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高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

淑航分享

  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里的重要题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一)

  我的妻子不是农村人,她一生受到的是和农村文化截然不同的教育,所以与乡村的文化和习俗,她是坚决地格格不入。每次回家,打算着初六返回,初二她便焚心地急。今年过年,我独自同孩子回了,长途客车颠到镇上时,我问孩子:“见了奶奶你怎么做?”“让奶奶抱。”“说啥?”“说奶奶好,我想你。”“还说啥?”“说妈妈上班回不来,妈妈让我问奶奶好。”

  这就到了镇上。镇上依如往年,商店的门依然开着,仿佛十四年未曾关过。我拉着孩子下了汽车,四顾着找寻,除了夕阳的光照,便是摊贩收货回家的从容,还有麻雀在路口树上孤独地啁啾。没有找到我的母亲。

  孩子说:“你不是说奶奶在车站接我吗?”

  我说:“奶奶接厌了,不来啦。”

  我牵着孩子的小手,背着行李从街上穿过。推开家门的时候,母亲正围着那条围裙,在房檐下搅着面糊。孩子如期地高唤了一声奶奶,母亲的手僵了一下,抬起头来,欲笑时却又正色,问,就你和孩子回来了?我说孩子他妈厂里不放假。母亲脸上就要润出的喜红不见了,她慢慢走下台阶,我以为她要抱孩子,可她却只过来摸摸孩子的头,说长高了,奶奶老了,抱不动了。

  到这时,我果真发现母亲老了,白发参半了。孩子也真的长高了,已经到了奶奶的齐腰。我很受惊吓,仿佛母亲的衰老和孩子的成长都是母亲语后突然间的事。跟着母亲,默默地走进上房,七步八步的路,也使我突然明白,我已经走完了33年的人生。

  我说母亲,“你怎的也不去车站接我们?”

  母亲说:“知道你们哪天哪一阵到家,我就可以在家给你们按时烧饭了,不用接了。”说话时,母亲用身子挨着她的孙子,问:“在家住几天?”

  我说:“过完正月十五。”她说:“半个月?”我说:“十六天。”“当兵十多年,你还从没在家住过这么长时间哩。”母亲这样说着,就往灶房去了,小小一阵后,端来了两碗鸡蛋面汤,让我和孩子吃着,自己去包了饺子。接下来,就是帮母亲贴对联,插柏枝,放鞭炮。

  鞭炮的鸣响,宣告大年正式开始了。

  夜里,我抱着睡熟的孩子陪母亲熬年,母亲说了许多村中的事情,说谁谁家的女儿出嫁了,家里给陪嫁了一台电视机;村里哪个人刚四十岁就得了癌症,话到这儿时,母亲看了一眼桌上摆的父亲的遗像。我便说娘,你独自在家寂寞,同别人一道,来回跑跑身体会好些。

  母亲说:“我都试过,那些全是假的,信不进去。”

  两人当下无话,夜也深了。来日,我早早地起床,放了初一鞭炮,领着孩子去村里看了几位老人,回来时母亲已把我的提包掏空又装满了。

  她说:“你明天领着孩子走吧。”

  我很疑惑:“走?我请了半个月假啊。”

  母亲说:“你走吧,过完初一就过完了年,你媳妇在外,你领着孩娃回来,这是不通道理的。你孩娃和孩娃妈,你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过年咋样也不能分开!”

  我坚持着:“过完十五再走。”

  母亲怒了:“你要是不孝子,你就过完十五走。”

  一夜无话。来日母亲果真起床烧了早饭,叫醒我和孩子吃了,就提着行李将我们送往镇上了。

  这个年,前计后算,也才满了一天,且走时,母亲交代,说明年别再回了,外面过年比家里热闹。

  10.结合上下文,说说文章第一段写自己反复提醒孩子见了奶奶要说什么有何作用?(3分)

  11.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12.请具体分析“妻子”在行文中的作用。(4分)

  13.结合全文,简析母亲形象。(4分)

  高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

  10.①从对话内容看,表现了孩子与奶奶之间的陌生,也说明好久没回过老家;②从结构上看,与下文“孩子如期地高唤了一声奶奶”形成照应,“妈妈上班不回来”也为劝儿离家埋下伏笔。(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

  11.①采用神态描写,“润出的喜红不见了”表现了母亲由开始的欢喜瞬间变为失落而又非常克制的心理;②采用动作描写,“慢慢走下台阶”“摸摸孩子的头”,写出了母亲沉重的心情以及对孙子的疼爱;③采用语言描写,“说长高了,奶奶老了,抱不动了”,一方面写出了随着岁月流逝,客观上孩子长高母亲老去的事实,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母亲想亲近孩子却又有点隔膜的复杂心理。(手法每点1分,具体分析准确每点1分,答出两点给满分)

  12.①文章开头就从“妻子”写起,说她“与乡村的文化和习俗”“坚决地格格不入”而不愿回家,才会有教孩子说“妈妈上班回不来”的善意谎言。②中间母亲由喜悦转失落与是听到儿媳没回家引起。③最后母亲劝儿回家,也是担心孩子在家呆久了会与媳妇关系不睦。④“妻子”在文中没有正面出场,属于虚写人物,但全文始终围绕着媳妇的存在而展开,“妻子”具有暗示主题的作用。(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

  13.①勤劳。知道儿子一家要回来就忙着准备各种吃的。②孤独寂寞。丈夫去世,儿女远离,在情感上无法用忙碌来转移自己对丈夫的怀念与对孩子的思念。③善解人意,深爱儿子。看到儿媳未回,就怀疑小两口关系不和,深怕儿子在母亲与老婆之间左右为难,最后以“怒”的强硬方式劝儿离家,完全是为了儿子的安宁而牺牲自己与儿孙难得相聚的天伦之乐,这是一个母亲最深沉的爱。(第一、二点各1分,第三点2分,若无具体分析,酌情扣分)

  高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二)

  ①村庄真是一个固执的地方,多少代就在那里矗立着。而且村庄自信,从村庄走出的人,无论走多远,有了多大的变化都还会回来看她。而远走的人,无论去了哪里,梦里都还是村庄里的人村庄里的事。

  ②春节在家时,有一天儿子对你说,爷爷的手工面真好吃。儿子去老人的锅里给你盛了一碗。你怔怔地捧着,自己就是吃父亲的手工面长大的啊,现在自己的孩子也喜欢上父亲的手工面了,想起自己在城里馋时去吃街上的手工面,父亲的手工面才是最最好吃的啊。你的泪掉在了碗里。

  ③走在流浪途中的人最频繁想起的一个词,就是“村庄”。那个在某棵树下埋着自己胞衣的地方是永远忘不了的。那里才是你最终的灵魂,才是你灵魂的栖息之地。是又一次远行,背起行囊就要回家的时候你忽然地想起村庄,忽然想起“温暖的村庄”这几个字,你对村庄的温暖有了一种疼痛的体味。当脚步踏在村口的时候你的心悸动起来,那是一种远行,带着一种漂泊,一种苦寻的远行。你在村口闭上了眼睛,真的,一刹那,你竟然不敢大睁着眼睛去看自己的村庄。但你还是睁开了,你实在想看看想念中的村庄,永远系着你灵魂的村庄。树叶在你离开时才刚刚成片,才刚绽出一年的旺盛,现在竟然也开始落了。时光真是无情,时光真像一把锋利的钳子,再坚硬的钢丝也能铰断。妻子和两个孩子站在胡同口,你看见他们了,他们手拉着手看你慢慢地走近。妻子牵着他们的手不让他们跑,你悠然看见孩子们长高了。时光也真是有意思,女儿的辫子撵上妈妈的长了,儿子在用一双孤疑、期盼又调皮的眼神看着你。

  ④村庄是很大的,要真正走遍村庄也是不容易的,村庄好像是让你永远都不会走遍的,你长到八十岁,回头一望,你真的会有没有走过的地方,没有去过的人家。其实这就是村庄的阔大,村庄给你的念想。村庄是太大了,多少年多少代她生长了多少树多少庄稼,衍生了多少人,养过多少鸟多少牲畜,建起了多少房子,多少人走成了多少路,你怎么会把村庄走遍呢?其实,村庄是很小的,抬一抬腿就到头了,村庄就是巴掌大的一个地方。只是那巴掌一握就会把好多游子,把好多时光,把好多的梦,把多少年庄稼的长势握在手里。

  ⑤你现在又离开村庄了,你又天天走在城市的大街上。有一天你又站在阳台上,你遥望着村庄,你忽然又想起“温暖的村庄”了,你想起了一棵孤独的坟树,坟树下的母亲,坟树上留恋着悠然盘旋的鸽子,坟树,其实是你最大最痛的怀念。你想起一生都守在村庄的父亲,你想应该让父亲来这个城市走一走。站在窗口忽然想,让父亲来看看城市的成长,城市的模样,让父亲也站在楼上望一望他住了一生的村庄吧。

  ⑥你的心已经跑回村庄。

  ⑦村庄永远固定地在那个地方等你。

  (选自《散文百家》2007年第07期,有删节)

  8.总观全文,“村庄”具有哪些特性?(4分)

  9.第③段说到离开村庄的人对村庄的温暖有一种“疼痛的体味”,这种“疼痛的体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0.末段“村庄永远固定地在那个地方等你”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1.文章的标题是“温暖的村庄”,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高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

  8.(1)村庄“固执”而“自信”。(2)村庄的事物让人感觉很温暖。(3)村庄是灵魂的栖息地。(3)村庄“很小”又“很大”。(4分,1点1分)

  9.远行的人经历了远离,感受到了一种漂泊、苦寻的苦痛;(2分)因牵挂亲人感到时光飞逝的无情;(2分)回家之时,蓦然回首,感受到了久违家乡、久违亲人之痛。(2分)

  10.首尾呼应,“永远固定”照应了开头村庄的“固执”“自信”;强化主旨,村庄对游子不离不弃,永远是游子的心灵家园(灵魂栖息地)。(1点2分)

  11.“温暖”从触觉的角度(或“用通感手法”)形象地写出村庄的特点,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温情;“村庄”义兼虚实,既是生养之地,又是心灵的家园,表达作者对村庄怀有一种依恋之情。(1点3分,特色2分,简析1分)

    35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