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怎样才能学好初中历史

巩诗分享

  初中历史知识还是比较有趣的,但是想要学好历史靠死记硬背很难,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就越觉得很多历史知识混淆在一起,经常搞错。那么怎么才能学好初中历史呢?

  学好初中历史的方法

  一、要学会使用好课本

  初中的历史比较简单,但要想学好却也不容易。目前使用的历史新教材,课本知识容量不大。首先要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一般说历史课本的每一课通常分为几部分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都在这一部分,因此同学们应该对该部分进行精读,着重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要学会分析这一部分哪些是重点,那些不是重点,哪些内容是要求一定要记住的,哪些内容属于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点,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此外,课本有些内容是用小字印刷的,这部分内容不是课本的主要内容,编排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同学们的知识面,不一定要记的,但是同学们可以阅读,最好结合课本的大字不分来看。有时候我们要理解教材的内容,就要借助这些小字部分。还有一部分内容,它们不属于阅读的范围,但他们却有助你只是的提高和思维的拓展,这部分就是课本中涉及到的练习题。比如,七年级第一课就有“请你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如何渡过”这道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不仅要运用历史知识,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知识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做这类的题目一方面可以巩固自己的知识,还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因此,对于课本知识,我们大家要学会分类学习。

  二、要学会“阅读”

  要学好历史,就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才能取得课堂的主动权。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就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上课时,老师带领大家读书学习,通常老师已经有层次性、针对性地设计了问题来启发我们大家什么内容须详读精思,什么内容要略看了解,什么问题要边读边想,什么问题要读后再想。因此同学们要跟着老师给你启示,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等,同时大家也要养成圈点批注,做简要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课文中绝大部分针对历史名词、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资料补充,部分不带星号的引言或插图等,只要快速扫描略看即可,而诸如历史事件的起因、进程、影响,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人物,重要的历史资料、历史插图等重难点知识,就要求大家详细阅读、认真思考。这样天长日久的训练,同学们不仅会合理利用、科学分配课堂时间,还能养成快速读、会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为日后自学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做到“善思”和“乐思”

  《论语》里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我们在学习中做到学思结合。爱思考、会思考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同学们要在课堂上利用老师给的思考的机会,培养多种思维能力。

  层次一。要会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逐层深入,学会顺着历史线索寻找事情的前因后果,以此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学“美国的冷战决策”时,可以将其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什么是美国的“冷战”政策?(2)美国为什么要(1)实行“冷战”政策?为什么能够实行“冷战”政策?(3)“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彻悟,更是思维的启迪。长期如此的训练,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层次二。要鼓励自己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训练我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外国的教育家曾提出:“只要学生能提问题,就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因为发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体现。老师在教学中会鼓励大家质疑,要求大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评价、定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生从中可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在讨论美国南北战争时有同学就提出“如果当时有其他的办法能缓解当时美国的状况,林肯会怎么做?那么美国的今天又会是什么样子?”

  实践证明,勤学善思,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知识的系统、归纳、判断、评价、分析、总结的能力会逐渐增强。学会思维就等于找到了获取知识的金钥匙,自学能力也会增强。

  四、学会掌握巩固知识的技巧———“巧学”

  1、及时巩固训练。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习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总体复习。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习及总复习便会化难为易。

  横向联系的学习方法既要体现在总复习中,也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学习训练过程中。老师每讲到一个可以类比的历史知识时,大家可以跟着老师的提示回忆所学的相同、类似的历史知识,然后加以分析对比,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如讲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时,就可以表格的方式把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加以对比,分析出异同,在分析对比中,悟出掌握知识的要领,这样多次训练、引导,学生就会掌握联系对比的记忆方法。

  初中历史的解题难点和解题技巧

  1.难在记忆

  内容繁多,难理头绪,记不住,容易忘。

  具体对策:

  硬背不如巧记,贵在每日坚持,切忌考前突击。

  实用举例:

  ①奇数法记年代

  1911辛亥革命、1913二次革命、1915反袁斗争和新文化运动、1917张勋复辟、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成立

  ②中外史对比法

  1939--1945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

  ③因果推导法

  市场(根本)——走私鸦片——销烟(直接)——鸦片战争

  ④浓缩转化法

  戊戌变法——“变”(政治:君主立宪;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2.难在答题

  题能看懂,答案难做,容易失分。

  具体对策:

  “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

  “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实用举例:

  太原市中考《文综卷·历史部分》的三道题目解析。

  ①列举:周恩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件事(3分)

  1927:领导南昌起义;

  1935: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正确主张;

  1936: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叙述要简单、准确)

  ②材料解析:大国崛起的共同原因?(2分)

  将材料中的语句加以概括和转化出对内改革(依据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对外学习借鉴他国经验两方面即可,不要直接摘抄。

  20世纪最后30年的时代特征?(4分)

  应包含政治(总趋势——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特点——美苏争霸到多极化)、经济(知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科技(高科技为主、第三次科技革命)、思想文化(多元化)。

  3.难在复习

  书有几本,题海无边,难以入手,效率不高。

  具体对策:

  文明史,历史复习的新角度;

  专题化,历史考试的总趋势;

  重基础,体现基本能力要求;

  重现实,适度结合热点命题。

  实用举例:

  ①2007年高考的一道选择题引发的争议;

  谥号、庙号、帝号、年号的差别——文科更注重积累。

  ②《大国崛起》热映引发的出题热;

  从整体设问:共同原因、经验、共同目标、启示等;

  从单个国家设问:如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影响(启示);

  关系:个别原因已包含了共同原因。

  ③文明史观在命题中的体现和做题的要求。

  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命题更关注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大事件,如生产工具变革、三次工业革命等。

  4.历史解题: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

  ①原因类问题

  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

  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军事原因

  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

  ②背景=原因(为什么)+条件(有什么)

  如: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③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

  如: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对自身的影响+对他人的影响

  ⑤评价人和事的方法:

  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

  既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局限。

    416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