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文化>

传统的科技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朝燕分享

  传统的科技文化蕴涵丰富的科学精神!为了让大家对传统的科技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传统的科技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传统的科技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甘薯传入对中国粮食与人口增加影响极大,这种作物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科技图书记载其特性以及推广的情形。这部图书应该是 ( D )

  A.《齐民要术》 B.《汜胜之书》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2.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3.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D )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4.把李清照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和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放在一类,下列正确的是( A )

  A.婉约词 B.豪放词 C.田园词 D.都是名赋

  5.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C )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6.下列哪项不是16世纪以后中国未能产生现代科学的原因: (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B.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C.君主专制的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及文化专制统治,造成了人才的缺乏,使人们对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

  D.国内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发展。

  7. 17世纪传入欧洲,并被西方国家称作“东方医学巨典”的中国著作是 ( A )

  A 《本草纲目》 B 《梦溪笔谈》 C 《天工开物》 D 《四书集注》

  8.下列哪项不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出现的科技成就 ( B )

  A. 九九乘法口诀 B.《黄帝内经》 C. 度量衡 D. 司南

  9.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 ( C )

  A.《农政全书》 B.《四库全书》 C.《齐民要术》 D.《农书》

  10.据《与公肃甥书

  》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D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二、判断题

  1.战国时期出现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 (对)

  2.东汉发明造纸术,西汉蔡伦改进。 (错)

  3.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对)

  4.元朝时,张仲景编订《授时历》。 (错)

  5.火药在元朝末期用于军事。 (错)

  6.东汉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对)

  7.宋元时期,数学四大家是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 (对)

  8.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的书体是隶书。 (错)

  9.中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秦小篆。 (错)

  10.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用生物进化的观点阐释了自然选择。 (对)

  三、问答题

  1.谈谈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答:(1)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2)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3)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2.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有哪些?

  (1)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2)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3)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传到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阶层起到一定的作用。

  3.在城市环境改造步伐日益加快的大环境下,现代园林积极吸取中国的传统文化,使自身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试着谈谈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方式及意义。

  答:

  城市园林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表现,更是精神风的体现,同时也是旅游城市的重要旅游点之一,是市民使用频繁的公共休闲场所。人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以后,精神上更有多方面、多方位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园林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时空统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强调整体至上,人伦道德,中府和谐,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所在。现代园林设计积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仅丰富园林设计时的素材,还增加了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人教社2003年版118页

  【材料二】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活画卷:“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

  请回答:

  (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案:1.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2.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或说火药用途更加广泛;3.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宋词分哪两大流派,各举一位著名代表人物?

  答案:豪放派,苏轼(或辛弃疾等);婉约派,柳永(或李清照等)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现象?

  答案:反映宋朝生活水平高,说明其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及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

  5.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屈原《离骚》

  材料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

  (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

  参考答案:

  (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

  (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离骚》。

  (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传统的科技文化的影响

  1.1科技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尽管尚存在争议,科技本身或具有二重性,即同时作为第一生产力与意识形态,即使科技本身不作为意识形态,作为文化属概念的科技文化也是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这种看法颇有历史。第一个将科技视为意识形态的人是韦伯,在他那里,科技与工业发展将使工具理性渗透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实现合理性的同时,也形成了物对人的统治。这一理论被法兰克福学派接纳并发展,从霍克海默到马尔库塞,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人的全面的单向性,其深层原因都是因为科技发展造成的。哈贝马斯则在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将科技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完成了对上述论断的扬弃,科技作为新的合法性的形式,已经丧失了意识形态的旧形式,成了一种以科学为偶像的新型意识形态,即技术统治论的意识(这显然也是一种科技文化)。当科技实现其统治,人们将以一种科学的方式追逐社会生活的所谓最优化、有效化,目的的合理性完全取代了沟通的合理性,这使得机械性的技术问题将充斥人们的视野,从而排除价值目标与价值实践。工具理性驱逐价值理性,科学的物化或异化凌驾于人自身解放和自由发展之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特别重视在自然方面的发现,和逻辑的推演与归纳。相反,关于人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是最为关注的,诸如“伦理纲常”、“王霸之术”。若仍以哈贝马斯的框架分析,可以参考其对于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的探讨。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论题上,哈贝马斯认为,共和主义将社会等同于政治社会,是伦理的延长。而这也是亚里士多德与中国传统儒家的看法。在无处不伦理的社会,科技的发展将深刻地改变这种固有的伦理价值观,科技文化则将保证这一过程的持续进行并不断冲击着原有的意识形态。为一种追逐科技的科技文化所推动的高度发展的科技,毫无疑问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伦理关怀和道德情操进行消解。同时,科技文化则提倡某种普遍性的标准和严密的逻辑,与“诗性”的中国传统文化背道而驰。科技文化所追求的大规模机械与批量生产方式,磨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只属于个人的内省元素,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和单一化产品,复制以数量的呈现否定了个性的独特存在,对于艺术的旨趣从对精神的追求退化至对器物的渴望。此外,科技文化作为舶来品,其异质性也必然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冲突。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存在实用主义的成分,但当科技投入应用以产品形式出现时,会产生更大的实用主义倾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改造自然人化世界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既然有如此功能,科技文化不可避免会对于现实物质需求做出反映,在利益驱动之下把自然理解为一个等待被征服的对象。正如同韦伯对亲和性问题⑤描述的那样,实用性的科技文化所带来的福利增长的愿景,使得人们对于征服自然的行为合理化了,并内化为某种人格并外化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这个过程中“寡”和“不均”的问题或许得到了解决,但人通过这样的“升华”显然已经取代了一个创造和启示者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理念“天人合一”无疑将遭到破坏。这一过程中,此岸与彼岸严重地分化了。

  1.2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文化的阻碍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重实用、轻系统。几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用途完全不同,从历史上多次与传教士的接触亦可看出。在被专门发展的学科当中,以数学为代表,传统数学尽管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如勾股定理、圆周率等,但始终是以计算见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并未形成严密的演绎体系,因而无法发展成为纯粹理论性的独立科学。至于中国未能如欧洲发展出科学精神的原因,韦伯已经做了足够的分析。但即使是现在,大多数中国人习惯认识世界的方式仍然是非逻辑非抽象的,依靠直觉和领悟去把握世界,其结论无法为现代科学方法证真或证伪。这种认识习惯上的差异表征如反智,拒绝违背“常识”的意见,且忽略论断产生的研究方法。另一个特点是并未意识到甚至反对普遍性原理的存在,这或许是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矫枉过正。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重经验,偏伦理。一方面,它倾向于自我封闭,重视历史经验,在过去中寻找答案和模板,缺乏在外界事物中探索和追求的动力。自孔孟以后,中国文人多半在做诠释学方面的工作,在难于突破的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知识传承发展的路径依赖。此外,关注政治的传统使得“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传统吸引着历朝知识分子,以悬梁刺股的方式去实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政治的追逐也反映了对伦理的旨趣,科学总要让步于道德评判和政治立场。许多中国人对于一个学者的论断,第一眼不是看是否符合科学性,而是去看此人名声地位如何。对于判断的结果的关心程度,自然也是此人是否有良心比此人论断本身更为重要,学者论断的正确性不是由其数据、研究方法和基本逻辑所保证的,而是由其身份、地位、威望和声誉所自证的。这或许是“五毛”“美分党”之类称谓产生和流行开来,以及学术粉丝现象的一个原因。


猜你感兴趣:

1.科技类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2.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3.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4.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5.科技文化知识竞赛

    237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