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语文>

高二的语文期末复习题介绍(2)

夏萍分享

  高二语文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C

  A制定、落实好后缺宾语中心语,应加上“等制度”。

  B句式杂糅。“并不认同……”和“表示……是不正确的”两种句式杂糅,应删去“是正确的”。

  D成分残缺。在“社会责任感”后加“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6、18.B (A项前后主语不一致,不合逻辑;C项宾语残缺,应在“思想大于形象”后加上宾语“的现象”;D项搭配不当,“学习”与“素养”不能搭配)

  7、C

  【解析】(A介词残缺;B“是”、“成为”重复;D偷换主语,“终结”的应是“空缺”。)

  8、D解析:A成分残缺,在“图书”前面加“使”B“背后。。。是。。。共同结果”结果混乱C“散文、国学和《七堂极简物理课》这样的科普书籍”概念不清,表意不明

  9、D(A搭配不当 B “表示了”改为“表现出” C 改为“杜甫在晚年”。)

  10、B(A项,成分残缺,应在“饱受”前加“她”。C项,主客颠倒,徐克电影是赞誉的对象而不是主体;D项,两面对一面)

  11、B(A项成分残缺,在“匹敌”后加“的程度”C项“加强”与“周转速度”不搭配,应在“周转速度”前加上“提高”。D项句式杂糅,或说“需要下一番功夫”,或说“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12、C【解析】A语序不当;B杂糅,应去掉“由于”和“也”;D并列不当,“金融中心”和“大型城市”是交叉关系。

  13、C【解析】

  A项,结构混乱中的句式杂糅,在“建立”前加“为”或删去“打下坚实基础”;B.搭配不当,谓语“增多”和宾语“风险“搭配不当,“增多”的应该是数量,“增多”改为“增加”。D.结构混乱,第二分句偷换主语,应加上“她的诗歌”。故选C

  14、A ( B语序不当,应是“凄凉、凄清、凄楚”; C表意不明;D不合逻辑,“每年” 与“今年”矛盾)

  15、D(解析:A项,句式杂糅,“是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与“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混在一起了,可选其一。B成分残缺,无主语。前句加“在”,第二句去掉“使”。C不合逻辑,“农产品”与前面的有包含关系。)

  16、C(A可在第二个“患者”前加“加重了”B.成分残缺,介词滥用导致主语残缺; D.语序不当,“七月与安生”应放在关联词“尽管”之后)

  1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享受到音乐的美妙及其作品的精神”搭配不当。“享受到”与“精神”不搭配;B项,“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并列不当,“网络诈骗”与“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之间是包含关系,不可并列。同时“利用……层出不穷”句式杂糅;C项,成分赘余, “当务之急”的“务”与“工作”表意重复。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A项,“享受到”与后面的“精神”不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B项,“利用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句式杂糅。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比如C项,“当务之急”,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后面的“工作”多余。

  18、C

  【解析】

  试题分析:A.“10多亿人口的中国将面临更多的发展”宾语残缺,“面临”缺少宾语中心语,后加“的机遇”。B.“山东省合理有效、均衡兼顾、公正择优等原则”缺少介词,在“合理有效”后加“按照”或“秉持”之类的词语。D.“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社会对大众文化的界定出现了偏差而引起的”句式杂糅,“原因”与“引起的”杂糅,去掉“而引起的”。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19、D

  【解析】(A用词不当,“大摆擂台”改为“大作文章”,B语意不明,去掉“是否”,C结构混乱)

  20、B


猜你感兴趣:

1.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2.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3.高一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4.高一语文期末总复习知识点

5.高中语文复习试题及答案

6.2017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3774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