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斯娃分享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面对新的形势,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改革已是刻不容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当代文学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当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一:现当代文学教学策略

  一、调查的结果(现状)

  1.广西高职院校专门的职业院校多是理工科性质,如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农业(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这类高职院校,没有相关人文类课程设置,当然也不存在有《现当代文学》课程。

  2.那些综合类的职业技术学院或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文艺术学院、或在公共管理学院中设有文秘专业,或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中设有文学鉴赏课和中国文化概论课程,都是侧重在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方面,没有专门的现当代文学课程。

  3.在一些较大的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中有很少一部分开设有现当代文学课程,如广西城市专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学院在新闻专业中开设现当代文学课程,与影视欣赏一样都属于专业知识的拓展而开设的选修课程,不是专业课,在课程要求上不是太高。

  4.广西的高专院校包括桂林航专、柳州医专、桂林旅专、广西警专、广西体专共7所,课程设置上,广西体专的体育人文社科系和柳州医专人文社科部无此类课程,桂林航专人文与社会科学系的文秘专业开设有大学语文、秘书学、写作等课程,但无现当代文学课程,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设有文秘专业,但无现当代文学课程。桂林旅专基础部(社科部)开设全校性公共性的人文素质修养课程文学欣赏,其实就是大学语文课程性质,重在文史知识的了解。

  5.师范类高专院校仅存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两所。这两所院校中文专业都开设了现当代文学课程。从调查问卷得知,师专都是把《现当代文学》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开设,课时在80-120之间,集中在一年级的上下两学期完成,并开有同类课程的辅助选修课程,学生对课程设置基本满意,但绝大多对现行所用教材和课时不满意,认为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课时少于120课时,太少了。普遍认为《现当代文学》课程就是一门纯的介绍文学常识和作品鉴赏的课程,没有必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大多任课教师是不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极少参与学生的说、写、唱、演等实践活动。而且对师生对实践教学的内容理解上存在分歧,对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范围只局限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和诵读能力的培养,普遍认为,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演绎、表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的培养不属于《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范围。当然,课程中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比例少于1/4,甚至没有。

  二、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1.理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的要求,缺乏文学类课程的设置。

  2.综合类高职院校和非师范类专科院校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课程要求不细,一般重视对基本写作技能提高或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于是在人文社科系(专业)开设《大学语文》和《写作》等课程,对专业拓展的影视文化欣赏课程贴近时尚,效果远比文学课来得更直接,所以这些院校极少开文学课程,特别是现当代文学课程。

  3.师范类高专院校开设现当代文学课程,但与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要求强不同,所以课程设置上都是继承本科院校文学课程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或者说是重课本的讲解,轻实践教学环节,重文学常识的灌输,轻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探索其对策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迅速发展,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关注的热点,而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培养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内涵,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也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笔者认为,高职高专“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可以从实践教学环节的理解、方法模式和如何提高学生实践综合实践技能等方面去进一步探索。

  1.高职高专院校文学类课程也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高专院校强调培养人才的实用性和技能性,实践教学即是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服务,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而言,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初步确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来新形势下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发展实践教学。这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色的体现,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全面提升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

  2.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对于文科类课程来说,特别是文学类课程,实验实训资源配备、资金人员分配、设施场地等缺乏和不足,所以教学人员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使用上,均倾向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而把实践教学放在次要地位。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许多研究者做了探讨,如李瑛珊认为高职高专文科专业是一种连续性的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大学三年级的教学过程。如杨素娟提出“实践演练”法,即“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及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平衡发展,探讨文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机制,文学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如放下姿态,贴近现实,从小处着手,把侧重点放在教学环节、方法模式的改进和如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等方面,实现“大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3.如何加强文学课的实践教学。①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实践环节。由于传统教学均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主观能动性无从发挥,学生能力也很难得到锻炼和提升。在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学生提到教师上课形式单一,多以讲述为主,内容陈旧,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文学类课程要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综合实践能力。所以教师要做到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精心设计与安排课程内容和步骤,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经典篇章学习中培养学生听、读、讲能力,当然,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也非常重要,因为要参与到互动的课堂中来,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整个学习经典文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爱理不理,被动接受,而是在听、读、讲、写中即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动脑、动口、动手等综合实践能力。②实现“大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文学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质,高职高专院校侧重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不断提高高职高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力推动高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在课堂内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诵读能力、写作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演绎表演能力、沟通交流协调能力的培养还要要借助学校、社会这个“大课堂”来实现,“大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处于指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文科专业实践教学过程是贯穿整个大学三年级的连续性教学过程,而且应该是一种富于文化特质的实践教学,为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安排寒暑假专题旅游调研。延安、井冈山、遵义、韶山、百色等地的“红色之旅”让学生亲身感受现代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化基础和文化氛围,体会《小二黑结婚》《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创作激情。桂林、凤凰等地的“文化之行”让学生更了解贺敬之笔下的《桂林山水歌》和抗战时期丰富文化,了解沈从文笔下真正的“边城”。挖掘校内资源,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校内各种会议、活动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中文专业的学生很大部分将来是从事文秘工作,公文写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非常重要,学生可以在校内承担各种会议的安排和组织、报告和文稿的起草工作,参与大型活动的筹备、组织、接待、服务、外联、总结、材料归档等,可以到学校和院系办公室和档案室协助服务和锻炼,真实体会文秘等工作的感觉。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和艺术活动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社团活动和艺术活动是大学的文化特色,在各种活动中融入文学课的教学,如朗诵比赛、广播站播音员选拔,演唱比赛、舞蹈比赛、话剧表演等活动。朗诵过程中,如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演绎,要准确无误和字正腔圆外,对作品的意境内涵的理解要到位,朗诵效果才显得不做作而且真切感人。话剧专场排演最多的经典剧目就是曹禺的《雷雨》,还有《白毛女》、歌剧《刘三姐》,或是改编源于现当代文学的篇目如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等。这些节目的完美呈现演出离不开学生对作品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演绎表演能力、协调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③实践教学中结合实际凸显学校和专业特色。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不能偏离学校和本专业特色,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艺术兴学”为办学特色,中文系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筹办一年一度“话剧节”,已历时11届,成为校园文化一大品牌,由于成效突出,被评为2008年度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学生在校三年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受益匪浅。

  4.实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①看实践教学计划是否符合专业特色和能否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②看教师能否做到每次课都有目的、有要求,检查是否指导到位。任何一种实践教学形式都难以完全解决高职高专学生所有的职业能力培养问题,由此,更多的实践教学形式的有效配合就成为技能养成和培养的关键。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文学类课程更应该勇于面临新的挑战,不断探讨和开发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全新要求,为课程的改革创新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现当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二:当代文学有效性教学对策

  一、提高认识以激发学生培养综合能力的学习动机

  提高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极其重要,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当代文学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我国当代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的较丰富的文学知识,了解我国当代文艺运动、文艺思潮和文学创作成就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以及各种文学流派的兴衰、特点和影响,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评价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较深刻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教育。[1]”因此,如果学生不能充分认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能认识到当代文学知识在整个大学知识结构中的重要性,而认为学习只是为了拿学分拿文凭,势必产生不良后果,即考什么学什么,学生听课记笔记全是为了考试,过关后一切全忘记。这样的教学,学生无法掌握系统的文学知识,缺乏应有的文学审美感受能力,更谈不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甚至造成人文素养的匮乏。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更高层面认识该门课程,使学生意识到对当代文学的学习,不只是掌握文学知识、具备分析评价作品的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更是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及把自己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的的学习动机,是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

  二、渗透和谐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国家经济以及科学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今全球化时代,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会导致中华传统美德被弱化、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唯利是图、责任意识缺失等等,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当代文学教学有责任也有条件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服务,因为当代文学许多优秀作品中渗透着作家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作品的教学,唤起人们的良知,以及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例如,作家汪曾祺曾说过,创作“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2]”他的小说以诗一般的语言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世外桃源”式的人间美景,在那里我们几乎看不到现代世俗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挤压、异己、孤独、变形等现象,作品中那些非社会中心的边缘小人物,身份虽低贱卑微,但身上却沉淀着淳朴和温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刻体验汪曾祺小说中人与人之间至纯至美的爱与和谐(《受戒》)、人与人之间超越金钱超越功利的朴实情怀(《鉴赏家》),以及小人物在艰难处境中相互搀扶的高洁、义气与温情(《岁寒三友》)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入与汪曾祺描绘的和谐纯净世界相反的作品进行对比教学,如正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某些作家作品表现出的价值观的偏颇如金钱至上、吸毒成瘾、纵欲泛滥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人文精神的升华,激发学生对美好和谐社会的向往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当代文学教学在全球化时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三、改革教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一)通过传授分析技巧激发兴趣

  在当代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作家作品的分析评论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内容,但也是困扰学生的一个难题。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哪部作品的评论方法,学生就会评论哪部作品,而对其他作品哪怕是同类作品,却无所适从,于是在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抄袭资料、雷同等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产生厌烦情绪。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灵活掌握作家作品的评论方法,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给学生传授成功分析作品的技巧。教师可以采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与总结,从而掌握有关方法。例如,对新时期初意识流小说的教学是一个难点。由于受传统小说阅读习惯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对意识流小说普遍感觉不好理解,甚至读不懂,更谈不上评论。那么,教师可以采用有的放矢的策略进行教学,如选择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王蒙的小说为例,重点讲解其代表作《春之声》,给学生梳理中国意识流小说的来龙去脉及其技巧和思想内涵上的特点,教会学生阅读和评论意识流小说的基本方法。然后,让学生按此方法思考、讨论王蒙的其他意识流小说,如《夜的眼》、《海的梦》、《风筝飘带》等,继而延伸至其他同类作家作品,如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谌容的《人到中年》等。最后,教师又进一步将中国意识流小说与西方意识流小说在创作技法、思想内涵等方面再作对比,使学生深刻理解20世纪80年代王蒙等作家对西方意识流小说技巧的借鉴方法,理解“中国式”意识流小说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如此系统的理解和训练,使学生对意识流小说的理解豁然开朗,并在成功分析作品的喜悦中增强了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教给学生成功分析作品的技巧。对比教学,可以是同类作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对比,也可以是不同作家在同一时期的创作对比,亦或是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对比。例如,中国女性作家追求女性意识、实现女性价值的创作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追求男女平等的“人”的价值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追求与男性不一样的“女人”的价值,并达到创作的顶峰时期。90年代后期由于追求女性狭隘的“个人”价值而走向极端陷入困境。而21世纪初又出现新的转机。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复杂的创作发展历程并不容易,教师便可以采用对比方法教学,选择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对比。例如,将五四时期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80年代谌容的《人到中年》和90年代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进行对比,使学生理解五四时期、80年代、90年代这三个不同时期的女性作家在追求女性价值方面的不同特点;还可以将90年代林白与陈染的创作进行对比,使学生了解同一时期不同作家作品的异同,进而理解作家追求过于狭隘的“个人”价值是导致她们创作走向极端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还可以将林白90年代的创作与21世纪初以后的创作进行对比,使学生理解林白创作出现转机的原因是作家挣脱了狭隘的“个人”空间限制,而将目光转移到国家民族、大众民生,进而使学生了解作家创作发展的流变。经过纵横交错的对比,学生对中国女性作家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以及整个女性小说创作的发展流变,有了较系统、完整的了解,并且掌握了分析评论女性作家作品的多角度、多侧面的切入方法。以此类推,对其他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作家作品的分析评论方法的教学,亦可采用此法。

  (二)通过拓展课堂教学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作家生活、成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其创作风格形成的基础。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延展活动。到著名作家的故乡实地考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以及作家的成长经历,从而增进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情感等因素的理解,也易于理解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广西河池、南宁、北流等地,考察20世纪90年代晚生代著名作家“广西三剑客”东西(广西天峨县)、鬼子(广西罗城)、李冯(广西南宁),以及90年代女性主义代表作家林白(广西北流)等作家的故乡,了解岭南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到陕西的商州考察粗犷的陕南文化对贾平凹创作《废都》等作品的影响;到陕西的白鹿原考察质朴的关中文化对陈忠实创作《白鹿原》的影响;到湖南嘉禾考察古朴的湘南民风、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对古华创作《芙蓉镇》的影响,等等。通过考察,学生对作家作品中描写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民风民俗等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家、作品的心理距离,进而产生亲切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作家的创作个性,从而激发学生深入研究作家作品的欲望与兴趣,也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通过体验作品情境激发兴趣

  针对文学课的培养目标,王卫平教授曾经说过:“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3]”当代文学教学亦如此,而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设置特定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自编自演作品情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作品情景再现的活动中来。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设置作品精彩片段的人物对话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模拟对话。如教学赵树理的《登记》这篇小说,可以选取“燕燕”与“王旦”在区公所“登记”的片段,由三位学生分别扮演“燕燕”、“王旦”和婚姻登记处的“王助理员”,三个角色进行“登记”过程的精彩对白,使学生形象地体验“登记”场景,从而深刻体会赵树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二是把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改编成剧本,让学生自导自演,如《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住招待所的经典片段,或者老舍先生戏剧《茶馆》中的某一幕戏,甚至可以举办大型的课本剧大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剧情表演中来。学生在自导自演的过程中,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通过认真研究剧情、人物以及作家的创作目的,不但对作品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互动能力、组织能力。“演员”与“观众”都兴趣盎然,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每次活动过后,教师还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谈各自对作品的看法,并将自己的观点形成文字,逐步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作品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通过展示作品实景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形象性的教学引发学生兴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常态,而当代文学教学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效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如著名的作家形象、作品创作的原型、作品的场景描写、戏剧的剧照、由小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片段等与作家作品有关的图片、视频,均可成为教学的最佳辅助材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信息容量大,便于师生互动,同时,声音、图像、文字三管齐下,使学生对作品的描写感同身受,极大地改善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述、板书的枯燥乏味现象,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授莫言的《红高粱》,教师可以制作幻灯片,展示高密东北乡一望无际的高粱地、火红灿烂的红高粱、轿夫抬新娘的喜庆场面、酒坊伙计们酿酒的红火场面和喝酒祭酒神粗犷豪放的场面,然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如此美丽的自然风光,如此勤劳、豁达的人民,如果没有外来侵略者的侵扰,他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的幸福与宁静。这就使学生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尊心,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其他作家作品的教学,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制作教学课件,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教学中提高学习兴趣。总之,高校当代文学有效性教学策略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真正用心研究探索,敢于改革创新,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必定能使当代文学教学走出困境,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现当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会计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市场营销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硕士市场营销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