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科普知识>

西汉历史知识故事:“五日京兆”引发的血案

智明分享

  编者按:西汉的张敞曾经说过一句“五日京兆竟何如?冬月已尽,延命乎?”。这也是成语“五日京兆”的典故出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公元前53年,时任京兆尹的张敞因杨恽(yùn)案[1]受到牵连,官员们上奏弹劾,认为张敞是杨恽“党友”,应该将其罢免。汉宣帝爱惜人才,留中不发,拖着没批。此时张敞让掾(yuàn)[2]絮舜去办事,絮舜直接回了家,说了句“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意思就是你张敞马上就被罢免了,也就再做五天官儿,还指使我干什么活儿,老子不伺候!没有不透风的墙,张敞听说这话后大怒,立马把絮舜逮捕入狱,编了个死罪,腊月问斩。临刑前,张敞让人给絮舜传话,“五日京兆竟何如?冬月已尽,延命乎?”因一句话出言不逊,絮舜死的相当冤。这就是成语“五日京兆”的典故出处,现在用来比喻“任职时间不会长或即将去职,也指凡事不作长久打算。”

  按惯例,立春是伸冤时节,絮舜家人向“行冤狱使者”伸冤,使者上奏张敞乱杀无辜。汉宣帝此时压不住了,加上杨恽案,将张敞革职查办,免为庶人。谁料革职后几个月,京城扰乱,冀州盗贼又起,国乱思量将,汉宣帝想到了张敞,再次起用为冀州刺史。张敞此时向皇帝说明了为什么枉杀絮舜,“臣前幸得备位列卿,待罪京兆,坐杀掾絮舜。舜本臣敞素所厚吏,数蒙恩贷;以臣有章劾当免,受记考事,便归卧家,谓臣五日京兆。背恩忘义,伤薄俗化。臣窃以舜无状,枉法以诛之。臣敞贼杀不辜,鞠狱故不直,虽伏明法,死无所恨!”主要意思就是我向来对他不薄,还提拔他为副官,但是絮舜此人听风就是雨,虽然无罪,实属忘恩负义之人。说的多么义正辞严!

  张敞为什么这么理直气壮?那自然是仗着和皇上的关系好。海昏侯刘贺被废为昌邑王后,公元前64年,汉宣帝密令山阳太守张敞严密监控,看看刘贺还有没有野心,一言一行随时报告。公元前55年,张敞还向皇上打小报告,报告黄霸的“神雀事件”。总而言之,汉宣帝比较信任张敞,这与杨恽案的处理形成天壤之别[3]。

  可见在封建王朝,谨言慎行是多么地重要!

  [1] 公元前54年,杨恽写了一篇《报孙会宗书》,招致杀身之祸。他曾因告发霍氏造反而封侯,同样又因别人告密被腰斩。杨恽案是个冤案,所有与杨恽交好的人物都受到牵连,其中包括张敞。杨恽是司马迁的外甥。

  [2]掾,官名。张敞当时任京兆尹,掾官为辅佐京兆尹的副官,类似于副市长,由京兆尹任命,关系较亲近。

作者:Yu
公众号: 资治通鉴读书会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29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