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论文(2)

芷琼分享

  浅谈小学语文论文篇三

  一、充分认识各类型插图的教育教学功能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教学插图,有着独特的教育教学功能,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功能向学生实施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识字释词型的插图,具有看图识字的启蒙功能

  这类型插图多出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具有极其有效的启蒙作用。由于初入学的儿童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对于汉字的这种抽象的字形、字音、字义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儿童就可以借助认识实物图形,即可识字。如“北京”、“天安门”这些表示地点的名词,如“碧绿”、“金黄”、“雪白”这些表示实物状态的形容词等等,儿童通过看图即可识字了。由于图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某些字词的理解,用口头语言来叙述难以说清,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掌握。而把课文中的插图利用起来,结合讲解,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授《长城》一课时,理解城台、垛口、瞭望口、射口等词语时,因为学生没有亲眼看到过,讲起来还是不知道,把长城图景对照课文进行理解,不仅弄懂了词义,了解了作用,还把它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二)多幅连贯的连环型插图,具有揭示句段的诱导功能

  这类插图多出现在看图说话的练习题中。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文章的阅读分析,理解句、段的含义,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形象思维,对于有的句段或较浅显的词句,也不容易理解,待阅读句子后,再对照课文中的插图进行分析,句意就变得简单浅显了。如《詹天佑》一文,分析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使火车爬上青龙桥附近陡坡一段,“人”字形线路到底是怎样的?火车利用两个车头怎样拉、怎样推?过岔道口后怎样推、怎样拉?如何向前进的?利用插图,学生对这段句意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三)看图学文型的单幅插图,具有揭示课文中心的点晴功能

  如看图学文《八角楼上》、《艰苦岁月》、《赵州桥》、《马踏飞燕》等等。这些课文的插图,图意就直接表达了文章的主要部分,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在分析文章时,重视了插图在这方面的作用,就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概括分析的能力。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文中插图,画出了一位在大年风雪夜披着卷发、美丽可爱的小女孩,蜷缩在街上的墙角里,右手拿着一盒火柴,左手捏着一把正在燃烧的火柴,右上大半部分是由火柴光幻化而成。他被冻死时的美好想象:搂抱着他的慈爱的奶奶,那么幸福,美丽的圣诞树等等,从而让同学们知道,她对这种美好的想象在她所处的社会里是不可能有的,这只是幻想。但与她的凄惨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更显出她的命运的悲惨。同学们也懂得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理解到作者对这种不合理制度的不满,对穷苦人民的深深同情。

  二、采用有效方法和途径,发挥插图教育教学功能

  综上所述,插图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功能,但不等于说,教师仅仅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就可以。如何发挥插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作用,这是关系到教师如何运用插图进行教学的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

  (一)教学生学会观察插图的方法,做到“看”、“说”结合。

  第一步,要让学生了解图的大意,用图上画“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培养说话的完整性。

  第二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品质,培养说话的深刻性。

  第三步,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或先人后事,先主后次,从左到右等,培养说话的条理性。

  (二)图文对照,理解课文的方法,做到“图”、“文”结合。

  有课文单单看图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或单单读读课文也不能理解其中的难点。教师必须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才能深刻理解课文。如《马踏飞燕》单从课文的插图看,只不过是马蹄踩着飞燕而已,但通过读看结合,更能理解课文的用词遣句的艺术魅力,更能深刻理解马的飞奔神韵,更能显示中国人民的陶塑艺术之高超。再如:古诗《暮江吟》,学生对于“半江瑟瑟半江红”不易理解。教师利用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因为太阳已接近地平线了,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呈现出半江碧绿(瑟瑟的意思)半江红的景象。所以运用插图,可以使古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收到了以图悟文的作用。这里特别提出,这类插图往往是表现课文中之精彩部分的,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多阅读、朗读,以品尝课文的精神实质。

  (三)凭借插图,启迪思维的方法,做到“看”、“想”结合。

  思维是学生智力因素的核心,没有思维的智力,仅仅是一种本能行为。因此,教师凭借插图,启迪思维是教学的本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勇气。古人说:“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质疑是创新的前提。重求异,增添学生的创新灵感。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多向性的。学生便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求异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大特征进行训练,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总之,图文并茂教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教学艺术。它对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巧妙地加以实施,让其发挥独特的作用。


猜你感兴趣的: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毕业生论文

2.浅谈小学语文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3.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的论文

4.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5.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306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