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地理>

初一地理上册地球仪教案

陈哲凡分享

  世界现存最早的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地理学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一地理上册地球仪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上册地球仪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平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

  关于“地球的形状”教学建议: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建议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对地球准确形状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按照所给数据计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导学生思考21km与地球平均半径的比值,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正球体。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赤道周长,使学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为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埋下伏笔。

  关于“地球仪”的教学建议是:建议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演示法。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作业,注意作业内容要明确、清楚,如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地球仪如何摆放?地球仪的“身子”形状如何?地球仪是否转动?如何转动?学生在观察和小范围的讨论后,教师通过提示、追问等将学生的思路明确,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回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切忌教师自己讲述或将答案直接写成板书灌给学生。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地球仪比地球缩小的倍数很大,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为以后讲经线和纬线、经度的划分打基础。为了使学生明确地轴的作用,可以先提出问题“球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用篮球演示球在地上乱转的情况,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绕地轴斜着身子转动的情形,通过演示试验使学生明确地轴在地球自转中的重要性。在提出问题“地球斜着身子转动,地轴指向哪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地轴、两极的位置,形成空间概念。

  关于“经纬线”的教学建议:利用讲述法、小组讨论法和问题解决式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仪上纵横交错的线叫经纬线,它们是认识地球上任一地点的方式,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成网状就是经纬网。对于经线、纬线知识,重点在于了解经纬线的特征及其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4—6人一组,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征,15---20分钟之后进行小组汇报讲解。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同学观察经线和纬线,对照课本介绍,汇报时自己小组制定介绍经线与纬线的方法。学生充分活动、观察、介绍之后,教师对各组同学的表现给与肯定和补充,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组讲解方法的优劣,介绍对比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明确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引导归纳、对比总结、列出表格。归纳时重点强调:纬线是不等长的圆,经线是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它们是经纬度划分和半球划分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经纬线的概念,可以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有明确的空间认识,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层次教学。

  初一地理上册地球仪练习题:

  1.人类的家园是指( )

  A.每个人的家庭 B.自己的家乡 C.我们的祖国 D.地球

  2.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棋盘似的正方体 B.倒扣的盘子 C.球体 D.圆形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6378千米 B.6371千米 C.6357千米 D.4万千米

  4.地球的表面积是( )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5.1亿立方千米 D.5.1平方千米

  5.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是( )

  A.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C.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

  D.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6.关于地轴,错误的叙述是( )

  A.地球自转轴 B.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

  C.地球上就有地轴 D.地球仪上才有地轴

  7.关于北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B.地轴北段与地球的交点

  C.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D.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总共有360条 B.纬线总共有180条

  C.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D.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

  9.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

  B.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C.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

  D.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10.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纬度越高,纬线越短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

  D.任何一条纬线圈,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11.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

  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

  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

  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这样在南北极点各有( )

  A.一个方向 B.两个方向 C.三个方向 D.四个方向

  13.关于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正确说法是( )

  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愈来愈大

  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180°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90°

  14.表示东经的代号是( )

  A.E B.W C.N D.S

  15.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0°经线和180°经线 B.20°E,160°W

  C.0°经线和0°纬线 D.20°W,160°E

  16.中纬度是指( )

  A.0°~30° B.23.5°~66.5° C.30°~60° D.60°~90°

  17.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北 C.出发点以西 D.出发点以东

  1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示东西方向的是__________线,指示南北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线。

  (2)所有经线都交于_______________,长度____________,并与_______________线垂直相交。

  (3)所有纬线都互相_________________,长度_________________,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_________,到两极成_________________。

  19.读下列两图,完成下列要求。

  (1)注出图中A、B两点的经度: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

  (2)两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与A经线相对的那条经线的度数是_________,与B经线相对的那条经线的度数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B 4.A 5.BD 6.C 7.D 8.C 9.B 10.D 11.B 12.A 13.D 14.A 15.D 16.C 17.C

  18.(1)纬 经 (2)南、北两极 相等 纬 (3)平行 不等 逐渐缩短 点

  19.(1)25°E 155°W (2)A B (3)155°W 25°E

    800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