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丽仪分享

  高三的上册期末考就要来了,历史往年的期末试卷大家都做了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试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3、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写到:“科举考试制度还有另外一面,由于它是以只承认一家之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以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舰出现时中国陷人困境的一个原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科举制度的存在导致中国落后挨打 B、独尊儒学始终禁锢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C、八股取士束缚了明清进步思想的发展 D、儒家学说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顽固落后

  5.下图所示外事活动表明,中国

  1942年2月,蒋介石发表《告印度人民书》,呼吁英国政府尽快赋予印度国民政治上的实权;

  1942年10月,中国政府促成越南革命同盟会建立,公开支持越南独立运动;

  1943年11月,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上提出支持朝鲜、越南等国独立,罗斯福均表示赞同。

  A.赢得了对日作战的决定性胜利 B.与亚洲各国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

  C.力图获得国际支持重塑大国地位 D.取得了重建亚洲秩序的主导地位

  6.《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B.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C.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

  D.发射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

  7.右图是《中日GDP发展对比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B.二战失败并未给日本经济造成影响

  C.因““””的发动,日本GDP超越中国

  D.改革开放后,中国GDP一直领先于日本

  8.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的商品总量、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在T和V比较稳定时,该方程式能够用以解释

  A.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B.英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C.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

  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9.1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这是日本第一部译自外文的人体解剖学书籍,“解体”也是中国医学名词的鼻祖。以《解体新书》的出版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心的群体。这说明

  A.日本近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紧密结合 B.近代医学体系在日本开始形成

  C.日本“脱亚入欧”采用荷兰模式 D.日本闭关锁国未能阻挡西方文明的传入

  10.俾斯麦考虑的德意志型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德意志政体融合了几大阶级之间的矛盾B.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C.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在德意志创建 D.英国式君主立宪制最适合德意志

  11.1876年12月法国新任命的内阁总理茹尔•西蒙在两院亮相,当他站在众议院的讲坛上时,他先是大声标榜:“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继而又小声补充道:“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当他站在参议院的讲坛上,他先是低声说道:“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然后又立即拉直嗓门表白:“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西蒙这样说,折射出当时法国

  A.总理与皇帝共掌行政权 B.保守派与共和派斗争激烈

  C.共和派在两院都占据压倒性优势 D.议会两院的政治立场已趋向相同

  12.美国《人人》杂志社在1908年列举了黑幕揭发者的成就:……广告基本真实,食品和药物掺假将冒更大的风险;旧时政治老板风光已不再了;各州和各城市都在致力于廉政建设;人们开始提名自己的候选人;儿童在法庭上获得美好童年,弱势群体获得保护;公众资源得到了保护。材料表明美国进步运动实际上是

  A.限制垄断资本家掠夺公众资源的运动 B.揭露社会黑暗和反腐败的运动

  C.自我调整和完善社会内部机制的运动 D.促进民主和保护儿童权益的运动

  13、15世纪末,下图中卡里库特的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这位航海家是

  A.达•伽玛 B.迪亚士 C.麦哲伦 D.哥伦布

  14、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 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15、“引起我们注意的还不仅是资本数额的巨大……同时还有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由此可知材料作者的意图是

  A.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 B.用这资本输出替商品输出

  C.用垄断组织代替自由竞争 D.用国家垄断代替私人资本

  16、以下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

  ②“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

  ③“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④“责成每一个粮食所有者,必须在本法令公布一周内,把超过播种田地和自己到下次收获前的定额消费量的全部余粮呈报交售。”

  A.②④③①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17、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新政

  ①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②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③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 ④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

  18、“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当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此时西方“重建”和“恢复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包括

  A.马歇尔计划实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C.“新经济” 的出现 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①在国际经济贸易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建立 ②成员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③成员国社会制度不尽相同 ④美国都是重要成员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

  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一体化 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D.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试卷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2分,第25题12分。共60分。

  21、(12分)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和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代的)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就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执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1787年宪法想象成定义一些封闭的“权力圈子”。对于各州权力,这些“圈子”规定了限制范围:在圈内的权力是被禁止使用的,所有在圈外的权力则被假设允许使用。对于联邦政府,这些“圈子”则规定了授权范围:只有在圈子内的权力是被允许使用的,凡是在圈外的权力都被假设为无效而受到禁止。

  ——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

  材料三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

  ——丁建宏《德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是如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权限的? (2分)分析其作用。(2分)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美德两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

  (3)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各国国家结构形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22、(10分)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钢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

  产品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度 7.9 219.5 1144.6 514.9 27.8 144.8 65.2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5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钢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的表格,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1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1分)

  23、(14分)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

  ——《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

  材料三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四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原因。(2分)

  (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联性。(2分)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2分)

  (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4分)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建交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2分)

  24、(12分)新航路开辟前后人类之间的联系经历了从彼此孤立到相互依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特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四 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刘芃、朱汉国 《历史学习精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1分)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新航路开辟,论证材料四的基本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8分)

  25、(12分)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

  极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四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2分)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例说明。(2分)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1分)并指出美国推行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2分)

  (5)综合上述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1分)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ABACC BAADC BCADC DCCCA

  二、材料解析题:

  21、(12分)(1)规定: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2分)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政治局面。(2分)

  (2)特点: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1分)德:普鲁士在帝国联邦中占主导地位。(1分)

  背景:美:松散的邦联体制不能巩固革命成果,促进美国发展。(2分)德:普鲁士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与帝国的建立。(2分)

  (3)因素:历史传统;基本国情等。(2分)

  22、(10分)(1)特点: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1分)

  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3分)

  (2)问题:工业化水平尤其是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分)

  (3)战略:制订“一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国际因素: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斯大林模式的影响。(2分)

  (4)起步落后,艰难发展。(1分)

  23、(14分)(1)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2分)

  (2)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出兵朝鲜,继而侵略中国。(2分)原因:吸取历史教训,维护国家安全;中朝两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2分)

  (3)“求同存异”。 (2分)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开创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2分)

  (4)“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2分)

  (5)逐渐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调和平与发展。(2分)

  24、(12分)(1)主要动机:获得贵重商品。(1分)

  (2)特点:以欧洲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分)原因: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2分,任答2点得分)

  (3)互通有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与文明的成果相比,罪恶无法避免且是次要的。新航路开辟后的交流加速了人类从传统的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思想解放等。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共8分)

  25、(12分)(1)观点:苏联扩张引发冷战。(1分)

  分析:冷战是美苏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冲突的结果。(2分)

  (2)特征:外交和武力相威胁(或缓和与紧张相交替)。(1分)

  因素:美苏力量均势;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2分)。

  (3)理由:朝鲜半岛分裂;新中国优先重工业,一边倒外交。(2分)

  (4)目标:称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1分)

  条件: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2分)

  (5)认识:把握机遇,增强国力;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1分)


猜你喜欢:

1.往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真题

2.高三期中历史联考试题及答案

3.2017届高考文综历史测试卷答案

4.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5.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

    374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