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历史>

春季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卷题

诗盈分享

  做一些历史的题目还可以搬走我们提升我们的历史成绩哦,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一年级,希望大家来参考哦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2.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4.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5.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6.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7.《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8.王建在《汴路即事》诗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 固定的城市商品交易市场 B. 自然形成的乡村贸易集市

  C. 通宵买卖的城市夜市 D. 繁荣的边疆茶马市场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10. 观察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C.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 D.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

  11.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12.《大清律例》规定:“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占在家使唤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一规定可以印证当时

  A.对行政人员有严格的人身控制 B.政府着力规范官吏正当行使权力

  C.以严刑酷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官营成为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13.《明实录》记载:明成祖即位时即发布诏令,“沿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永乐二年(1404年)又“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这两处记载可以证明

  A、海禁政策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松懈 B、当时沿海对外贸易由此获得发展

  C、政府开始允许民间对外贸易 D、明成祖延续了明初的海禁政策

  14.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在

  A.汉代成都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明代苏州地区 D.清代的洛阳地区

  15.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16.下表(编自朱荫贵《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是:

  1873年 1893年 1903年 1910年

  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数量 286.6万元 2842.3万元 8949.6万元 23195.7万元

  占出口货物总值的比例 约2.6% 15.6% 26.8% 39.1%

  A.列强加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多重压制

  C.中国已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17.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3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A.洋务企业 B.民族资本企业

  C.外国资本企业 D.官僚资本企业

  18.下图中一位中国人划着写有“中华货”“中国出品”“中国自造土产”的小船,在“泊来货”的汪洋大海上前行。该图

  A.揭露了列强武装侵华的恶劣行径

  B.表明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

  C.说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D.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19. 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

  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

  (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20.“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21.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22.右侧的新闻出自哪一时期

  A.“大跃进”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23.据图5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4.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25. “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位于北京城西三里河)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据北京晚报2013年3月2日)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

  A.中苏关系恶化 B.计划经济彻底退出舞台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二、材料解析题

  26.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并由此引发相应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6分)

  (2)据材料二,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4分)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国“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8分)

  27. 阅读材料,理解近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26分)

  材料一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l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强“殊有关系”。l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l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停办年份及原因 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 1875 1883 退股 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 1875 1879 经费无着 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 1876 1892 亏损 沈葆桢

  直隶开平爆矿 1878 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1882 1886 亏损 胡思燮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4分)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日 英 美 法 德

  1921—1929年 3.0 1.7 4.3 9.4 7.1

  1930—1937年 9.9 2.7 0.7 —3.9 —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对近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产生的影响。(6分)

  材料三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4分)

  参考答案

  命题人:樊锦 审题人:张孝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 ABAAB 6-10 BDBBC 11-15 DBDCA 16-20CBCBB 21-25 CABAD

  二、材料解析题(26题24分,27题26分)

  26.(1)分散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1点2分共6分)

  (2)近代经济因素:纸币、票据、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合同、利息、合股公司等、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任写2点4分)

  (3)气象: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出现,商帮势力强大。(任答3点6分)

  (4)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海禁和闭关锁国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文化专制;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任答4点8分)

  27. (1)原因:洋务派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困难的需要;洋务派认识到自开煤矿的重要性;清政府政策转变,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6分) 状况:由官方主导,多数经费不足,经营不善,存在时间短。(任答2点4分)

  (2)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点1分2分)

  原因:政府鼓励兴办实业;以实业家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每点2分共4分)。

  (3)影响:经济: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机器),促进自然经济的瓦解,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起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2分)

  政治: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2分)

  文化:冲击了封建思想,为资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分)

  (4)背景: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任答2点4分)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下册带答案

  第I 卷(共8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2.《史记》记载了某水利工程建成后的政治、经济效益:“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该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井渠

  3.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4.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明的部分成果,关于这些成果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元代王祯在《农书》中有所记载的冶铁装置,以水为动力,东汉时期发明

  B.②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C.③反映了唐宋时期官窑的水平,出现在河南

  D.④反映了我国汉代北方丝织技术相当发达

  5.江南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与右图四处地址有关的对应说法正确的是

  A. A处文化遗存证明已经出现人工育蚕技术

  B.唐代B处盛产白瓷,制作精美

  C.陈启源海外归来在C处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D.荣氏兄弟在D处创办了保兴面粉厂

  6.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7.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8.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A.“海禁”政策 B.工商皆本 C.重商主义 D.重农抑商

  9.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毅然挂冠从商,在家乡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创办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政府经济政策的放宽 B.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

  C.实业救国精神的感召 D.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10.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有

  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③“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④“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11.1866年创办的发昌机器厂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棉纺织企业;一战期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它们

  A.都受洋务运动刺激而产生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推动了晚晴经济的发展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2.“1937年,宋子文的官僚资本乘虚而入,取得了“南洋”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不久,“南洋”的机器设备被日军所毁,遭受了巨大损失。从1937年到1949年,“南洋”一直为官僚资本集团所控制,到了四十年代后期,经营惨淡,危机四伏。”结合所学知识,抗战胜利后 “南洋”公司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

  ②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⑤繁重的捐税负担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13.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的“二五”计划意见书中规定指标为“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关于这一指标评价准确的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贯彻了“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促进了经济全面快速地发展

  14、观察下图。同学们在运用该图时,最有可能是想以此佐证

  A.小农户经营方式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邓小平说:“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下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四川省广汉县某公社率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②中共中央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③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16.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17.下图是1983-200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T)和外商直接投资额(FDI)混和直方图和折线图。学生尝试着对该图反映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其中正确的有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 ②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④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 D.①②③

  18.为了使学习历史更富有趣味性,我们可以试着飞越时空重建历史。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杭州,下列情况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中国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举办婚礼

  B.长袍马褂是男子的通常服饰

  C.握手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D.改良的旗袍成为女性普遍的日常着装

  19.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20.下列关于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1885年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B.1908年有轨电车在天津建成

  C.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D.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

  21.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电话 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 D.广播电台

  22.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王室。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

  A.拓展生存空间 B.延伸贵族王权 C.殖民掠夺活动 D.奴役他方民众

  23.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力织布机

  24.1929—1933年期间,美国有5500家银行倒闭,13万多家企业破产,对外贸易下降了70%,失业人数达到1700万。材料反映这场经济危机

  A.爆发十分突然 B.影响极其深远

  C.破坏性非常强 D.波及地域广阔

  25.阿瑟•小施莱辛格在《罗斯福时代》中指出:“新政标志着公共权利和私有权益之间冲突的继续,而罗斯福将这种冲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材料内涵的实质是

  A.调节农业生产保证农民利益 B.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

  C.实行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D.推行福利政策缓和社会矛盾

  26.《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罗斯福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或文献是

  A.《全国劳工关系法》 B.《罗斯福就职演说》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社会保险法》

  27.1993年民主党人克林顿上台后,一个明显进步就是认识到,被民主党人推行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干预主义和共和党人推行的供应学派自由主义,那不是灵丹妙药,都有局限性。为此,他推行了一套被称之为“克林顿经济学”的经济政策,其基本特点是

  A.市场调节,自由竞争 B.政府干预,全面调控

  C.削减开支,增加福利 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28.下图是某一年的《世界主要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图示》。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最接近图中状况的年份是

  A.1945年 B.1956年 C.1987年 D1992年

  29.2016年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美股收跌,道琼斯指数录得2008年以来最差开局,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录得2001年以来最差开局。同时,英股富时100指数收低2.39%、法股CAC指数急跌2.47%、德国DAX指数重挫4.28%。上述现象反映了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

  C.中国股市震荡是全球股市大跌的源头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发展

  30.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之间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它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模式。该组织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欧洲联盟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31.“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C.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32.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思想理论的集大成者,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孔子 B.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

  C.理学集大成者是陆九渊 D.心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

  33.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34.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嘛。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儒墨法道 B.道儒墨法 C.儒法墨道 D.道墨法儒

  35.“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个故事反映出的思想主张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事物自相矛盾

  C.事异则备变 D.逍遥无为

  36.右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

  A.《佛经》 B.《圣经》

  C.《五经》 D.《道德经》

  37.《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

  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上述材料反映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A.天人合一 B.敬天法祖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38.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39.中国古代一位浙江籍哲学家提出“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并强调“知行合一”。与这位哲学家是同一派系的思想

  A.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

  C.宇宙既是吾心,吾心既是世界 D.循天下之公

  40.明清思想家提出了诸多观点,从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他们的思想说明

  ①君主专制制度受到批判 ②反对教条,倡导个性解放

  ③儒学正统受到冲击 ④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第Ⅱ卷(共2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20分)

  41.(10分)工商业的发展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夫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救弊之一端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 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则以专制之政毒未除,障碍我工业发展为绝对的关系,明知者当自为之。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发起趣旨》,《南京临时政府公报》,第12号,1912年2月10日

  材料三 1953年到1957年的基本任务:(1)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的背景(3分)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除材料所述的因素外,民国初期(1912年—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还有哪些原因?(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本阶段基本任务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4分)

  42.(10分)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以寻求尽可能低的运作成本。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四 据《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泰晤士报》说,索马里、加纳、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垃圾倾倒场”。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据新闻报道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四,概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4分)

  历 史 试 卷 •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C A A D A A D D D C C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D D C A C C C C C D B B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D A B C C C A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20分)

  41.(10分)

  (1)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1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冲击传统的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1分)当时城市中存在着大量“不切于民用”的工商业现象,“世儒”因此主张对工商业一概抑制。(1分)

  (2)民国政府成立,产业革命正逢其时。(1分)原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分)

  (3)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展建设;政府领导经济建设;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答出2点给2分)

  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由于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等缺点,也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许多问题。(2分)

  42.(10分)

  (1)奴隶贸易;传教;殖民活动。(2分,任答两点得两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使世界市场完全形成。(4分)

  (3)表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金融组织成立;国际贸易体系建立(或国际贸易准则确立);国际分工(或跨国公司的出现)。(2分,任答两点得两分)

  问题:发达国家借着经济全球化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重污染企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2分)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参考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逸周书•度邑》记载,武王曾称赞周公为“大有知”,认为只有周公“可瘳于兹”,能够稳定周初的政局,因而主张“乃今我兄弟相为后”,而周公“恐,泣涕其手”,表示不能接受。下列史实与周公的做法相一致的的是(  )

  A、武则天代替儿子当上皇帝 B、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C、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D、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2、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郡县制 D、主张中央集权

  3、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形成(  )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

  C、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 D、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

  4、《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的财产须按其遗嘱处理;如 无遗嘱又无继承人,由其最近父系亲属继承;若无父系近亲可由同氏族成员继承。《十二铜表法》中这一规定是为了(  )

  A、维护女性公民的利益   B、保留有习惯法的内容

  C、给外邦人以适当的法律保障   D、限制高利贷的行为

  5、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协调了(  )

  A、大州与小州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南方与北方的关系   D、总统与国会的关系

  6、1852年,英 国驻广州商贸代办米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数十年之久,并且已经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商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B 、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C、 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D、 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7、抗战中,日军登陆金山卫,形势危急。蒋召集军官训话称,此地为国际观瞻所系,先总理陵寝所在,不可不守,各部队要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努力固守。由此爆发的战争是 ( )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

  8、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 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

  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科学社会主义 D、先进的生产力

  9、“今天是一九七九年元旦。我们代表祖国大陆的各族人民,向诸位同胞致以亲切的问候。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亲人无从团聚。所有中国同胞以及全球华裔,无不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这段文字应出自( )

  A、《国共合作宣 言》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九二共识”  D、《告台湾同胞书》

  10、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基本原则;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  )

  A、与发展中国家结盟 B、消除了意识形态因素影响努力

  C、拓展外交空间 D、突破了西方国家封锁禁运

  11、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贸中心地位

  B、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C、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D、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12、“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做作等风格。”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能体现上述风格的是(  )

  ①珐琅彩双环瓶 ②青花五彩碗 ③三星堆青铜礼器 ④江宁织造局云锦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据考古研究表明,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隋唐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而唐都长安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

  A、时代赋予坊市制度不同的内涵 B、历代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C、汉代的商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 D、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14、某学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5、“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16、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男女平等的社会状况 B、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D、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17、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 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

  ①立足于文明史观 ②正确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是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8、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19、18世纪早期一位作家在他著作中写道,有一个英国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B、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C、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D、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20、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 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 )

  A、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长 B、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C、标志资本主义大工厂制的建立 D、解决了私人工厂生产的盲目性

  21、美国著名史学家R.R帕尔默曾 说:“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

  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

  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推动帕尔默所论现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新航线的开辟 B、殖民扩张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工业革命

  22、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等地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而农田日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厂,必然之势也。”

  C、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D、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 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23、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旅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提倡国货对于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能起到关键作用

  ④作者的看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整体性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

  24、1913年,中国进口的各种机器总值仅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1.4%;但到1936年,已增至3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6.4%。其中来自英、日、美、德的纺织机械和电力设备名列前茅。究其原因是(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提供了有利环境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辛亥革命扫除了发展的障碍

  D、中国已广泛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25、(14分)城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中国“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不同时期的城市折射出当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有3个,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至100万之间。与之相比较,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人口规模要小得多。……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整个西欧地区,只有巴黎、科隆和伦敦三座人口超过5万的大城市。那些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城市,……都不过只有两三万人。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发展较之西方乃至世界可谓是一枝独秀。

  ——张冠增《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业垄断》

  材料二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族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更强大的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材料三 :《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 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 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 3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耕文明发达的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一枝独秀”的原因。( 6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影响中国城市发展的因素。(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4分)

  26、(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交流: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生物交流开始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 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80年代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80%

  18世纪初 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摘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哥伦布交流”。(10分)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一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2)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16分)民国时期存在三大财团:华北财团、江浙财团、华南财团,其中江浙财团资本最为雄厚、所属工商金融机构最多、与政权的联系最为紧密,所 以在民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产生、发展与衰弱,在民族资产阶级中极具代表性,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中国遭受的曲折与困境。

  材料一 :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晋商”,也有“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郎咸平《天下宁波帮:诚信、团结、现代商业意识》

  材料二 : 江浙财团最早的雏形是宁波商帮。“宁波帮”源于宁波而成于上海。鸦片战争后,宁波人开始向上海进军,最初主要从事商业、沙船运输业和钱庄业,19世纪晚期随着西方经济的进一步入侵,“宁波帮”又向近代工业企业和新式银行扩展,在这一过程中,“宁波帮”还扩展该帮成员,其联络对象由宁波籍扩大到浙江、江苏籍,甚至包括安徽籍,因此“宁波帮”演变扩大为“大宁波帮”——“江浙财团”。 ……至中华民国初期,江浙籍人士控制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重要的力量,江浙财团至此正式崛起并达到鼎盛时期。

  材料三 :“江浙财团”投资人和主办人大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有些是北洋时期的军阀官僚,出身于买办,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少集团带有较浓厚的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倾向,但其民族资本成份则是主要的。其代表人物曾表现过一定程度的反帝﹑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积极性。三十年代随着日本入侵的威胁日益临近,国民政府对经济的统制程度日渐加深,至1935年时,全国2566家银行有1971家被国民政府控制,江浙财团在经济上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它们中许多银行和企业被兼并﹐逐步地沦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附庸。这种局面的形成,标志着江浙财团开始瓦解。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近代“宁波帮”和传统商帮的区别,概括其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浙财团”在近代崛起并达到鼎盛的政治因素?(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C D B B D A D D C B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A B C C B D B C D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计52分)

  26、(14分)(1)原因:政治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保障;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宋元时期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6分 )

  (2)①政府行政控制较强;

  ②中国城市发展缺乏法律的保护;

  ③官营手工业垄断;

  ④国家实行专卖政策。 (4分)

  (3)现象: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西方国家,与西方差距较大;

  本质:反映了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远强于农业文明。(4分)

  27、(22分)

  (1)评价:促进了物种的相互交流,改变世界的生态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促进了人口的交流,但也改变了部分地区的人口结构(印第安人锐减);使文明区域分散、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10分)

  (2)观点:

  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观点2分)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10分)

  观点二:工业文明 给社会带来福祉。(观点2分)评析: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10分)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观点2分)评析: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 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10分)

  (论述方面: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6分, 语言方面: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2分)

  28、(16分)(1)区别:近代宁波帮不与官府结合,突破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2分)兴盛原因:引进西方工商理念;具有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宁波地方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和商业传统(6分)

  (2)崛起原因:①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③辛亥革命后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的热情;④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⑤群众性的反帝斗争以及实业救国等口号的推动 。(答任四点即可得8分)


春季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卷题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

2.高一第二学期政治期中复习不定项选择题

3.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卷

4.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5.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416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