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旅游知识>旅游攻略>

桃园自驾游攻略

炳卓分享

  依山傍海的桃园,既有如世外桃源般秀丽的山水风光使人眷恋,还因蒋氏父子留下的鲜明烙印而令人思索万千。我们一起回味桃园的历史吧。

  概述

  桃园即桃园县,位于台湾岛的西北部,过去因县内遍植桃花,缤纷馥郁,而有桃仔园或桃涧之称,清光绪年间正式以桃园为名,1941年建制为桃园县。桃园,在很久以前和它的名字一样,是一个开满桃花的地方,现在漫山遍野的桃花已经不在,但是,这片美丽的土地,依旧是台湾的一片世外桃源。而这片桃园之地,在与蒋介石有了某种联系之后,更多了一种别样的东西在里面。

  桃园县,很多人在台湾旅游的时候会把它忽略掉,可是,这种默默无闻的气质,倒更像传说中不为人知的桃花源,它的美丽,或许正是因为这久远的沉淀而愈久弥香。北横公路风景线是桃园最精采的旅游路线,串连起慈湖、角板山风景区、东眼山森林游乐区、小乌来风景区以及巴陵一带的达观山自然保护区、嘎拉贺温泉等,一路直行,尽情享受两侧好风光。桃园大溪是另一个到桃园必去的地方,这里安放着蒋介石父子的陵寝。占地二十多公顷的两蒋陵寝实分两处,都是传统四合院建筑,周边依山傍水。在假日和重要节日还可以看到台湾“三军仪队”于两蒋陵寝的接班操演。此外,观音风景区、石门水库也是游览的不错去处。

  桃园除了美景,还有美食,豆干是众所周知的大溪特产,黑豆干尤具代表;地瓜饼为大溪的另一项土产;传承四代的百年油饭、人情味十足的里长嬷碗粿、野味大全的腹中补食班,唤起童年美味的正丰米麸、赖妈妈豆花等,都是令人难忘的好滋味。桃园正是这样一个不露声色,却韵味十足的地方。

  历史

  桃园过去因县内遍植桃花,缤纷馥郁,而有桃仔园或桃涧之称,清光绪12年(1886年)正式以桃园为名,1941年建制为桃园县。

  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原新竹县合新竹市分为桃园、新竹、苗栗三县。桃园县管辖桃园、中坜、大溪3区,计13乡镇,334081人,面积1267.2340平方千米。县政府设于桃园。桃园县于2014年12月25日改制直辖市,所有原处桃园县的市名皆改为区,包括桃园区、中坜区、八德区、芦竹区、龟山区、杨梅区、大园区、大溪区、龙潭区、平镇区、新屋区,皆各有当地特色。

  文化

  桃园县早期文化活动,为拥有2700多年历史的“大园尖山遗址”,文化类型属新石器时代的圆山文化晚期。主要是平埔族之凯达格兰族及道卡斯族的居住地,主要有南崁、霄里、龟仑、与坑仔等四部落居住于现今之桃园县范围,这四部落常称为南崁四社。除了平埔族之外,泰雅族亦居于当时的桃园县区域。

  现金桃园拥有两蒋文化,是将是父子陵寝所在地。而且眷村也在桃园,眷村是1949年从大陆移居到台湾的那辈人生活集聚的地方,因此,大陆和台湾各种文化相交于此。不仅这样,桃园还是台湾客家第一大县,广义的客家人口数统计超过百万人,客家文化在这儿根深蒂固。

  桃园特色: 桃园区有249座土地公庙及28座配祀土地公的庙宇,平均每平方公里大约有7座,密度之高为全台之冠。另所辖目前共拥有82座公园,为最优质的居住环境。

  环境

  桃园县大部分是连绵不断的丘陵台地,地形呈西北向东南之狭长形,临山面海,自石门水库起经大溪镇东北出县境之大汉溪,将本县划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东南部分为标高300米以上之丘陵地、阶地及山岳,地势向东南渐次升高,山势峻峭,河谷窄狭。西北部地势则较为平缓,台地、阶地甚为发达,河流短而呈放射状入海。

  桃园县气候受到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最大。东北季风始于十月下旬,至翌年三月,风力强,气温低。西南季风始于五月至九月,风力较弱,天气较晴朗,但午后多雷阵雨,尤其七月至九月常有台风。降水量以夏季较多,冬季较少,但降雨日数反以冬季为多。全年平均温度约为摄氏23度,没有酷暑,也无寒冬,因此景色宜人,适合旅游业的发展。

  民族

  复兴区为桃园市唯一的山地原住民区,其居民以泰雅族原住民为主。近年来台湾的东南亚移民渐多,包括外籍配偶、外籍劳工等,又被称为新住民;桃园市外籍配偶人数为全国第四高,在火车站附近,也开始有许多越南菜以及东南亚特色餐馆的发展。

  旅游季节

  桃园县年均温约21℃,气温适宜。冬季虽受东北风影响较强,但气温不低于10℃;夏季降水较多,四季皆适宜旅游。

  最佳出游时间

  桃园终年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春季向日葵盛开,百花齐放,气温最为舒适,适合游玩。

    451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