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思修论文>

医护人员职业道德论文2000字

坚烘分享

  职业道德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行为中“不应该”做什么,而且倡导从业人员“应该”做什么,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范围内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医护人员职业道德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医护人员职业道德论文2000字篇一

  《乡村医生职业道德教育提升研究》

  摘要:乡村医生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是社会公益活动,更是保障农民健康、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从乡村医生职业道德建设角度,探讨了这一职业怎样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以便更好地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

  关键词:乡村医生;职业道德;研究

  一、乡村医生及乡村医生职业道德的界定

  在中国历史现代卫生事业发展史上,乡村医生曾立过赫赫战功。乡村医生都是全科医生,许多人既懂中医又懂西医。医生对患者的家庭病史、经济情况等了如指掌,而且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初始病情资料。他们工作在农村第一线,除了医疗,还担负着辖区内的预防保健任务,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卫生防疫、除害灭病、初级合作医疗、两管五改、地方病普查、疟疾歼灭战,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公共卫生宣教、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宣传指导等,乡村医生几乎把初级合作医疗建成了较为规范的农村卫生网络。

  乡村医生,又叫“赤脚医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农村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各种疾病肆意流行,在严重缺少药品的情况下,政府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赤脚医生”半农半医,一根针、一把草治疗,曾和农村卫生网、合作医疗制度并称我国农村三大支柱。这部分人当时由三大部分成员组成:一是医学世家;二是高中毕业且略懂医术病理之人;三是一些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现在的乡村医生基本还是靠体温计、听诊器和血压计等“老三件”诊治疾病。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基本上没有投入,地方政府也不重视农村医疗,因而乡村医生收入非常微薄,这也限制了他们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预存”在乡村养老,更没能力购置仪器改善就医环境。

  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患者、社会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公德在医疗行业中的特殊表现。乡村医生作为村卫生室的主体,处于农村三级卫生网的终端,他们直接承担着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预防及保健任务。乡村医生的医德水准及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百姓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所以,加强乡村医生的医德教育,引导乡村医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从思想上重视医德修养,将有利于全面提高乡村医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广大农民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农村卫生工作目标的实现和健康发展。对推动农村卫生事业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现状及其成因

  有关资料显示,占全国人口20%的城市人口占有我国卫生资源的80%,而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人口却只占有20%的卫生资源。农民是弱势群体,乡村医生也是弱势群体。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还会非常依赖“乡村医生”这一群体。研究表明,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数量少,无法满足农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年龄结构偏大、分布不均、知识老化、职业素质低等,未能充分发挥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网底的作用,乡村医生队伍急需整顿,等等。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医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是国家没有把乡村医生的门槛提高,乡村医生无法和乡村教师相比较,更不用说公务员等。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对乡村医生医德教育重视不够,乡村医生培训从内容到形式都跟不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跟不上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在培训中只重视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而轻视医德医风教育,没有将医德教育和医学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变化,市场经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乡村医生的观念中来,在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影响下,一些医德修养淡薄的医生把从事医疗工作看作赚钱谋生的手段,以致出现乱收费、卖假药和过期变质药品、小病大治、开大处方药、拿回扣和差错事故频发等现象。乡村医生受所处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的制约,很多人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处理问题,得过且过,不懂得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不注重自身的医德修养,这也是医德滑坡的原因之一。

  三、提升乡村医生职业道德的举措

  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并保证各项经费的落实和投入,从制度上解决乡村医生职业素质提升的问题。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就是为了提高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保障村民获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2011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则明确指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医改工作的深入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发展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并明确规定了“乡村医生的补偿和养老政策”,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乡村医生的重视。

  乡村医生应加强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并要兼顾以能力为本的学历教育和以临床实践技能为主的非学历教育,要制定符合乡村医生的教学大纲,加大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运用。乡村医生医德教育体系的建立,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新农村卫生工作和乡村医生的特点出发,完善乡村医生教育的规划。要把医德教育作为乡村医生培训中的必修课,重视医学知识的培训,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找出乡村医生医德教育的侧重点,帮助他们提高医德认识,形成医德情感,磨练医德意识,坚定医德信念,指导医德行为,养成医德习惯。使乡村医生们真正做到敬业、乐业、精业、清正廉洁、尊重和关心病人,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较好地完成“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责。加强乡村医生医德教育的课程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医德教育。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把人作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认为影响其健康状况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心理和社会因素,医生的服务不仅要医治患者生理上的病痛,还应承担维护和促进患者健康的心理状态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等,这就要求乡村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知识。所以,在乡村医生的培训中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要学习科学发展观相关理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增设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和卫生法学等课程,还要注重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不断提升乡村医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对乡村医生的要求。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下的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制度,构建和实施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向乡村医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服务平台。为增强乡村医生医德教育的实效性,对乡村医生来说,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的空洞理论和单纯的说教,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乡村医生进行医德教育。寓医德教育于专业教学中,医学专业课中蕴涵着丰富的医德教育资源,这是其他教育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同时,要积极建立乡村医生绩效考评制度,逐步形成良性竞争,以提高乡村医生整体队伍的素质。重视发挥榜样的示范教育,选择典型的医德标兵介绍个人的先进事迹或用报告的形式介绍我国历代涌现出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专家,使其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启迪、教育,引导他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责任感,恪守医德,牢记救死扶伤的天职。发挥培训教师主渠道的作用,培训教师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体,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在关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前提下,积极拓宽专业口径,增设符合乡村医生的特殊专业,加大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有针对性地进行职后培训。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适应新形势的乡村医生管理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这也是加强医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设立监督投诉电话、意见箱、聘请社会监督员、召开患者及其家属座谈会等形式,构建群众、患者、社会监督制约体系。

  参考文献:

  [1]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Z].

  [2] 杨静.乡村医生职业素质提升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 汪小云,钟初森.在医学生职业指导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9).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医护人员职业道德论文2000字

267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