略”。

  完美的选择是不存在的,任何选择都意味着你会得到一些东西,同时失去一些。研究表明,人类对失去的敏感性远超收获,心理学将其称为“损失厌恶”。所以最终决定我们选择的往往是选择带来的压力、困难以及损失,我把它称为“选择的阻力线”。

  面对选择的阻力线,不同性格、背景的人有不同的应对策略。有些人总习惯沿着阻力小的方向前进,有些人却热衷于突破阻力最大的那个点,而这些策略会导向完全不同的结果。

  关于这一点,前人已经有很多感性的结论,比如说“越容易的路越难走远”,“越困难的路走到后面越好走”,但往往只是拍脑袋的灵光一现,顶多拿山间小路之类的事物来作一番比喻,其实难以服众。

  如果从严肃地逻辑去探讨不同的人生走向选择策略带来的结果,或许下面的一段话能给我们一些灵感。以下这段话来自饭否的一位网友:

  “我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我以为往下走工作比较轻松,实际上往上走反而比较轻松,因为层次高的人脑子比较清楚,做事讲道理。小地方很多人脑子转不开,你每天去跟他们吵吵,时间精力都浪费在这上面了。”

  这段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它简直就是身边很多朋友的真实写照。

  一位朋友读书成绩一般,高考只考上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毕业后进了家很一般的私营企业,月薪5000多,在广州勉强够生活。但他有个优点,特别擅长交朋友,而且认识的很多朋友社会地位、收入都远超过自己。后来他其中一位开工厂的朋友启动新项目,拉着他入伙让他管理项目。两年后项目成功了,他也从普通的打工仔摇身一变成为身家过千万的创业新贵。周围很多人都说他走了狗屎运,如果不是那位朋友帮忙,他这辈子估计也就这样了。

  那些嫉妒的人没搞明白的一件事是:为什么这个人能认识比自己优秀的人,而且这些人还愿意帮助他。表面看是开工厂的人改变了他的命运,其实项目启动后并不顺利,还是我朋友又找到了很多有效人脉解决各种问题,最终才走上正轨。整个过程中,他的人脉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认识层次比自己高的人其实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大部分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自卑的心态,很难做到平等交流;层次不同的人因为见识不同,共同话语很少,也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从社交角度看,努力和层次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就是选择了一个选择阻力比较大的方向。

  那么这种选择带来了什么收获呢?你拥有了层次比自己所处阶层大的多的外界力量,在这种力量助推下,能够得到超出自己正常所能拥有的加速度,最终必然比同一阶层的其他人跑得快很多。

  为了能和高层次的人打成一片,我那位朋友花了大量的精力钻研国学、高尔夫、红酒、雪茄、美食、商学,并且认真琢磨这群人的痛点、需求。可以说,他简直比这群人还要更了解自己。如果他选择只和同层次的人打交道,显然无需做这么多额外功夫,会轻松很多,但也永远不会有飞跃的机会。

  所以在社交方面我们有了这样一个结论:选择阻力比较大的方向作为突破口,一旦突破,你就能拥有超出所处阶层的外界助力,从而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

  关于这方面,还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段子:

  爹对儿子说,我想给你找个媳妇。儿子说,可我愿意自己找!爹说,但这个女孩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儿子说,要是这样,可以。

  然后他爹找到比尔盖茨,说,我给你女儿找了一个老公。比尔盖茨说,不行,我女儿还小!爹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比尔盖茨说,啊,这样,行!

  最后,爹找到了世界银行的总裁,说,我给你推荐一个副总裁!总裁说,可是我有太多副总裁了,多余了!爹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婿!总裁说,这样,行!

  这故事其实非常理想化,但确实揭示了外界强大助力是如何助推一个普通人加速起飞的,前提是你要选择阻力大的方向去突破,并且成功做到。

  社交方面如此,其实在个人能力成长方面,往阻力大的方向走的选择策略也起到类似的效果。

  学习和认知领域有本著名的书籍叫《刻意练习》,书里将人类学习的知识领域划分成三个部分:舒适区、困难区以及学习区。

  困难区里面的内容远超我们现阶段的能力,让人望而生畏,即便硬着头皮尝试,结果也多半不会太好。

  舒适区里都是一些我们已经良好掌握的内容,学习和实操起来阻力最小,但我们只不过是在重复制造轮子,无法掌握更新的内容,无法进步。

  学习区是介于困难区和舒适区的一个区间,里面的内容虽然超出我们现阶段水平,又不至于完全无法搞定。只要你比平常更加努力一些,总有办法解决。

  《刻意练习》的核心理念是:我们必须逃离舒适区,让自身时刻处在学习区,才能获得持续的成长。

  如果用选择的阻力线理论来说,就是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必须挑选阻力比较大(并不是最大)的方向去突破,才能获得突破原来阶层的力量。

  曾经网上流传过一个牛逼秘书的故事:

  普通的秘书只知道贴发票,订酒店,帮老板安排各种形成,并且认为这就是工作的全部。但牛逼的秘书会分析老板参加各类商务活动的费用情况、形成规律,从中了解一家公司是如何运作的,不同的活动是如何组织的,最终甚至可以做到在很多重要事项上帮助老板做决策。

  本质上,牛逼秘书和普通秘书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突破阻力线”思维。其实工作岗位不会成为我们上升途径的最大阻力,真正的阻力在于我们自身怎么想、如何做。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你觉得现在的工作非常轻松,所有问题都能轻易解决,并且习惯与此的时候,你的境地就非常危险了。这时你最该做的不是满足于现阶段的幸福感,而是找到下一个有阻力的方向,并且努力去突破它。

  突破阻力线的选择思维,不仅是让我们的能力得以成长,更能让自身价值得以合理体现。

  很多人都认为,自身有多大能力便能体现出相应的价值,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

  在中国股市最好的时期,金融企业是就业市场最受欢迎的雇主。巅峰时期,很多基金公司的前台都是硕士毕业,而且在颜值、身材等其他方面的要求毫不打折。

  一般而言,硕士前台自然要比普通前台做得好一些,但充其量也就是9分和8分的区别,因为这项工作的难度上限非常低,低到硕士即便能力再强也拉不开和普通前台的差距。

  就像网上一个段子所说的:

  一次数学考试,学霸考了100分,你考了98分,你以为你们之间只有2分的差别。可事实是你考了98分是因为竭尽全力也只能考这么多,而学霸考100分是因为满分的上限只有100分。你们的差距其实比你想象要大得多。

  从职业规划角度来考虑,硕士去当前台绝非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再怎么考虑,基金公司或许可以给前台发出超过我们想象的薪水,但也必定少于公司其他更加核心的岗位。硕士能力很强,但这个选择注定了她得不到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价值体现。

  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其选择了一个阻力最小的突破方向。

  突破阻力线的思维,要求我们挑选那些适当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岗位、项目,从而在众多惯性生存的平庸大众中脱颖而出,让自己的收入、地位不断匹配自身真实能力,甚至最终获得溢价。

  综上所述,我们会看到,突破阻力线的思维和选择策略,可以在能力上让我们持续进步、价值体现上逼近真实能力、社交上得到高出自身层次的外部助力,而这三方面结合起来在时间维度上进行累积,最终便导致彻底和原来的群体拉开距离,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

  如果说成功有什么可实操方法的话,我觉得这条应该是最重要的之一。

    40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