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阅读答案>

《肉吃太多会缺钙吗?》说明文 阅读附答案

惠敏分享

  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阅读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肉吃太多会缺钙吗?阅读附答案

  肉吃太多会缺钙吗?张淑会

  ①目前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流传比较广——肉吃多了会导致缺钙。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②人体中99%的钙以矿物质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对促进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骨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1%的钙以游离或结合的形式存在,分布在软组织、血液和细胞外液中,统称为混溶钙池。一般情况下,钙在人体的储备通过“入”与“出”来衡量,主要表现为摄入量、利用度以及流失情况三个方面。

  ③有一些饮食习惯,如喝浓茶、吸烟喝酒等,都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从而导致钙流失。少为人知的是,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也容易阻碍人体对钙的吸收。

  ④原因何在?主要是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尿钙的排泄。饮食中适量的蛋白质有助于钙的吸收,但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人体24小时尿钙定量,也就是“推动”钙的流失。有研究证明,蛋白质摄入每增加50克,钙的排出量就会增加60毫克。一般来说,我们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天0.8—1.2克/公斤体重。比如,一个成年男性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应在65克上下,成年女性则为55克左右。但瘦肉中蛋白质含量较为丰富,每50克瘦肉中就约有蛋白质9克。因此,如果经常大量吃肉,就会导致膳食结构中蛋白质总量超标,从而产生钙流失的风险。

  ⑤不仅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影响钙的吸收,而且摄入过多的脂肪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吃太多的肉,也就是吃了大量的脂肪,脂肪酸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钙盐,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大部分家禽的肉类食物中既含有大量蛋白质,同时也有许多脂肪。

  ⑥适量吃肉并没有坏处,可过量了反而会对身体健康带来负担。如果食谱经常以肉食“唱主角”,不仅容易导致蛋白质摄入量超标,还会增加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带来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硬化、代谢综合征等风险。

  ⑦不论是从补钙的角度,还是从控制脂肪、维护健康的角度,日常膳食中都应控制肉类的摄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每天畜禽肉类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至75克。在平衡膳食“宝塔”上,肉类应为餐盘的点缀,而不是主食。

  ⑧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剂”,享有“生命元素”之称,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钙 缺乏对健康不利,而钙过量同样对健康有害。“人体是否缺钙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是峰值骨量,即在35岁左右时,人体骨量达到人生中最高骨量时的钙含量,主要由遗传因素、补钙因素和锻炼因素决定;二是钙流失情况,由钙的补充、流失量及生活习惯所决定。”一般情况下,通过日常的均衡膳食和增加奶制品的摄入,可以基本满足人体对钙的需求。对此,大家一定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改善膳食结构,从天然食品中获取足量钙。对于市场上的钙产品,应根据自身需要选用。

  14.阅读全文,说说过量食肉是怎样影响钙的吸收的 ?(2分)

  15 .第②段段加点词语“一般情况下”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6.文章第⑧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读完此文,在日常饮食中你会做哪些调整?(任写出两点即可)(2分)

  参考答案:

  14.(2分)肉类食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及脂肪,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尿钙的排泄,产生钙流失的风险;摄入过多的脂肪,脂肪酸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钙盐,从而影钙的吸收。

  15.(2分)不能删去,“一般情况下”是表示限定的词语,说明通常情况下钙在人体的储过“入”与“出”来衡量,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去掉就表示所有情况下都是这样,与实际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6.(3分)打比方,生动形象直观地说明了钙对人体生命非常重要。

  17.(2分)示例:①适当控制吃肉的量。②平衡饮食习惯,荤素合理搭配。

  以“指”为信 阅读附答案

  以“指”为信

  在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中,先民认识和掌握了指纹的结构与特性。并利用这些结构与特性的指代功能,逐渐开发出了指纹的使用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最早使用指纹的国家。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馆珍藏着一枚中国古代泥印,印的正面写着主人的名字,反面印有一只拇指的印痕。据考证,这颗罕见的泥印距今已有2000多年,算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指印印泥了。很明显,指印在这里代表着“自己”。

  秦汉时代盛行封泥制。那时人们将竹简木牍作为书写的载体,发信使将竹简木牍用绳捆缚,然后在绳端结合处用泥封闭,泥上加盖官私印章,以防别人偷拆。据实物资料证实,从西周至秦汉时期,印章与指纹可交替使用,民间无印章者,“盖印时阑之以指耳”,或同时捺押印章指印。

  契约应用指纹签署的做法大约出现在西汉初期,最早的做法是业主在竹简上“画指”。所谓“画指”,是指由书契人书写契文,在契尾一一开列双方当事人及见证人、保人(指中间人)等的姓名,然后个人在自己名字下方,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画中指、食指两节或三节长度的线段,并在指尖、指节位置画上横线,以示契约由自己签署。有人统计过,在吐鲁番和敦煌出土的汉至五代的契约文书中,凡落款部分尚保存完好的,“画指”签署方式最为普遍。

  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订立田宅买卖、婚姻家庭、人口买卖和财务借贷等民事契约的签署。公元851年,阿拉伯商人索拉罗在他写的《大唐风情》中记载:“此地,无论谁向人借钱,都要立借票(借据),借债人须要用中指和食指在借票上并排在捺印。如果双方签订契约,那么双方的指纹就印在两纸骑缝处,恰如符木相偶。”唐以后,官府中兵丁名册、狱词、划供等,均有以指印为证的文字记载及实物留下来。宋以后,在人口买卖契约和离婚修书上,普遍采用捺指纹或是压手印的做法。

  这种传统做法沿袭至民国时仍然很普通,指纹博物馆就藏有这样的文件。那是民国25年山西人蔚成全卖掉妻女所立的《订婚证书》及《婚约》。原来蔚成全将妻子卖与同乡覃守荣后,其妻便与覃守荣订立婚约,证婚书上还要知见人、代笔人等都要签字画押,蔚成全本人以主婚人的身份出现。他们还在订婚书上捺按了指纹和手印,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规避法律的惩罚,二是大家的面子都好看。

  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有法律的效力。其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既推动了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完善,又丰富了中国指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它也为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指纹这里似乎再次得到了印证。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基于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先民在掌握了指纹的结构和特性之后,开发了指纹的实用价值——以“指”为信。

  B. 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院珍藏的那枚中国古代泥印,正面刻着的名字与反面印有的拇指印痕属于同一人。

  C.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最早应用指纹的国家,中国最古老的指印印泥大约出现在距今2000多年前。

  D. 按押指印以示信用的做法自古沿用至今,指纹作为契约签署标志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法律效力。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秦汉时期,需要使用指印的封泥制盛行一时,于是人们在捆束竹简和木牍的绳端结合处使用封泥并在泥上加盖官私印章。

  B. 西汉时期,在竹简上“画指”可表明契约由相关人等共同签署,这种当时最普遍的做法也是最早用指纹签署契约的做法。

  C. 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田产买卖等民事契约的签署,唐人订立契约须双方指纹像符木相偶一样印在两纸骑缝处。

  D. 民国时,在人口买卖契约或婚约的证书上采用捺指纹或是压手印的做法仍然很普遍,目的是使契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实物资料证实,西周时有交替或同时使用印章与指引的做法,后来这种做法虽然有变化,但没有影响指纹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

  B. 阿拉伯商人索拉罗的记载表明,指纹在借贷上的广泛运用,既丰富了中国指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为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 从一枚古老的指印泥印代表着“自己”,到指纹成为契约文书上具有法律效力的签署标志,中国“以‘指’为信”的做法延续2000多年。

  D. 从指印泥印到画指再到按押指纹,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对指纹指代功能的利用,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

  参考答案:

  1-3.C A B

    4506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