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语文>

高中语文《逍遥游》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2)

凤婷分享

  第二个问题:对这个句子,把前面的部分说成是人站在地面向天上看,而把后面的部分说成是飞在空中的大鹏向下看,这样理解是不合逻辑的。首先,人站在地面,连飞在九万里高空的大鹏尚且看不见,怎么会想到看见苍天的极顶呢?其次,如果是人向上看,句子的结构是:“人之视上也,……?其视下也,……。”那么句子后面的这个“其”字当是指代“人”,但是这个“其”只能指代“鹏”。所以传统的说法是错误的。

  本书认为这两个句子都是写大鹏,是庄子想象大鹏在高空仰视天空,俯瞰大地。全句的结构是“其视上也……,其视下也……”,句前省略了“其视上也”,“其”指代鹏。大鹏飞在九万里的高空,先向上看,见不到天的极顶,再向下看,也见不到地面。庄子这样描写让人想象宇宙之大,“不知其几千里”的鹏在不知有多少个“九万里”的天空中飞翔,大鹏高飞必须要以广袤无际的高空为背景。

  理解庄子行文的这种省略的写法,对于理解文意是很有益处的。比如上面提到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就是“野马之以息相吹也,尘埃之以息相吹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省略。又如庄子说宋荣子“虽然,犹有未树也”,这“未树”者指的是什么呢?庄子省略不说,读到后面论列子之时“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至此才知道宋荣子“未树”者是指其尚“数数于致福者”。列子“犹有所待者也”是指什么?庄子又省略不说,读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才知道“有所待者”指的是“有己”。古人写文力求简练,省略是简练的手段之一。

  第三个问题:本书认为,王夫之的说法只是从形式看问题,“有言此者,又有言此者,更有言此者。有是言则人有是心,有是心则世有是理,有是理则可有是物”,这个说法有点“三人成虎”的味道,不具足够的说服力。要说清楚庄子为什么不避重复,还得从内容分析入手。

  庄子开篇叙大鹏,是为了创设一种逍遥的境界,好像大鹏达到了真正的逍遥。后引《齐谐》,写大鹏“去以六月息”,再写野马、尘埃“以息相吹”,是为了说明在空中活动的事物,不论大小都需要凭借风。接着庄子写大鹏高飞时仰观俯瞰,说明大鹏高飞要以无限的高空为背景。“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这个句子是对上文的归结,“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与上文“去以六月息”句相照应,“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则是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句照应。这个归结句子说明大鹏南徙,不仅需要凭借大风,而且还要凭借高空。这就为驳斥蜩与学鸠作了铺垫。因为蜩与学鸠“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它们自以为不需要风和天空作凭借。庄子说那只是“小知不及大知”,蜩与学鸠同样需要凭借风和天空,它们和大鹏的区别只是凭借物的大小不同。为什么再次引用《列子》里的说法呢?我们看这段文字,写鲲鹏突出其逍遥,写斥鴳表现其“飞之至”,也是逍遥。斥鴳笑大鹏,意思是说,我这样不是很逍遥吗?为什么还要像大鹏那样“飞九万里而南”的逍遥?庄子认为斥鴳只是小的逍遥,而鹏则是大的逍遥,斥鴳不知道逍遥之外还有逍遥,以此说明其无极之外还有无极的观点。所以庄子说“此小大之辩也”,要区别大小两种不同境界的逍遥。由上述分析看出,庄子每次引用都有深意,他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逐步深入地来说明他的逍遥游的观点。所以这些反复就不只是为了强调它的真实,而主要是为了深化自己的观点,表现庄子高超的思辩力和逻辑性。

  第四个问题:向秀和郭象的观点明显不符合庄子的想法,在庄子看来,无论是大鹏还是雀鴳都是不逍遥的。林西仲等谓大者逍遥,小者不逍遥,也不是庄子的观点,庄子认为虽然“小知不及大知”,大鹏和雀鴳有所区别,不能等量齐观,但都是不逍遥。比较起来,支道林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他不仅看出什么是庄子心目中的逍遥,而且看出庄子是借大鹏、雀鴳谈论人生。我们在这本书里采用了支道林的观点,把《逍遥游》当作是一篇庄子谈其人生观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庄子把人分成四等,众人、圣人、神人、至人,这四种人、四种境界有大小高低的区别。庄子不屑汲汲于功名利禄的众人,将其视之若斥鴳、蜩、学鸠之类的俗人;庄子赞美无名、无功的圣人、神人,仰慕至人。庄子认为至人“无已”、“无待”,达到了逍遥的最高境界。什么叫逍遥?在《庄子·天运篇》中说:“逍遥,无为也。”也就是本文中所说的“无己”、“无待”,都是指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超然物外,没有自己,人与外物混然为一体的境界,这是一个无条件的绝对自由的境界。这种无条件的绝对自由,虽是一种超脱的想象,但它体现了庄子追求的人生最高目的。

  当然,“诗无达诂”,对庄子的《逍遥游》这篇意义深刻的文章,可以作出不同的解读。郭象、林西仲的解读也是其中一种,虽然不一定是成功的解读。我们阅读《逍遥游》,如果能不囿于成说,对《逍遥游》做出新的理解,且言之成理,那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高中语文《逍遥游》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故都的秋》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2.高中语文《新闻两篇》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3.语文高二必修五《说“木叶”》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4.高中语文必修5课文《宇宙的未来》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5.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6.高中语文《兰亭集序》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250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