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文章>

关于北京的文章

晏付分享

  外地人常说,来北京不仅想看历史文化古迹,更想看看那些纯粹地道、带着浓郁地方色彩作为市民阶层的老北京人。因为他们是北京的一道风景,北京若缺失了他们,很大程度上就缺少了北京的地方特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北京的优美的文章,欢迎阅读!

  关于北京的文章篇【1】:北京

  一些事总让人难忘,以至于刻骨铭心;一些人总让人留恋,以至于终生眷顾。像一部部电影慢慢的从你记忆里划过,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让人难以忘怀。

  冬季的北京总是很冷,大街小巷冷风肆虐,让裹在厚厚冬衣里的你不得不缩着脖子,藏着手,一副蜷缩的模样。清晨,一轮冷冷的太阳从天边懒懒的升起,像个大大的银盘刚从水中捞起,冰冰的,没有温度。一辆辆轿车带着凉风呼啸而过,路面泛着冷冷的光。

  在一家门面不大的小吃店草草吃点早餐,怀揣目的,带着昨晚在地图上研究的路线上路了,心是沉沉的,却满怀希冀,为了心中的想法。北京交通很便利,我却不能乘车,生怕错过了每一个可能,故只能步行。从西直门途径平安大道一路走到北海公园后门,看看表,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途中有几家比较好点的医院一一查看,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总是不和我的要求,继续前行,才发现原来地图的路线和实际相去甚远,看似比较近的地方用脚走去哪还是相当的远。就在不远处“北京中医院”几个大字赫然入目,有几分高兴,有几分希望。快步前行进入大厅,直奔专家就诊匾牌一一过目,“哎,有了,王平教授坐诊星期四下午”,再去咨询,说“王平教授早已退休,很长时间没有就诊”,刚刚的希望没了,兜头一盆水浇个透心凉。好了,从整思绪继续上路吧。长长的大道很不听话的向前延伸,像是在说“哼!怎样?够你受吧?还有呢!”看看时间已是中午十二点,我想:“你玩去吧,吃饭去了”。

  说是吃饭,为了方便还是吃一碗面,大约半个小时,肚子的问题解决了,就要继续下一个问题了,宽宽的平安大道又在我的脚下了。看看地图,瞅瞅目标,实在有问题,还是坐公交吧。就这样坐坐走走,海淀区已在我的身后了,我居然到达朝阳区,但是仍然没有我想要的。想想昨晚的研究结果还是宣武区广安门医院比较理想。北京对我来说太不熟习,怎么办呢?走路太困难,公交不知怎么坐,还是坐地铁来的比较快。通过询问地址得知附近的地铁站还远。冷风还在继续,但我已不知冷暖,看着人们袖着手,哈着气,我却不以为然,我知是一碗面条在起作用,加上我的血液运动,已没有冷。不打岔了,目标。徒步到附近的地铁站,两元的地铁票把我送到宣武区一个没记下名字的地方。一个老大妈慈祥的面容显现在我面前,操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得知,广安门医院就在附近,我如释重负,长长嘘了一口气,大妈告诉我:沿着河边路一直向右走,大约500米的地方有一座河上桥,过了桥后,再走大约两公里的路再向左拐,大概100米的地方就是广安门医院的后门。我沿着大妈指的路线前行,目标已快到却居然一身臭汗,但却很快慰。哈哈,终于到了,广安门呀你真贼,这个地方……。。看着清清的河水,鱼儿在快乐地游荡,几只麻雀在柳树上叽叽喳喳跳来跳去,天色好像明亮了很多……

  信步走入,看似规模不大的医院,人们却熙来攘往,好像这里的空气都比较稀薄。因为有备而来,就直奔张医师坐诊处。冯医师坐诊二楼,到了门口却发现门居然锁着,一张A4纸贴在门上:张医师就诊星期一,五下午。现在星期二自然不在,好在有提示。询问医导得知此家医院专看此病。医院找到了,怎么看病,怎么抓药?时间它无法搭得上,加之学习任务这么重,因路途遥远抽不出时间看病抓药,要不就得耽误功课,而这是最不想的,唉真是!问题交给医导吧!将我的困惑告诉柜台小姐后,使我喜出望外,此家医院考虑到病人的情况,居然有出个人中药药剂,谢天谢地,阿弥陀佛。

  将此家医院地址详细记清楚,将乘车路线彻底搞清楚后,我如释重负,通体轻松,我想到飞……

  关于北京的文章篇【2】:穿越,老北京范

  这天早饭罢,热毛巾抹了一把脸,又拿牙签剔了剔牙,戴上瓜皮帽,拍了拍棉袍提起挂在厅堂的鸟笼出了门。

  好呢您,天挺冷,忍不住用手竖了竖领子,闲着的那只手也缩进袖里,多亏昨在大栅栏内联升转了双棉靴子,舒服这呢。走出烟袋胡同,“早您嫩”老墙根下老架们都在晒太阳招呼着,李老三双手相互插在袖里,哼着拿手的《打金钗》;张木匠也不嫌冷,吧嗒吧嗒抽着摸得锃亮的长眼袋,白烟像在烟囱一样呼呼冒着;敢情嘎子刘好,没别的爱好,出门兜里带着瓜子,正嗑这呢,哥几个玩好了,兄弟我再去那边遛遛。

  走到前门大街上,这时人已经很多,“让开”“让开”时不时一帮当差的齐刷刷的在身边走过,“干嘛呢,也不消停消停!”我狠狠的瞥了一眼。官爷们一身锦带打扮,身边跟着个伙计,大老远就能认出来,莫非来早市吃焦圈豆汁;吹糖人的开始拾掇东西,准备一天的生意;老太太们提着篮子摇摇摆摆,不会这么早又准备中午饭吧,嘿嘿……;淘气的孩子们在人群里窜来窜去,躲猫猫。小店们支起窗户,打开大门开始营业,“爷,里边请!”茶馆的店小二勤着呢,肩上搭着白毛巾,手里拎着水壶在门口招呼着,隔壁面馆里飘来宽条炸酱面的香味。不知走了多远来老一个小园内,拦腰粗的松树高的参天,一个戏子正在练嗓子,不远处是一个穿着一身白袍的白胡子老者正在练太极。我提着鸟笼子觉的有点不搭调,自觉走喽。

  反正闲着,多遛会,天空一群鹁鸪低空飞过,捎带呼呼的哨子。累了,刚好有辆黄包车过来,伙计,去什刹海,撩着后摆坐下,鸟笼放在脚跟前。随着身子一仰,“走了你嫩”伙计抄起车把跑起来。不一会到了,下了车,掏出两块铜钱递给伙计。伸了个懒腰,大喊一声“喝”,扶着汉白玉柱子四下张望,远处的湖面倒影着寺庙的黄色门楼,还有旁边的老柳树。沿湖的青石道上稀疏有人在走动,石栏下游鱼嬉戏,惊动了熟睡的莲花。

  东边,太阳已经渐渐升高,艰难的驱走这老城的严寒的,差点忘了,快去天桥占个座,今郭德纲专场!

  关于北京的文章篇【3】:北京的符号

  ——老舍与北京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枝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

  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肥大的栗子,过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传神!

  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他爱老北京的一切,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

  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四世同堂》中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惋叹“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消失”。正因为此,老舍先生在新时代北京的舞台上,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

  于是,作为北京符号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为了北京历史与现实的,北京人眼里与心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看过“关于北京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1.关于北京的经典散文

2.关于北京的名家散文

3.关于北京的散文

4.有关北京的经典散文佳作

5.描写北京冬天的散文精选

    319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