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哪些

巩诗分享

  从小到大我们一定看过许多如“拿破仑”、“珍珠港事件”等关于世界历史题材的书籍和影视作品,然而,这些历史题材的作品是历史的本貌吗?真正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学习方法,欢迎参考借鉴。

  学习历史的攻略

  历史学习的难点及对策

  1.难在记忆——内容繁多,难理头绪,记不住,容易忘。

  具体对策:硬背不如巧记,贵在每日坚持,切忌考前突击。

  2.难在答题——题能看懂,答案难做,容易失分。

  具体对策:“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

  “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3.难在复习——书有几本,题海无边,难以入手,效率不高。

  具体对策:文明史,历史复习的新角度;

  专题化,历史考试的总趋势;

  重基础,体现基本能力要求;

  重现实,适度结合热点命题。

  学好历史的技巧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觉得历史很难,学习很苦,从而把学习历史看作一件苦役,那么只会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

  其实,历史本身是很有意思的学科,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传说、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这本身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2.要学会使用课本

  要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着重掌握重点内容,只有把握了重点,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对于课本知识,我们大家要学会分类学习。

  3.要学会“阅读”

  要学好历史,就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才能取得课堂的主动权。同学们在上课时跟着老师给你启示,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等,同时大家也要养成圈点批注,做简要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4.关注历史年代

  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

  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

  5.整理历史知识

  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6.温故知新、勤于思考

  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很有必要,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会掌握巩固知识的技巧———“巧学”

  (1)及时巩固训练。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习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总体复习。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习及总复习便会化难为易。

  三步征服历史

  第一步识记:解决历史问题的基础

  1.梳理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整理历史大事年表。

  2.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重点记忆:

  (1)史实(事件内容):包括事件的名称、发生地点、主要人物、作品名称等(选择、填空),要求能用间简洁的语言对事件进行描述(简答、论述)。

  (2)史论(事件分析):

  ①事件产生的原因:

  根本原因:阶级斗争、经济发展、政治体制等深层次成因;

  直接原因:某一表面具体事件或称为导火索。

  ②事件转折点:大事件中关键性的小事件,及其意义。

  ③事件的结果:把握事件结果的性质,关键动词和对象。

  (3)史观(客观评论):

  ①事件的历史背景:对某事件发生之前的历史环境进行分析,一般可从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思想文化背景、国际关系背景等角度出发,分列要点进行记忆和阐述。

  ②事件的历史意义/历史影响:结合重要历史事件结果之后的客观评价,进行分层次的记忆和默写,从而对某事件做出终极评价。

  ③事件的启示/谈谈你的感想:从众多材料中归纳出共同特点,得出具有概括性、一般性、现实性的规律,言简意赅,角度多样,答案不唯一。

  第二步理解:解决历史问题的模式

  1.比较分析能力:包括历史纵向(时间)比较和历史横向(空间)比较,训练历史现象的归纳和演绎能力。

  2.材料提炼能力:建立在严谨的审题习惯之上,要求快速确定材料信息中的关键词,并进行概括和转化。

  3.组织答案能力:确定论述中的关键动词、对象(名词)、性质(修饰词),用通顺、规范的历史语言,对归纳、理解、加工处理后的信息进行书写,力求层次清晰,逻辑严谨(标点符号、另起一行等技巧)。

  第三步应用:驾驭历史问题的能力

  主要针对开放性主观试题、新形式题型,往往要求结合实际经验,做出感想。

  写作前必备步骤:

  1.审清题意,选好论述角度;

  2.根据固有知识(记忆)和即时信息(材料),列出论述关键词,分好语意群。

  3.用历史行为动词、性质修饰词和对象名词组织出语句。

  4.概括和归纳,点明历史规律,得出一般性结论。

  历史解题套路: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

  1.问原因类客观题

  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

  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军事原因

  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

  2.问背景类客观题

  背景=原因(为什么)+条件(有什么)

  如: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3.问意义类客观题

  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

  如: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4.问影响类客观题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对自身的影响+对他人的影响

  5.问评价类客观题

  评价人和事的方法: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

  既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局限。

  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好多同学觉得历史知识很难记,今天师姐给大家总结了六种记忆方法:

  1.顺序记忆法

  就是按照事件本身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这种记忆法最为普遍。

  (1)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

  1915年,意大利参战。

  1916年,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1917年,美中参战;俄国革命。

  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2)例如如记忆“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 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掌握起义的背景;

  第二步,掌握起义的经过;

  第三步,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 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 进行整体把握,综合记忆。

  2.归纳记忆法

  (1)可以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进行归纳

  例如:近代前期西方列强连续发动的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5次事变、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4次重大远航等。

  (2)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

  例如: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被害、“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

  3.规律记忆法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来记忆。

  例如: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英国、法国、美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是:反动的政治统治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起来推翻反动的政治统治。

  而三国的革命,又都有导火线、爆发标志、主要领导人、文件的颁布等。在发展资本主义方式上,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完成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则是通过完成国家统一来进行的。

  4.比较记忆法

  将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

  例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德、意统一的相同与不同的比较。

  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等进行比较,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5.图表记忆法

  一些历史知识可以通过画图表的方式进行记忆,效果较好。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变法时, 可把所有改革变法方面的历史知识, 按照先后朝代及年代的历史发展顺序,列成表格形式进行集中归类。

  此表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朝代、时间、人物、改革或变法内容、影响及意义等。

  6.联想记忆法

  就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想到已知的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

  例如: 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中的《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知识结构可以这样联想:俄国废除农奴制:俄国盛行农奴制,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农奴暴动频繁,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必须出锭赎买。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7.顺口溜记忆法

  如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 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连缀成篇,既朗朗上口, 又增加知识点趣味性。既好背诵又容易掌握, 自然会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把一些繁杂的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容易记忆。

  最后师姐觉得不管是方法还是技巧,这些都是建立在你需要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是试图走捷径,要踏实地一步步来,才能更有效的得到提高。

  历史学习方法小结

  学习历史有阶段性

  高三的历史学习和高一高二很不同,等你上了高三你会发现,它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复巩固的过程。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实的基础和"历史基本功"。

  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识的广度。

  你会发现语文水平的高低和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历史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你多读一些课外历史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建立自己的一套历史观和世界观。

  这些东西对你的影响可能不会马上体现在分数上,但上了高三以后你会发现它们太重要了。

  抓住课堂

  要说实在的东西,课堂是很实在的。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聪明的理科生不听课,照样可以考好;但是一个文科生如果不听课,他什么成绩都别想拿到。

  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我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把你理解的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大致构建出来,充分去领会书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框题是为了说明什么;

  然后在听课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听课笔记,课后再与参考书上的知识重点、知识框架进行对比补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充分利用老师

  每一个历史老师对历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他们也都是经历过高考的。你可以主动地和老师交流你对历史问题的观点,从老师的回应中吸取对你有益的东西。

  史实问题和思维问题——两大关键

  你会发现我们做历史题,做来做去无非就是考察两个问题:要么是史实,要么是思维。

  史实问题通常就是要考你的记忆,比如:法国大革命什么时候爆发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实,你必须非常熟悉和了解,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记忆。

  记忆史实其实并不是什么痛苦的过程,重要是要对历史抱有激情和信念。最终你会发现一切都不难,就像你不会忘记家里的门牌号和好朋友的电话号码一样。

  同时,你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帮助记忆,比如,我就是用"工程队"三个字来记忆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关注工人阶级,忽略了广大农民;程(城)——把城市作为重心,不符合中国国情;队(对)——斗争对象指向资产阶级是错误的"。

  思维问题考察的是你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说我们见到"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索"这样的字眼,那么这道题应该就属于是考察思维的。

  这些问题通常是选择题里比较难的部分,但其实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通常是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或者本质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根本原因”通常看起来和该历史事件的关系并不明显;

  "直接原因"通常是经过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能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关联性非常强;

  "导火索"通常都是一个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会和历史发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是国王召开议会企图征税等;

  "主要原因"是最难的,有时它是直接原因,有时是根本原因,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内部逻辑,通过对比来决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哪一个因素才是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

  思维的锻炼要靠大量做题和有效总结来实现,这一点也是积累的过程,上了高三老师也会经常给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会有提高。

  掌握一套既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

  历史学习里面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条"或"两条"来总结,比如:

  了解一个事件我们通常是从"背景(原因),内容(经过),影响和意义(结果)"来记忆;

  分析问题我们总是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来思考;

  分析背景时我们会分"国内环境,国际环境"来进行;

  评价意义时我们有"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两个方面。

  你在答大题时会轻松地发现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帮助你理解题目和入手分析。至于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学习中很容易地提炼出来,或者我建议你可以看《高中历史学考必备手册》最后一部分谈到的一些学习历史的思维和方法,都非常实在和具体!

  宏观地学习历史,形成知识网络

  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历史很烦琐,细节很多,有没有什么主线可以把它们串起来?

  当然有!你可以适当地进行发散思维,把历史事件串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受课本的限制),比如说把一整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整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理解和思考,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你的历史知识非常有条理,不光可以从宏观上解答很大的问题,也可以随便拿出一个部分进行微观细致的分析,这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说"绝学无忧"了。

  比如说在我脑海里,整个历史是由中国史和外国史构成的,中国史里又分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这一阶段整体由四次大型侵华战争(鸦片战争,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三次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组成,期间经济方面的显著特点是自然经济开始阶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形成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和实践(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历经四次大型论战(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守旧派,革命派与保皇派,问题与主义)……

  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被我这样拿出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再细到每一个事件和人物都是如此,所以这应该是你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410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