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凤梅分享

  在中考成绩中语文的分数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同学们都会认真做好每一份中考语文试卷。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共12 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跻(jī)身 粗犷(guǎng) 呜咽(yān) 坦荡如砥 (dǐ)

  B.隔阂(hé) 贮(zhù)蓄 伎俩(liǎng) 咬文嚼(jiáo)字

  C.取缔(dì) 纤(xiān)细 赃(zōng)物 沤(ōu)心沥血

  D.提(tí)防 骄奢(shē) 蹒(pán)跚 浮想联翩 (piāo)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都去哪儿了》在唱响我们心灵深处温存记忆的同时,也让我们思索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B.学校对面三、四百米处一家网吧,有的学生考完试就来到这里“减压”,一些家长颇感担忧。

  C.中国有句古话:“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这是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人的痛切之言。

  D.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 ,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乌克兰暴发了近年来最严重的暴力冲突,基辅市中心宛如“战场”,这次冲突致使200多人受伤。

  B.压岁钱,对孩子来说本是一种关爱,但现在有些孩子,不仅不存感恩之心,而且滋生挥霍之念。

  C.这本书能直面现实,针砭时弊,批判建设同在,真知灼见频现,令人耳目一新。

  D.央视蛇年春晚上,蔡明将一个退休老人的形象演得绘声绘色,博得大家一致好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 要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积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B.长篇小说《小时代》,讲述了一个从小感情深厚,有着不同价值观的四位女生先后所经历的友情、爱情。

  C.睡姿不当有损眼睛健康,特别是趴着睡觉会造成眼压过高,不仅可能诱发青光眼,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

  D.“蛟龙号”潜海成功,对促进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完善海洋科学研究和开发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说“屏”

  陈从周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5.根据第②段内容,下面给“屏”下的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屏是放 在院子中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的屏风。

  B.屏是安置在院子中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流动空间。

  C.屏是能起分隔和挡风作用的绘有书画的流动空间。

  D.屏是放在室内躲避来客,阻隔男女见面的帷幕。

  6.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引用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

  B.第③段中引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说明古代女子长期待在闺中不能领略自然风光。

  C.第⑤段引用“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点出“屏”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D.作者引用了许多古诗文,使文章内容丰满,富有诗情画意;使语言生动有趣,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色彩。

  7.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诗意”一词,写出了作者对屏风的美好感觉与印象。

  B.第②段说“又是艺术点题”,“点题”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所起的衬托和装饰作用。

  C.从建造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看,屏风的种类很多,虽有雅俗之别,但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大同小异的。

  D.作者认为,现在许多银行、宾馆中用得很普遍的屏缺少诗意,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艺术品位。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③。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有删改)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氢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吴会:吴国。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利尽南海,东连吴会 尽:完全

  B.信义著于四海 著:闻名

  C.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身:亲自

  D.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破:打败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曹操比于袁绍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C.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

  D.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10.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分析政治形势认为刘备不可与曹操较量,也不可谋取孙权。

  B.甲文中诸葛亮除了分析政治、军事、地理因素外,还特别强调要爱民和用贤。

  C.乙文中写诸葛亮“乃建奇策“,这里的奇策就是甲文中“外结好孙权,内此伏彼起政理”。

  D.乙文中孙权因为一向心服刘备同,又敬重诸葛亮的奇才和儒雅,所以派兵帮助刘备。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共19分)

  (一)阅读第Ⅰ卷中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

  11.将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百姓孰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

  (2)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译文:

  12.请结合文章内容,比较甲乙两文刻画的诸葛亮形象的异同。(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尾联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2分)

  1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三)古诗文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2)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3)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4)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弓如霹雷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6)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

  五、(共8分)

  16.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与中华文明 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人们手写汉字的能力越来越退化,针对汉字手写危机,2013年,央视强势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电视节目,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也相继热播。汉字书写的问题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股“汉字热”在中国悄然兴起。

  (1) 汉字不仅字形优美,还意蕴丰富。请仿照实例,说说“舒”字的意蕴。(2分)

  示例:“值”,“人”站得“直”,身价才高:告诉人们为人要正直。

  舒:

  (2)你认为,人们手写汉字的能力越来 越退化的原因,除了上述材料中的 外,还有。(2分)

  (3)学校准备组织一次汉字书写大赛,请你为这次大赛拟写一幅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个字。(2分)

  六、( 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菊事

  丁立梅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 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 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长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长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些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选自《扬子晚报》)

  17.本文围绕着菊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8.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答: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答:

  19.文章第②段写层旁巴牚大的空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0.通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4分)

  答:

  七、(50分)

  21.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获奖,第一次受挫,第一次帮助他人,第一次独自远行,第一次登台讲话……

  你亲身经历的“第一次”, 一定给你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深刻的感悟。请经“第一次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二、三(共30分)

  1.B 2.D 3.C 4.A 5.C 6.B 7.D 8.A. 9.D 10.C

  评分,共30分,每小题3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共19分)

  (一)(8分)

  11.(1)老百姓谁尖摇头晃脑和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呢?

  (2)诸葛亮年轻时就表现出超群的才华,容貌非常英俊,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奇特。

  评分:(1)“孰“,谁;”箪食壶浆“,用 箪直盛饭用壶盛汤;”敢不……乎“,反问语气。每点1分,共3分。(2)“逸群”,超群;“伟”,英俊,高大;“异”,以……为异,感到奇特。每点1分,共3分。

  12.相同点:两文都写出了诸葛亮的政治远见与军事才能。不同点:乙文还表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格和容貌伟岸的气质。

  评分:相同占、不同点各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二)(5分)

  13.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思乡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4.“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评分:本题共3分,表现手法、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各1分。

  (三)(6分)

  15.(1)温故而知新(2)心远地自偏(3)苔痕上阶绿(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马作的卢飞快(6)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评分:本题共6分,每句 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五、(共6分)

  16.(1)不便:舒:“舍”得给“予”,得到的是愉快;告诉人们懂得舍弃和给予,才能过得舒服。

  (2)示例:第一空: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 第二空:对汉字缺少敬畏之心(“汉字书写的基本功训练不够”或“对汉字的内涵认识不足”等)

  (3)示例:书写汉字魅力,传播民族文化

  评分:(1)本小题分。分析字形、揭示意蕴各1分,意思对即可。(2)本小题分,每空1分,第二空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3)本小题2分,主题鲜明1分,修辞恰当1分。

  六、(共15分)

  17.①一盆菊被我随手丢弃在屋旁,一年后却长出了一大丛。②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给人们带来温情。评分:本题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1)“柔软”原指质地不坚硬,这里指人们的表情温和亲切,形象地写出菊花带给人们心情的变化。

  (2)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劝地写出了菊的淡定从容之美。

  评分:(1)本小题2分 ,答出“表情温和亲切”得1分,答出“菊花带给人们的变化”得1分,意思对即可。(2)本小题2分,答出“拟人”得1分,答出“淡定”得1分,意思对即可。

  19.写空地长满杂草,交代菊花生长的环境,衬托菊花顽强的生命力。

  评分:本题共3分,答出空地特点1分,交代菊花生长的环境1分,衬托菊花顽强的生命力1分,意思对即可。

  20.要点提示:(1)面对逆境,坚定信念,顽强生存;(2)面对荣誉或得意之时,淡定从容;(3)营造温情,改善环境;(4)学会坚守,无论冷落还是繁华。

  评分:本题共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从另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七、(50分)

  21.略

猜你喜欢:

1.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3.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4.枣庄市2016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5.中考语文复习题及答案

    387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