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优秀作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品

燕玲分享

过年,是指过“年节”,即现在所称的“春节”,春节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品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品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品(一)

过年是那冬日里蒸腾的那团白气 ,过年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过年是爆竹声的万象更新,过年是对新衣服的期待。

今天妈妈赶集回来的时候买了一捆韭菜,我问我妈说:“妈妈,你买韭菜干什么呀?”妈妈说:“包饺子。”我说:“饺子有什么好吃的呀?”妈妈说:“你们呀,现在你们真是够幸福的了,在我们那个时候平常时候根本吃不到饺子。”

在我妈妈的那个年代里,每年过春节最高兴的是便是包饺子了,而吃饺子便是最好的生活了,在那个年代里白面是最宝贵的了。

妈妈那个时候,姊妹多,在平常她们穿的衣服都是最大的穿小了就给老二穿,老二穿小了就给老三穿,他们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只有等到过年的时候才会有新衣服穿。

妈妈还说在她那个时候不比现在,现在每家每户都有电视,都可以在自己家看春晚,而她们以前一个村里就有一台或两台电视,最多不超过三台,她们想看春晚的话,必须很早就要吃完饭去别人家看电视,如果去晚了就看不成了,因为会被其他人围的水泄不通。

这大概便是妈妈她们那一辈人集体过年的记忆吧!

每当快过年的时候,街道里就有了过年的气氛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出来拿着浆糊和春联,乐乐呵呵的贴春联,还有挂大红灯笼,还有妈妈给买新衣服的期待。

要说过年对我到现在印象最深的,便是我们特殊的拜年方式了,山东是文化大省,在“仪式感”营造这一块,向来都拿捏的死死的,而我们山东是全国最讲究,最丰富,最全面的。一到大年初一,我们会起得很早,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己院子里放鞭炮,这劈里啪啦的响声向征着新的一年里第一天的开始,家里的老年人早早的起床,吃过饺子,穿上新衣,等待晚辈的礼拜。接着就是我们这些晚辈“拉帮结派”挨家挨户地磕头拜年,要说到我们山东的拜年方式可是独具一格、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习俗传承、礼仪之邦。山东人有自己专属的拜年方式。

这大概便是我们这些人集体过年的记忆了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或者这才是过年的意义吧,跨过年关,在新一年的开端得到一些新的礼物,获得一种生活的新可能,这样才能在周而复始的一年又一年之中,真正拥有“新”的一年。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品(二)

“过年”是中国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每一家都喜气洋洋,幸福快乐。

我家乡的春节习俗是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物品,把家里彻底打扫一遍,让家变得焕然一新;家里摆放饰品和床品等进行清洗,寓意着扫除“霉运”。谓之“采囤”,家里人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买鸡、鹅、鸭、鱼肉,蔬菜水果等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是指女子多要剪发美容,现在也这样呢!

到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奶奶、妈妈、姑姑等人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圆饭。团圆饭,顾名思义就是一家人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一家人围在一起,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争吵,这个时候也都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一起吃饺子快快乐乐的。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在前几年的时候每到深夜十一点左右时,鞭炮声逐渐响起,噼里啪啦好不热闹,鞭炮声一夜不绝。

每个小孩争着摸福字想要好运连连。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供养着的神仙佛祖们,托他们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地面上一片红彤彤的,看着心里就喜庆。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挂牌,所以我要拿剪刀剪掉,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哦~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不吉利的字眼。以前在正月初二时,人们会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河里湖里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在喜气洋洋的节日里,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争奇斗艳的花,心连心,开心度过又一个的春节。因为春节正是中国人最重视最能感受到幸福美满的节日啊!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品(三)

明媚的阳光洒进屋内,照在了地板上、书桌上、衣柜上,使整个房间显得暖洋洋的,在这个闲适的冬日午后,一声声悦耳的鸟鸣不时传来,寻声而去,窗外不远处的枝头上,一对乌鸫正“放声高歌”,空气似乎也在随之舞动,感受着这安宁与和谐,我思绪万千,回忆起那熟悉的“年味”。

自我有记忆以来,每到除夕夜当日,分散在上海各处的一大家人便会齐聚在祖辈家中,见面第一件事,便是互致新年问候,而小辈们则会拉着祖辈的手唠唠家常,诉说许久未见的思念。白天,大人们或凑齐4个人“搓”几场麻将、或一起准备年夜饭的食材、或坐在一起吃瓜子闲聊,到了晚上,一大家子围坐在圆桌旁,桌面上铺着白色的桌布,桌布上摆了一圈冷菜、饮料以及数量众多的餐具,年夜饭就这样开始了,大家一起举杯庆祝新一年的到来,随后,家里总会有一人临时离席,为了保证众多菜肴的新鲜和温度,这位“掌勺人”无法与我们一起享用美味,她需要不时来往于厨房与饭桌之间,将新鲜出炉的热炒端上桌……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能让家中所有人都吃到热气腾腾的菜肴,年夜饭的地点变成了饭店。虽然地点变了,可是家人间温馨热闹的氛围依旧,省去了年夜饭的准备以及后续的收拾环节,家中的“掌勺人”轻松不少。

去年年初,新冠疫情的暴发打乱了我们的春节计划,为了祖辈的身体健康,也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不聚集,家里的团圆饭第一次取消了,虽然没有了形式上的举杯庆祝,但在“微信群”这个“好帮手”的助力下,我们全家人在线上“团圆”了,在“微信群”里,大家纷纷“晒出”准备好的美味佳肴,还使用了各种生动的表情包作为回应,很是有趣,线上“团圆饭”非但没有使家人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反而变得更加紧密了。只是,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也许是面对面的那种激动,也许是牵着手时的温暖。

20_年,疫情还未完全消退,防疫举措依然在实施,这一次,我们重回了最初的“年夜饭”模式,在祖辈家吃团圆饭,但又有所不同,我们选择用年夜饭外卖套餐的形式,取代在家烹饪,这样既能保证老人们的健康,又不至于让“掌勺人”游离于餐桌之外,全家一起享受热气腾腾的团圆饭,感受着阔别两年的“年味”。

从自己烹饪到饭店就餐,从线上“云团圆”到年夜饭套餐,科技的进步、服务的优化,使任何外部环境变化都不会成为家人团圆的障碍。而正是有赖于国家出台的有效的防疫对策,较快地控制住各地散发的疫情,才使得20_年的线下团圆饭得以实现。“有国才有家”,正是在祖国的庇护下,我们才有现在的安宁与团圆。

不知不觉,已近黄昏,夕阳带着柔和的光线照耀在脸颊,远处枝头上的乌鸫欢悦地飞向了远方。此时,楼下传来了几声新年问候,只见大人牵着孩子的手走向了早已在家门口等候着的祖辈们,啊,这就是熟悉的“年味”。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品(四)

春节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盛大的节日,它以深厚的文化内蕴和独特魅力延绵千年,也以温暖人心的家常味道和风俗习惯创造出人间最美的烟火气。汽车、火车、高铁、飞机……在每一个岁末年初,载着无数的人间乡愁,驶往那盼了一路的年味。而路上的我们,都是家乡人间至味的忠实拥护者。

春节是对一顿饭的热情期待

我在太湖南岸的一个小镇上长大。江南小镇的春节,离不开热闹的鞭炮声和漫天璀璨的烟花,空气中夹杂着的腊肉味儿招得不远处的猫咪瞪大圆溜溜的眼睛,还有小孩子稚嫩的打闹声……这里的春节显得热闹非常。

而最吸引小朋友的,不外乎那一桌香气扑鼻的年夜饭了。因为除夕夜的年夜饭是异常吸引人的。桌上会有期待已久的红烧肘子,鸡鸭鱼肉也被一股脑儿端上了桌,还有很多的坚果、水果,都成了小孩子争先恐后的最爱。大人们也会围坐在一起,一杯茶、一盘瓜子,可能是久违的老朋友之间的碰面,聊聊工作唠唠家常;可能是晚辈对长辈的拜年问候,说说一年的心里话。这短暂却又充满人情味儿的大年,成了大家一年里最重要的期待。一张普通的饭桌和一顿丰盛的饭菜,原来也承载着这么多人间乐趣。

春节是对团聚在一起的翘首以盼

每一年的春节都如期而至,这是最重大的节日,是一年里的盛事。而春节,也是离不开一顿饭的春节。小时候的春节大家在走亲访友中尝遍各种家常,逐渐长大,于是春节成了餐馆里热闹的烟火气息。改变了地方,改变了一起吃饭的人,但不变的,永远是那份团聚在一起的味道。

至亲、好友,三三俩俩相约在某个时间、地点,围坐在一起。偶尔某位客人被路上的事情耽搁来得晚些,这家的主人也会翘首以盼。待桌上人来齐,也是差不多开席的时候了。这次饭桌上的佳肴似乎比以往来得更丰盛了些,主人也不用在厨房和客厅忙碌着两头招呼,聚在一起的至亲好友也更多了些,身边依旧围绕着小朋友们的打闹声……原来,这也是大年里的另一种乐趣。

心在一起就是团圆年

春节对于每一个国人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朋友眼里,它是漫天的烟火和飘香四溢的满桌美味;在大人们眼里,春节还是一年里对远道而来至亲好友的殷切期盼。而于我而言,经历了20_年非常特殊的一年,才发现自己对家乡的人间至味更为拥护,也真正读懂余光中《乡愁》一诗。

20_年也是我第一次在上海度过这个重大的节日。但能够体验一回他乡的春节,也是一次不同的人生经历。上海的春节是豫园里的人头涌动,也是黄浦江边霓虹闪烁;是和朋友们一同举杯携手跨年,也是镜头前和父母的相互牵挂……

方土异同,万家灯火。春节是一顿饭的春节,也是对家人团聚的期盼。虽然没来得及奔赴家乡的人间至味,但短暂的分别是为了今后更长久的相聚。而在上海求学并顺利留沪工作的这些年,给予了我这个外乡人充分的归属感。无论身处何方,心在一起便是团圆年!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品(五)

家里有几房老亲戚,平时不走动,但过年时互相来往一次,就让人够烦的。

要走老亲戚,父亲喊谁同去,我们兄妹三人都集体失了聪,无人应答。最后还是父亲和叔叔结伴去看望他们的姑姑、舅舅,我们叫做老亲戚的人。

父亲回家,我们先问:“告诉他们别再来我们家了吗?”

父亲回答:“说了好几次,临走你舅姥爷们送到村口,我和你叔叔还嘱咐,千万别去看我们,外甥看舅舅是应该的,可没有舅舅提礼看外甥的。”

“答应不来了吗?”我进一步追问。

“答应了,但肯定还会来。”

果然不假,过不了两天,回礼的大部队来了。父亲有四位舅舅一位姑姑,一家派一个人来,一人提两包礼物,一份给我家,一份给叔叔。一行五人去叔叔家放下礼品后,妥妥落座在我家,一副不喝个痛快绝不走的架势。

我和母亲边摘菜边唠叨:“不让来,不让来,又来了。来了还得伺候,老爱在我们家吃饭,哼……”

母亲说:“这话儿可千万别让你爸听到,你爸小时候常住外婆家,和你那些表叔表姑一起长起来的,感情好着呢,所以他们爱在我们家吃饭。”

之所以烦老亲戚,是因为老亲戚一年才见一次,印象太浅,即便在路上遇到了,也只是看着眼熟不敢打招呼。父亲让我们称呼他们“表叔、表姑”,我和哥哥私下都给他们起了外号:鸭舌帽、红鼻子、酒瓶底……

老亲戚来了,我和哥哥就躲到外面玩,一会儿回家偷瞄一眼,看看他们走了没。“鸭舌帽”是个酒晕子,每次都黏着父亲,喝得眼睛都红了还没走的意思。

一次我躲在门外偷看,只听“鸭舌帽”和父亲说着酒话儿,都是些小时候的事儿,下河摸鱼,上山摘野果子,说起去水库游泳时,“鸭舌帽”竟呜呜哭了起来:“表哥,那次要不是你及时跳下去救我上来,我早就没命了。”他一哭,其余的老亲戚也感慨起来,都说父亲当年如何领着他们玩,给他们撑腰的旧事。父亲也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眉眼间都是开心的笑。

那一刻我才明白,我反感的老亲戚,对父亲而言却是最亲近的亲人,这些玩到大的小伙伴,只是随着年龄渐长,各自成家,来往少了许多,让后辈晚生感觉陌生罢了。

长大后,父亲再喊我们同去老亲戚家串门儿,我们都高兴前往。在去舅姥爷家和老姑家中,父亲也变成了晚辈,听他们叫着小名儿,那种亲切感随着岁月的沉淀而更加深厚,我从他们的话语中了解到了很多父亲的童年趣事,他们也从我们身上看到了父亲过去的影子。

每次走亲戚回来,父亲都饶有兴趣地讲他小时候的故事,父亲也是从小时候一步一步长大、变老,这些老亲戚是他成长的见证者和陪伴者,我们爱父亲,也爱上了这些老亲戚。

“常走动,亲戚不走动亲情就疏远了,世上没有老亲戚、新亲戚之说,再近的亲戚没了来往也形同陌路。”这是父亲在世时常说的话。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品相关文章: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5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1000字5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5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征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优秀作文

2021关于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强国征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优秀范文

    97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