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论文

芷琼分享

  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有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论文篇一

  《新课程标准》提出: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足以见预习的重要性。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也就是预习。预习是语文学习全过程中的第一环节,是学习语文新知识的起点。其最大的好处是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弄懂新课的内容和概念,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为教师上课做好准备。

  一、预习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预习—研习—复习,是学习过程的三个环节。预习是求知过程一个良好的开端,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预习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预习是学生能力的一种很好考验和锻炼的过程,在学生进行语文学科的课前预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结合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和学习方法,对于马上要接触的新知识进行提前了解,从而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首先,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乃至运用;其次,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先课前预习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如鱼得水,发挥自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点即通,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节省了教学时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课前预习要做到“三动”

  我们都清楚,新课改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学生调动起来。这里所说的“三动”是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三结合。

  1.“动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情感再现,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学生在朗读中把文章读顺时,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样容易让学生拓展延伸,既丰富了语言,又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动手”。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或有疑难问题出现。这要求学生做到三个方面:一是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排除阅读障碍。二是查找资料,解决疑难问题,及时了解课文作者及相关信息,这样不仅能丰富知识,拓展视野,还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动脑”。即学生学会思考。课文无外乎就是写人、叙事、写景、通过写人、事,说明简单道理,要想预习确实起到作用,还需教师正确引导。

  三、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著名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确实,对学生来说,读书不仅仅能学会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预习是一种最强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活动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综观国内外各种学习理论,无不强调“预习”这一环节。利用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四、预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加强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能力,培养自主预习的习惯,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有效地预习方法。正如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本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在学生教育上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身的技能,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语文学科语文预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终身语文学习能力的形成一定会有较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因此,预习这个环节不但不能淡化,而且要大力强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论文篇二

  1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主要是指学生提前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自我独立思考,初步了解、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并为教师的讲课做好相关准备。实际上,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更多的是起到指导、启发的作用,传授的主要是基本知识点和学习的方法,知识的掌握、深化、延伸与运用关键在于学生的不断学习、探索,形成知识的积累和丰富,而这其中自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著名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如何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最为值得探究的课题。自主学习是一种最强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老师的指导。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活动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新课标教学中,预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获得新知识的活动。例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就可以运用老师平时教给的方法或者运用工具书等去理解。扫清阅读障碍后再根据老师教给的分段方法理请文章脉络。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2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学习效率的提高、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关键在于理解、掌握新知识的真正内涵、重要知识点。在现实中,一个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位学生,而且每个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知识的盲点都各不相同,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掌握新知识的全部要领显然不可能。通过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前了解要学习的内容,确定其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并做好记录作为课堂听课的重点并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时听课重点突出,听课的效率显著提高。

  3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地位至上、权威性高,学生从属于教师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特征。学生缺乏应有的主体性和尊重是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根源所在。新课标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这一局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而课前预习就是新课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通过预习使学习提前进入学习的角色,对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全面的了解,提前解决知识的盲点和确定学习的重点,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如六年级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1)课前读一读:预习时要认真,要逐字逐词逐句地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如被捕前“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读者体会到什么?如被捕时“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说明了什么?法庭上“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又怎样理解?等等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2)课前想一想: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如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与末尾“妈,昨天是4月28日”;“有时候他留在家里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籍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和“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等等这样句子,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思维习惯。

  (3)课前写一写:写一写在课前预习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预习时要适当做学习笔记,把课文中好词语、优美句子抄写在课堂笔记上,主要包括看书时的初步体会和心得,要读明白问题的所在语言环境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归类等。

  (4)课前做一做:预习中,可以自己设置作业。让学生尝试做习题,如字:把本文的生字写在田字格本里,要正确、工整;词:把课文里的生词注拼音、查找工具书理解词义;句:找出课文里的修辞句子,用画线段的方法画出,想一想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手法;是反问句的改成陈述句等等。在课堂上,老师讲课时,加深领悟的能力。如果做题时出现错误,要想想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如果仍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逐步领会。

  (5)预习检查:课前光布置还不行,教师必须加强检查。不然学生预习积极性会削弱。通过检查后,才能了解学生预习效果,好的加以表扬、鼓励,让学生享受预习收获的喜悦,相信自己的能力,学生才能长时间保持预习的热情。

  4 有利于学困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基础不扎实、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方法不科学是诸多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这种困难的积累和扩大化带来的结果就是,课后作业时间增加、学习信心减退、厌学情绪滋生、学习成绩下降,进而陷入“恶性循环”的局面。要改变这种局面,无非就是要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增强自学能力、改进学习方法,在逐渐提高学习成绩个过程中树立和增强学习信心。从教学实践来看,加强课前预习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因为学生听课效率不高除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外,最主要的就在于其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了解、不理解,甚至不知所云。

  由于课堂效率的低下,那么课后作业时间的延长、知识盲点的堆积导致学习成绩的滑坡也就不足为奇。而通过课前预习,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进行学习、思考和研究,很多知识点其实在课前就可以解决好,那么课堂主要做的就是把预习中没有弄明白的地方或者不够明白的地方弄懂。更为重要的是,预习习惯的养成,还会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这正是学习所需要的。当然,在预习的过程中也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和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这是很重要的方面。

  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预习中,教师要做好学生预习的领路人,引导学生去开辟预习的广阔天地,感受预习的快乐,并在预习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能力,获取本领,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还要教会学生勤于思考,在反思中进步,并找到有效的预习方法使学生的预习思路逐步清晰,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3078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