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思修论文>

有关弘扬家庭美德的思修论文

坚烘分享

  家庭美德是我们家庭和谐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接受了良好的家庭美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家庭生活的和谐稳定。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家庭美德的思修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美德的思修论文篇一:《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家庭美德教育是家庭和谐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接受了良好的家庭美德教育,并具备良好的家庭美德,在处理家庭生活的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有利于家庭生活的和谐稳定。家庭美德是社会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家庭美德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家庭美德 教育

  1 前言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每一个大的国家都是由一个个小的家庭组成的,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与否,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家庭美德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家庭美德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2 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整体的家庭美德观念是好的,他们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很多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和国家应负的责任。很多大学生在学校都表现得很好,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减轻家庭负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责任感欠佳,存在挥霍时光,不努力学习,有时甚至会出现伤害亲人的现象。下面将对这些问题具体阐述。

  2.1 言行不一,欺骗亲人

  很多人都明白家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大学生,很多同学都是来自于外省,离父母比较远,大多数学生都能体会到亲情的可贵,也越来越能明白亲情的重要性。但是,也有很多同学不能做到经常和父母打电话,甚至一两个月都不会和家人联系,这样很不利于家庭生活的和谐。更严重的是,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虚度光阴,没有一定的目标和计划,挥霍时光,很多人都不怎么去上课。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男生身上,很多男生在应该上课的时候却呆在寝室或者网吧打游戏,一些同学存在着攀比现象,虚荣心太强,别人有的自己也想拥有,却忽略了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目前很多青少年的消费宗旨是:“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文化消费跟着时尚走。”这时部分同学就会欺骗父母,告诉父母自己需要一笔钱来学习或者报补习班,父母为了孩子通常是有求必应。当然,这种现象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大多数学生都是踏实好学的,孝敬父母,珍惜时光。而且,很多高校对家庭美德教育都不重视,很多时候,只要给学生点拨一二,就能让他们迷途知返。

  2.2 美德教育流于形式,不重视内在修养

  道德修养贵在自觉,大学生自觉加强家庭道德修养,就是在家庭道德意识、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国家提出的家庭美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但是部分同学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够好。他们在给父母打电话时通常会大喊大叫,只要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或者提出了什么质疑,就恶言相对,伤害父母。虽然很多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课程,但基本上都是流于形式,学生学习也只是应付考试,不能把这种美德深入心中。家庭美德教育也是社会美德教育的反应,因此家庭美德缺失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也不是特别强,他们不能团结同学,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就太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因此,为了提升同学之间的凝聚力,为了维护社会和谐,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家庭美德的教育。

  2.3 没有正确的家庭观和恋爱观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价值观已经深深影响到了大学生。很多大学生在恋爱时最看重的是对象的财富状况,据有关调查表明,很多女生都特别希望和高富帅交往,结婚时也是,对方必须要有房子、车子才会同意结婚[1]。可能由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岗位竞争激烈等原因,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的婚恋观也进一步社会化、世俗化。其实,一个家庭中最主要的就是爱与温暖,两个人之间能互相包容、理解与支持才是最主要的。

  3 加强大学生美德教育的对策

  3.1 加强大学生的亲情观念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亲情教育首先就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的教育,使他们明白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必须遵守的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通过这些教育,让他们更能深刻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和父母对子女的爱。古人有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是父母的牵挂。父母在子女身上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甚至是青春,也给予了深刻的厚望,因此,作为子女的大学生,应对我们的父母心怀感恩之情,要经常拿起手中的电话给父母报个平安[2]。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那他一定不爱自己的亲戚朋友。要在自己空闲的时候多多陪陪自己的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一天,给自己留下遗憾。

  3.2 培养正确的消费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提高,生活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很多大学生就盲目消费。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但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却是十分有害的。大学生本身没有赚钱的本领,他们需要父母的血汗钱来支撑自己的生活,如果大学生之间存在着攀比心理,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他们会把钱花在不必要的地方,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学校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要踏踏实实的学习,在大学期间多学习真本领,用知识武装自己,把自己的大脑丰富起来,使大学生树立一个科学、合理、适度的消费理念,克服攀比心理,不盲目追求高消费。除此之外,还要让大学生学会理财,多多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勤工助学活动,既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又能减轻家庭负担。

  4 结束语

  总之,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美德教育又是社会美德教育的基础,因此相关部门要重视起来,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在进入社会之后就能经受住各种诱惑,在社会的浪潮中披荆斩棘,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于芳,邓洪玲.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家庭美德的思修论文篇二:《论人伦道德与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

  【摘 要】本文截取儒家道德体系中的“人伦道德”一角,谈谈与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的问题。在儒家所宣扬的家庭道德中,有些合理的、积极的家庭道德理论深化了人类对家庭生活、家庭关系的认识,对协调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培养人的道德品质、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起过积极的作用,其中有一些内容至今仍不失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伦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一、前言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造就了儒、墨、道、法等几大家,它们的思想体系和文化渊源,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在这几大家的思想体系中,影响久远且被当今社会继承发扬的是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儒家道德涵盖面较广,包括“仁爱”、“人伦”、“敬业”、“处世”诸多方面。这些方面的价值精神就是关于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说到底,就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及其互助的道德意蕴。从这个结论看,这完全符合我们国家现在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其家庭道德理论的核心内容影响着人类对家庭生活、家庭关系的认识,对协调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培养人的道德品质、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起过积极的作用,其中有一些内容至今仍不失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人伦道德在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中的内容体现

  (一)勤俭持家

  勤俭持家是儒家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新时代道德。勤俭是对自然界物质资源的爱惜及对人类劳动成果的珍重。更为重要的是,勤和俭不仅是生活上的准则,还是人的道德修养,可以说,勤俭的精神实质不是积聚财富,而是促进人类道德的完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儒家采用超脱现实的说教手段巩固勤俭持家的道德理念。比如有一则神话故事宣扬的就是这个核心思想。一个家缠万贯、粮仓殷实的大地主,自持家道富有,便过着穷凶极欲的奢侈生活,玉皇大帝对此行为十分恼怒,决定惩罚他。可以什么为理由呢?在大臣的建议下,采用了一个试探办法,即在大地主上茅房(厕所)时,在粪缸的踏板上放一堆饭。如果他将饭收取作喂猪喂鸡用,那说明他还爱惜粮食,那就不惩罚他;如果他将饭扫进粪缸,那说明他不爱惜粮食,就要惩罚他。结果呢?大地主用脚将饭踢进了粪缸。于是,玉皇大帝号令天兵天将将他家粮仓的粮食全部收走,使他一夜之间成了穷光蛋。与此相反,玉皇大帝试探一个穷人,在他上茅房前,在粪缸的踏板上放了几粒米饭,结果他看到米饭后将米饭拈起放进嘴里吃了。这使玉皇大帝十分感动,于是派遣天兵天将给他送去一粮仓粮食,使他成了富人。这尽管是神话故事,可它对教育和鼓励人们要勤俭持家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新时代强调勤俭持家,不仅要求人们以此作为居家生活的准则,更要求人们以此教育子女,自觉地在勤劳节俭中锻炼自己的道德品质,促进自我完善,实现人生价值。应当指出,勤俭持家作为小农自然经济的家庭生活准则,其中的一些具体行为规范具有极大的封闭性、保守性,与当今时代开放的社会生活不相适应,应当否定。但是,尽管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家庭财富也远远超出小农自然经济的状态,可儒家家庭道德所强调的积极劳作,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财富,创造自己的生活,珍惜人类劳动的成果,勤俭中锻炼和完善自己的本领等,却仍然值得当今时代继承和发扬。当今社会,由于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不再像刀耕火种时代那样精打细算过日子,这是社会的进步,无可厚非。但随之而来的是奢靡之风日渐滋生。家庭如此,整个社会亦如此。有个顺口溜讲一些干部的消费:“一包烟一斤油,一顿饭一头牛,一部车一栋楼”。这是说抽一包烟的钱能买一斤油,吃一顿饭的钱能买一头牛,坐的小车的价值能造一栋楼。这非常形象地刻画了当今干部的奢靡之风。此风宜消不宜长,消则社会进步,长则社会溃烂。止长的良方就是要倡导勤俭持家的美德,遏制挥霍浪费的恶习。

  (二)父教子孝

  亲子关系是代际关系,这不仅仅是人的生命的延续,更是人类文明的传递。家庭的养育功能不仅使后代延续祖先的血脉,更是延续一种文化的生命,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因此父母之爱的实质在于“育”,子孝的最高境界则是成家继志,把父母所遗留的事业发扬光大。儒家认为,父母之爱不仅仅是嘘寒问暖,更不是纵容护短。真正爱子女,必须为子女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打算,培养他们的道德文化素质及生产和生活技能,为他们今后的创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父母遗留给子女的不应只是财物,更应该培养他们创造财物的本领。有位名人宁可将自己的财富捐给社会也不留给自己的子女,他说:“子女有才留财干什么?子女无才留财有什么用?”这句富有哲理的话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子女有才能能用才能创造财富,给他留财富有什么意义?子女没有才能创造不了财富,给他留财富只能是白白地浪费掉。这么做,看似不近情理,其实是培养子女的独立人格和自食其力的本领,有着“望子成龙”的实质性目的。这虽然包含着封建性、狭隘性的一面,但它又确实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子女的教育具有强烈的预期愿望。在儒家看来,作为子女,更应该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继承父母的志向,接过父母的事业并将其发扬光大。《孝经》说:“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孝子之终也。”子女不辜负父母的教诲和希望,勤奋刻苦,建功立业,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是一种高层次的孝。儒家以宗法社会为背景,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尽管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也揭示出家与社会的道德关系的一般规律。中国人在家庭生活中特别注重家风的整饬与承传,强调守业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牢记长辈的教诲,积极努力的去建功立业,实现家庭和长辈对自身寄予的希望。在当代社会,父教子孝的理念与儒家的理念一脉相承,但更富于时代的特征。父教的根本在于“育才”,培养子女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从怀孕开始直到参加工作,无一不是以高昂的代价赋予子女增长才干的优越条件。为了培养子女的先天智力,不少父母搞“胎教”;孩子出生后,首先是上好的幼儿园,接着上好的学校;为了孩子出类拔萃,不断地进行培优;更有甚者,砸锅卖铁、银行贷款、甚至借高利贷让孩子出国留学等等,目的一个,就是培养子女的才干。这种费尽心机、不惜血本的举措,看似太过溺爱,但实则于家于国有利。一个家庭,生下子女如果不赋予良好的教育,任其自我成长,其结果长大成人后,或无技能如同弱智之人,或染奸盗成无耻之徒。这种人,对家庭而言,不但不能光宗耀祖,反而会带来无尽的烦恼;对国家而言,不但不能做贡献,反而会滋生祸患。基于这种利害关系,所以自古至今,没有哪一个父母不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因这种教育贯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子女学成之后,便千方百计削尖脑袋寻找好的工作单位或岗位,以求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以求光宗耀祖,以求为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家庭美德的思修论文篇三:《浅谈家庭美德建设的特点和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它不仅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环境,而且是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每个人都出生在一定的家庭,并走向社会组建新的家庭。正是在家庭内部,首先培养人的社会化,因而,家庭美德教育能使人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和社会责任”。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育者,所以,家庭既是人们美德教育的摇篮,又是社会思想道德实践的重要领域。

  一、家庭美德的含义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个人生活得幸福与否,不仅与社会的文明进步相关,还与是否拥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密切相关;家庭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家风直接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生活还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二、家庭美德建设的特点

  由于家庭是人们以婚姻关系为基础、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所以,家庭是温情最多、矛盾最多的单位。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不同于机关、工厂的干群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精明练达的好厂长,不一定能当个好家长;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不一定能教育好自己的儿女;受人尊敬的领导干部,回到家不一定是个好丈夫或好妻子。这说明家庭的内部矛盾运动有自己独特的规律。

  (一)目标的针对性

  在家庭美德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父母与子女的长期朝夕相处,对子女的言谈举止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密切,没有利益上的根本冲突,没有人际间的心理防线,在家里表现比较随便、自然,少有戒心,因而他们的思想作风、行为习惯等都表现得最真实、最充分。父母可以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子女情感变化、言谈举止、实际表现,及时全面地掌握孩子的思想脉络。正如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如母”,父母不但能了解、发现子女己经表现出来的长短处、优缺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表扬或批评教育,而且能够发现子女思想品德中潜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防患于未然。学校德育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教育目标是针对学生的共同需要和特点进行制定的,因而很难做到个别教育,其针对性不如家庭德育那么强烈。因此,家庭美德建设中的道德教育目标的制定,就能因人而异,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德育目标,使得教育者能对症下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方法的灵活性

  家庭美德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与家庭生活具有相统一的特征,生在家庭长在家庭的子女,与家庭成员朝夕相处、休戚与共,这为家庭美德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范围,使其成为了家庭生活中最经常的活动。家庭美德的建设是通过日常生活或在与子女共同活动中,利用每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子女的道德观念、道德判断、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进行影响和训练的。因此,家庭成员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时时处处都在进行,显得非常灵活。

  首先,家庭美德建设方法的灵活性,表现在以家庭成员交往接触的密切性为基础,这种接触一般多属非正式的和高频率的。家庭中非正式接触的交往活动本身,能给双亲和子女带来更大的“满意度”,并消除交往双方的情绪紧张性,同时家庭成员之间在接触频率上要比学校环境中高得多。其次,家庭美德的建设中,其时间、空间、内容、手段、方法、形式等方面都不同于学校德育,显示出灵活实效的特点。因此,家长在对子女进行美德教育时,就应灵活机动,不要机械呆板,少用苍白的大道理,而应该寓教于各种家庭活动中,做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这样孩子容易接受家长的影响和教育。

  (三)实施的互动性

  家庭美德建设的实施主要是在家庭德育环境中,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实现这一过程离不开家庭、家庭成员、影响内容三个因素。三要素在家庭美德建设中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其中,家庭成员这一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我国传统家庭美德的建设中,多是建立在不平等关系上的单向性德育影响上,这使得出现个体守旧而缺少创新、机械而缺少灵活、服从而缺少思考的消极结果。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家庭,除了继承传统家庭的优秀观念外,也要不断接受和发展家庭成员之间的新型关系。当前家庭中的子女的自主意识增强,渴求平等交流,两代人在家庭中处于平等地位。那种家长说了算的传统己经不被现代的子女所接受,他们渴求与长辈们平等相处和交流。子女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的知识、观念、信息和生活方式,这反过来对家庭中的长辈影响增大。因此,尽管在家庭中长辈依然对子辈扮演着教化者的角色,子女依然要向父母学习如何做人,但两代人的影响绝对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家庭美德的建设实际上是家庭成员之间积极互动的影响过程,是一种双向性活动。许多调查和研究表明: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气氛条件下,这种互动双向性的家庭美德教育能加强家庭的内聚力,能保证家庭美德建设的有效性。

  (四)过程的渗透性

  家庭美德建设虽然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积极影响过程,但不是直接、形象地通过各科教学或各种德育活动来进行,它是在自然状态的各种日常活动中进行的。同时,家庭美德教育又与家庭生活具有统一性,这使得家庭美德的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父母对子女的道德谈话和品德评价上,而应该融于整个家庭的各项活动中。家庭美德的建设是一个持续时间长,反复波动的过程,年轻一代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比其他任何一种活动的时间都长,接触家庭成员的时间也就特别多,尤其是接触父母的机会更多,因此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越大。可以说,无论是从家庭所特有的血缘关系,还是从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伦理道德的内在关系来看,家庭一直对他们的品德形成起着陶冶作用,家庭生活的多种因素,包括家庭成员、家庭结构、人际氛围、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这些都会在耳濡目染的作用下,渗透到孩子们的思想品德中去。

  三、家庭美德建设的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把物质文明建设搞上去,而且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邓小平同志说过,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们形成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观念的摇篮。尤其在我国现阶段,家庭道德观念仍直接影响着人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社会。家庭美德建设搞好了,对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这充分说明,在我国现阶段,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首先,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是由家庭的抚养和赡养职能所决定的。在旧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的时代,家庭抚养和赡养的职能非常突出。而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生产由从前的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经济单位的生产形式向社会化、集团化、联合体等方向发展,我国家庭的抚养和赡养功能受到一定的削弱。但是,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同一地区内部贫富也有差别,个体私营经济仍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所以,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单位仍起着重要的休养生息,调节分配,缓解贫富不均和弥补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矛盾的作用。对于占我国人口70%的农村家庭来说,这种作用就更为突出。

  其次,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通过家庭德育活动可以协调人际关系,预防和减少犯罪,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在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社会学界对家庭教育与子女成才、社会安宁的相互关系研究较多,结论是: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品德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当前,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并把家庭美德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位置。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是因为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教育和监督是社会教育和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家庭美德建设是提高民族素质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家庭美德建设可以陶冶人的思想道德,提高公民的精神文明程度和境界,进而提高劳动者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进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二)促进个体健康成长

  首先,为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的进行提供良好的环境。家庭美德作为一种与个体生活联系最早,也最为密切、最为长久的文化环境,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有着积极的价值。如亲密的夫妻关系、和谐的亲子交往、浓烈的兄妹情谊、平等的家庭氛围等,对个体热情、开朗、进取、正直等诸多品质的形成乃至整个人格的形成,都具有正面的价值;相反,夫妻间过频过强的破坏性的矛盾冲突、兄妹关系的疏离、亲子情感的淡化、缺乏民主的家庭生活等,则会导致个体人格的畸形发展。我们要培养心智健全的个体,培养有所作为、能适应社会现实的个体,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家庭美德的建设与教育。

  其次,在影响个人理想树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家庭美德教育能够直接满足受教育者(子女)品德发展的需要,给予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培养的锻炼,逐渐培养和树立一种符合社会需要的、满足受教育者精神需求的人生观、道德观。家庭美德教育的实施者主要是家长,家长对子女品德方面的教育,如家长的政治态度、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人格及理想、对子女的期望和引导,都会对孩子产生教育和影响。同时由于家长和子女的血缘关系,家庭生活又是一种面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心理距离,感情融洽,因此,家庭德育活动就极易对受教育者的立场、情感、生活态度和目标、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甚至是终生的影响。

  当然,这并不是说通过家庭美德建设就能在任何情况下决定人以后发展的方向,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发展。但总而言之,建设家庭德育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它为个体人一生的发展方向,形成个人理想、人格奠定了基础,并在个体发展中,与学校、社会德育的建设共同作用,协调控制个体发展方向,使得家庭美德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间接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金家全.略论家庭美德建设的地位、作用和内容[J].曲靖师专报,1997(04).

  [3]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4]北京理工大学组编.共青团十五大报告[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1.大学有关道德的思修论文1500字

2.大学有关道德的思修论文3000字

3.浅议传统美德的大一思修论文

4.大学有关道德的思修论文范文1000字

5.大学有关理想的思修论文范文2000字

    243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