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武术基础>

剑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怎样的

方婷分享

  我国古代兵器众多,各种各样的兵器和武术相辉映,剑术成为了我国历史上一笔重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剑术的起源和发展。欢迎阅读!

  剑术的起源和发展

  战国到唐代,中国剑术的主要攻击目标,多是人体正面的前胸部位附近,似乎讲究硬打硬进无遮拦,日本剑术受此影响颇深。战国时,秦讲究刺,楚讲究斜正面突刺入小腹等等,这都和当时各国的冶金技术及战阵布局息息相关。

  汉唐则以环首大刀和唐刀取代剑,技法上有很大差别。

  而宋则恢复剑的形制,开始提倡走边锋,增加了取腕、取股等动作,步法上不再一味猛冲,改为了迂回穿插。

  至明,则军中大多佩刀,剑术主要在民间自生自灭,从抗倭作战中可以得知,至少当时在军中,普通兵士精剑法者极少。

  清以后则更进一步衰落,器虽精湛,术却差相仿佛,有隔靴搔痒之感,令人不得要领。似以娱乐和鼓舞士气为主,击刺沦为末流,徒凭剑赏玩而已,这是军中剑法的大概沿革。

  民间剑法,则在明代达到顶峰,不仅各流派交流频繁,而且诞生了不少影响至今的门派和技术。

  可惜密不外传、固步自封的思想过于严重,加之明后期海禁和禁武,中国剑法基本没有机会与其他海外流派大规模交流,仅有和朝鲜李朝官方交流和日本一定程度民间交流。失去了发展的最好时机,扼腕可叹。

  清则继续大规模禁武,又大力压制汉人高手在军中的发展。中国剑法高手又多参加了各地反清组织,结局或占山为寇,或亡于镇压,或流亡海外。特别是旅居海外的高手,对整个亚洲冷兵器格斗的影响比较深远。这段时期的中国民间剑法基本仍处于进一步衰败。

  清末至民国年间,社会动荡不安,也促生了不少剑法高手建功立业,也有众多技艺精湛者。然毕竟时代不同,火器进一步削弱了剑法的实战功效,局势也不允许有丝毫机会来发掘整理保存。但是这个时期,民间剑法仍然在继续小规模传承。官方的话,仍以张之江的中央国术馆为首。

  新中国建国后,曾经大力发展、挖掘、整理传统拳械。但是多年动荡,已经使剑术高手基本消耗殆尽。断代之后,难以弥补。十年浩劫,仅存的一点中国剑术和拳术火种也受到大规模摧残,不少老一辈武术家和剑术家,或海外避难,或被整肃致死。十年浩劫后,又不知为何强行分离出规定套路并追求难、高、飘,进一步造成后继无人。

  当时开始至今,中国武功在世界上留下两种印象,一种是能打的功夫,一种是看着玩的武术味道的空手或者器械体操,另一种是刚刚起步的散打。“舞术”和“舞武”全国盛行,实战技术则又避之不谈。所以大陆的情况,是世人不知武为何物,仅仅在小规模范围内流传剑法技巧,又回到家族传播的范围。相反,台湾省毕竟是炎黄一脉,却又保留和发展了一些传统剑法和传人,而且切磋的纪录似较大陆更多。

  现在这几年,终于又开始重视传统武艺,可惜被多年打断的剑技传承,奄奄一息,难以迅速恢复。

  中国剑法各流派方面,有着本质的差异,也有着本质的共通,等有时间我再详细点说说自己的观点。偶曾经写过一篇东西,大约7万字,而且还没完成,说的就是各流派技术的大致区别、互相影响、比较异同。婚期将近,不知道还有没有时间和精力写完它。

  道教武术,若推理而论,拳术当在先,剑术当在其后。但按秦汉以来的实际情况来说,道教中又是剑术先于拳术。在中国武术界,武当派剑术比拳术更为悠久,自古就有“少林拳,武当剑”的说法。

  剑是古兵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也是很受各种文人墨客以及侠士们的青睐的,如果你对这些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那么我相信这篇文章一定会让你对剑术有一个新的了解的,能流传几千年,足以证明它的不凡。

  据典籍记载,武当剑术:“练剑之要,切忌停滞,身与剑合,剑与神合,于无剑处处处皆剑,能知此义可修大道。”分为三盘剑法,讲究一剑多用,变在动中,奇正相生。以十三法为核心:点、崩、撩、挂、云、抹、扫、穿、拦、圈、领、劈、带贯穿其中,行剑如龙之行,首尾相应,刚柔相济,神韵悠然自得。

  武当剑不仅很好地继承体现了我国传统剑术的特点,而且在理论上、技术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国术认略》中称之为“太极腰,八卦步,实为别开生面之剑法”。

  剑术的主要门派

  武当、少林是中华武术的两大门宗,武当剑是武当功夫的代表。武当剑为轻兵器之类,其法以钩、挂、点、挑、剌、撩、劈、为主,练习时要求剑随身走,以身带剑,应用时要做到剑与身合,身与气合,气与神合。

  武当剑派剑法种类甚多,武当山主要以:太极剑、太乙玄门剑、九宫八卦剑、八仙剑、玄功剑、龙华剑等为主。

  太乙玄门剑是武当太乙门剑法,其剑法特点是快慢相兼,刚柔相含,练习时要求剑随身走,以身带剑,神形之中要做到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亦需要手、眼、身、法、步神形俱妙。此剑法,行如蛟龙出水,静若灵猫捕鼠,运动之中,手分阴阳,身藏八卦,步踏九宫,内合其气,外合其形,是武当剑中的佼佼者,自古为武当山的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明代常熟石电字敬严,得耿橘之传,以授太仓陆世仪、通威陈瑚庵。俞大猷曾经李良钦学击荆楚长剑。至清季,则有山东王耀臣以专门剑法名家,授之四川吴玉笙。玉笙授宋仔凤,宋氏著《剑法真传》行世。就予所见,当代专以剑法著称者有李景林,其师为陈世钧,说者称其能臻神化。太极腰,八卦步,实为别开生面之剑法。又孙福全所著有《八卦剑》;赵连和所传有达摩剑、绨袍剑;马金标所传有纯阳剑;张景福所传有盘龙剑。

  剑术的风格特点

  剑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为兵器中之神,有君子之风。自古,行侠者佩剑而行,文雅高尚者佩剑,将军统帅佩剑,由此可见剑是武术文化的精髓,是衡量功夫境界高深的尺码。

  剑的击法有;劈、刺、点;撩、崩、截、抹、穿、挑、提、绞、扫等。

  剑术的特点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有"剑走美式"、"剑如飞风"之说。剑术根据练法又分为行剑、势剑、双手剑、长穗剑、双剑、反手剑等。

  剑术套路繁多,常见的有:自选剑术、青萍剑、武当剑、三才剑、三合剑、云龙剑、八卦剑、太极剑、螳螂剑、通臂剑、醉剑、宣化剑、七十三剑、龙形剑、奇门十三剑、白虹剑、纯阳剑、七星剑等。

  剑术的主要剑法

  (1)刺剑:立剑或平剑向前直出为刺,力达剑尖,臂与剑成一直线。剑刃朝上下为立剑,剑刃朝左右为平剑。

  (2)劈剑:立剑,由上向下为劈,力达剑身,臂与剑成一直线。抡劈剑沿身体右或左侧绕一立圆;后抡劈剑要与身体后转协调一致。

  (3)挂剑:立剑,剑尖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后为挂,力达剑身前部。上挂向上、向后贴身挂出;下挂向下、向后贴身挂出;抡挂贴身立圆挂一周。

  (4)撩剑:立剑,由下向前上方为撩,力达剑身前部,正撩剑前臂外旋,手心朝上,贴身弧形撩出;反撩剑前臂内旋,余同正撩。

  (5)云剑:平剑,在头顶或头前上方平圆绕环为云。上云剑在头顶由前向左后绕环,要仰头;左(右)云剑在头前上方向左后(右后)绕环,头向左肩侧倒。

  (6)架剑:立剑,横向上为架,剑高过头,力达剑身,手心朝里或朝外。

  (7)点剑:立剑,提腕,使剑尖猛向前下为点,力达剑尖,臂伸直。

  (8)崩剑:立剑,沉腕使剑尖猛向前上为崩,力达剑尖,臂伸直,剑尖高不过头。

  (9)截剑:剑身斜向上或斜向下为截,力达剑身前部。上截剑斜向上;下截剑斜向下;后截剑斜向右后下方,臂与剑成一直线。

  (10)抱剑:右手抱剑于胸前,剑尖朝右为横抱剑;剑尖朝上为立抱剑;剑尖朝前为平抱剑。

  (11)穿剑:平剑,剑尖经胸腹间弧形向前为平穿剑,力达剑尖,剑身不得触及身体;前臂内旋,立剑剑尖由前向后转动而出为后穿剑,力达剑尖,高不过膝,低不触地;抡穿剑剑尖向后、向左随转体贴身立圆绕环一周。

  (12)斩剑:平剑向左(右)横出,高度在头与肩之间为斩,力达剑身,臂伸直。

  (13)剪腕花:以腕为轴,立剑在臂两侧向前下贴身立圆绕环,力达剑尖。

  (14)撩腕花:以腕为轴,立剑在臂两侧向前上贴身立圆绕环,力达剑尖。


看了“剑术的起源和发展”文章的人还看了:

1.剑术的演练特点

2.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3.花毽的起源于发展

4.武当武术的起源

5.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

    63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