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故事>

成功人士追求梦想的故事

小兰分享

  成功人士就是因为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梦想,最终才会成为人人羡慕的成功人士。小编为大家力荐了成功人士追求梦想的励志故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成功人士追求梦想的故事篇1

  四十多年前,一个十多岁的穷小子,自小生长在贫民窟里,身体非常瘦弱,却在日记里立志长大后要做美国总统。但如何能实现这样宏伟的抱负呢?年纪轻轻的他,经过几天几夜的思索,拟定了这样一系列的连锁目标。

  做美国总统首先要做美国州长→要竞选州长必须得到雄厚的财力后盾的支持→要获得财团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财团→要融入财团就最好聚一位豪门千金→要娶一位豪门千金必须成为名人→成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电影明星→做电影明星前得练好身体练出阳刚之气。

  按照这样的思路,他开始步步为营。某日,当他看到著名的体操运动主席库尔后,他相信练健美是强身健体的好点子,因而萌生了练健美的兴趣。他开始刻苦而持之以恒地练习健美,他渴望成为世界上最结实的壮汉。三年后,借着发达的肌肉,一身似雕塑的体魄,他开始成为健美先生。

  在以后的几年中,他囊括了欧洲、世界、全球、奥林匹克的健美先生。在22岁时,他踏入了美国好莱坞。在好莱坞,他花费了十年,利用在体育方面的成就,而一心去表现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终于,他在演艺界,声名鹊起。当他的电影事业如日中天时,女友的家庭在他们相恋九年后,也终于接纳了这位“黑脸庄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总统的侄女。

  婚姻生活恩爱地过去了十几个春秋。他与太太生育了四个孩子,建立了一个“五好”的典型家庭。2003年,年逾五十七岁的他,告老退出了影坛,转为从政,成功地竞选成为美国加州州长。

  他就是阿诺德·施瓦辛格。他的经历让人记住了这样一句话: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成功人士追求梦想的故事篇2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 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 发现了一叠练习册, 它们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 题目叫: 未来我是-------

  他本以为这些东西, 在德军空袭伦敦时在学校里被炸飞了, 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 并且一躺就是五十年.

  布罗迪顺便翻了几本, 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

  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 说, 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国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三升海水都没被淹死;

  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7个.

  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能进入内阁.

  总之三十一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 有当驯狗师的; 有当领航员的; 有做王妃的, 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这一想法, 为他发了一则启示, 没几天书信向布罗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 学者及政府官员, 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

  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本. 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 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人也许死了,毕竟五十年了.五十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 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是我, 感谢你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 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 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在我的脑子里. 我没有一天放弃过, 五十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三十位同学: 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 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太阳报上,因为他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 假如谁能把三岁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五十年, 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

  成功人士追求梦想的故事篇3

  司徒雷登,1876年出生于杭州,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可以说是一个中国人。为什么出生在中国呢?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在中国的传教士。

  十一岁的时候,司徒雷登才回到美国读书。17年后,司徒雷登带着他的老婆又回到了杭州,接父亲的班,也成了一名传教士。

  干了十四年后,他接到了一个副本:到北京去办一所综合性大学。

  这所大学就是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是中国一所非常著名以及非常有成就的大学。怎么牛呢?举一个例子,1979年,邓小平到美国访问,一共去了21人,里面有7个是从燕京大学出来的。

  不过,司徒雷登刚到燕京时可没这么牛,它就是一所比蓝翔好不了多少的学校。学校在一个盔甲工厂,学员90来个,老师的工资还发不出去。

  所以司徒雷登一去,就感受到一个迫切的问题,从那里搞到钱!西方和尚嘛,搞钱的方式只有一种:化缘!

  去哪里化呢?回美国!还不给中国人添麻烦,主要在中国也化不到。中国那时候有俩钱都挖个洞埋起来,要么听戏捧角去了,谁管建大学这种玩意啊。有的有钱人甚至连什么叫大学都不知道。一听大学,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那别整了,这是科举考的。现在大清国完了,也不办科举了。大学没用了。

  到了美国,司徒雷登搞募捐,最多一次就募到了一百五十万美元,这相当于现在的几千万美元!这是哪里的土豪朋友呢?

  美国铝业大王霍尔。

  这位仁兄捐了一笔遗产作教育基金,其中一部分要用来研究中国文化,准备让美国一所大学跟中国一所大学成立一个机构来进行这个计划。当时选的是美国哈佛大学跟北京大学。司徒雷登知道消息后,赶紧去做工作,最后公关成功,燕京大学取代北京大学。

  一开始谈的是五十万,第二年,律师说可以给一百万。司徒雷登一听,果然有钱太任性,那既然五十万不是事,就再加五十万吧。就这样,搞到了一百五十万美元。

  有钱了,盔甲厂就不合适了,得换个大环境。司徒雷登看中了一块地,这块地方原本是清代亲王的一个园子,亲王都亲上帝去了,所以园子就废了。但也不是无主的,挂在陕西督军陈树藩名下。

  司徒雷登专门跑到西安,跟陈树藩谈。陈树藩也很感动啊,一个外国人,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劝中国人慷慨一点,这是什么精神?陈树藩一激动,当场拍板,钱还要的,少收点,六万大洋。

  于是,司徒雷登又用传教士的嗓音安利了一会,陈树藩投降:好,好,别说了,我捐二万大洋作奖学金!

  这样,地皮就有了。接下来,司徒雷登修建新校园。校园修得很漂亮,大家去北京大学逛一下就知道了。不过,北京大学不等于燕京大学。1952,燕京大学取缔,北京大学搬了过去。说鸠占鹊巢,好像也不太合适哈。

  接下来,司徒雷登为燕京的发展做了很多贡献啦,在抗战时期,还积极组织学生抗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司徒雷登带着学生上街,走到最前面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934年,燕京大学决定罢课,去南京要蒋介石抗日。当时司徒雷登刚从美国回来,知道这个消息,马上开会。当时以为司徒雷登要批评大家不抓学习呢。结果司徒雷登说:“我在上海下船时,首先问来接我的人,燕大的学生是否也去南京请愿了。我听到答复‘是’,这才放心。如果此次燕大学生没有参加请愿,那说明这些年来我的教育就完全失败了。”

  后来,日本人开始找司徒雷登麻烦,一开始想让日本学生进燕大。司徒雷登说可以,没问题,但进学校都是要考试的,你们日本人惯走后门,但燕大没后门。

  那就考吧。结果所有参考的日本人没有一个及格!

  这一次,司徒雷登是把日本人得罪了,太平洋战争一爆发,日本人就把司徒雷登抓了起来。美国人也挺重视司徒雷登的,强烈要求日本放人。日本一看,美国重视咧,肯定是个大人物,不能放。关着。

  一关就关到日本投降。

  此后,司徒雷登出任了美国驻华大使。

  这不是一个好差事。司徒雷登一直想让中共跟国民党停战,组成联合政府。这个努力有点理想化。甚至南京解放,司徒雷登还留在南京,想保留一个渠道跟中共接触。

  我们知道,毛主席写了一个《别了,司徒雷登》,给人印象是不欢迎司徒雷登。其实不是,这只是文学上的象征。因为司徒雷登是美国驻华大使嘛,所以《别了,司徒雷登》其实是《别了,美国》。

  毛主席、周恩来都曾经邀请司徒雷登到北平来参加燕大校庆。司徒雷登也准备去北平。但是,美国国务院不批准,让他立即返回美国。

  司徒雷登只好返美,在冲绳,他还发表声明赞成中共领导的中国政府。结果美国国务院让他不要乱说,并禁止这个声明在美国发表。

  回到美国之后,司徒雷登处境比较凄凉,因为发表了那个声明,受到了美国政客的攻击。回国三个月后就中风。身边也没有亲人,全靠一个中国秘书傅泾波照料。在床上渡过13年之后,于1962年去世。他的遗愿是葬回中国。

  2008年,在阔别60年后,司徒雷登回到了他出生的杭州。骨灰葬于杭州半山安贤园。

  墓碑上有一行字:“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学首任校长。”


猜你喜欢:

1.名人追求梦想的故事

2.追求梦想的励志故事

3.名人追求梦想的故事

4.自信取得成功的事例

    4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