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大学排名>

中国十大名校排行榜2017(2)

炎玉分享

2017中国大学排名前十名之第五名: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985工程211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6年(光绪22年)由清政府创立、盛宣怀督办的南洋公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数个发端之一。1921年改组为交通大学(Chiao Tung University);而后复遭波折,历交通部南洋大学、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1928年,时任交通部部长的王伯群先生让三所学校再次合并,定名“国立交通大学” , 至1949年剔去“国立”二字,径称“交通大学”。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别独立为两所学校,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并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工学、商学、医学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影响力。

学校拥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级)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研发中心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6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4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3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拥有9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重点建设的学科数55个;另设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科学院院士2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4名,中组部顶尖“__”1名,中组部“__”98名,“青年千人”110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共135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6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5名(青年科学家2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4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个,入选首批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017中国大学排名前十名之第六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85工程211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她的创办被称为“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新举措;20世纪90年代起,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

学校拥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安徽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稳态强磁场科学中心、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国家级科研机构。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学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

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0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7人,“__”44人,“青年__”14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5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7人。同时,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受聘担任名誉(客座)教授、“大师讲席”教授。

2017中国大学排名前十名之第七名: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985工程211工程)

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1] 是一所源远流长的高等学府。追溯学脉古为源自孙吴永安元年的南京太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多次变迁,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易名“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径称“南京大学”,沿用至今。南京大学是哈佛大学白碧德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学衡派”的雅集地,被誉为“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和科学发展的主要基地”,被杨振宁称赞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南京大学是“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平大学中唯一未合并其他院校的高校,坚持“内涵发展”,保持“原汁原味”办学优势与特色,赢得社会“中国最温和的大学”美誉。

学校拥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环境保护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

学校拥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3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

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__”创新人才30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6人次,“青年__”入选者91人。

>>>下一页更多精彩“中国大学排名”

294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