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六年级方法>六年级语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理想的风筝课文

嘉馨分享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课文的写作特点是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学习啦为六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理想的风筝》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qiáo]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圆木拐杖支撑着。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枝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gěnɡyè),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亲切、大声地说:“好!好!”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简单的“豆腐块儿”,有长达丈余的蜈蚣(wúgōnɡ),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piān)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理想的风筝》课文解读

  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选编这篇课文,首先是要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其次是学习本文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表达方法。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难点是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理想的风筝》课文生字词

  喇:lǎ

  〔喇叭〕a.一种管乐器,铜制。b.喇叭筒状,有扩音作用的东西,如“汽车喇喇”〔喇嘛教〕佛教的一派,传播于中国藏族、蒙古族地区。〔喇嘛〕中国藏语,喇嘛教的僧人,原意“上人”、“师傅”。

  笔画数:12;部首:口

  造句:学校的小喇叭每天中午都播放孩子们喜欢的节目。

  穹:qióng

  隆起:穹隆。天空:穹苍(天空。亦称“苍穹”)。

  笔画数:8;部首:穴

  造句:千万颗明星布满整个苍穹。

  屁:pì

  从肛门排出的臭气:屁滚尿流。小,没有作用:顶个屁。胡说,没有道理的话:这简直是屁话。

  笔画数:7;部首:尸

  造句:敌人被打的屁滚尿流。

  擎:qíng

  向上托;举:擎受。擎天柱(喻担负重任的人)。众擎易举。

  笔画数:16;部首:手

  造句:他就是我们的擎天柱,是我们的主心骨。

  抻:chēn

  扯,拉长:抻面。抻长(ch俷g )。把它抻一抻。

  笔画数:8;部首:扌

  造句:抻住这根线,要不它会掉下来。

  天穹:天空。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哽咽: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倘若:表示假设。

  蜈蚣:节肢动物,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有脚一对,头部的脚像钩子,能分泌毒液,捕食小虫,中医入药。


猜你喜欢:

1.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长江之歌课文

2.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2理想的风筝

3.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课文

4.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孔子游春

5.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6.六年级下册语文《理想的风筝》教案

    3104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