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教育资讯>热点>

2020春节档《夺冠》最新观后感影评5篇精选

庄宇分享

  由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中国女排》已正式更改为《夺冠》,它讲述的是女排夺冠的故事和女排精神,可以说是典型的观众喜闻乐见的正能量电影,因此未播先火。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夺冠》的优秀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中国女排《夺冠》观后感【篇1】

  以中国女排为题材的电影《夺冠》提档了,说好的大年初一变为大年三十,这让喜爱中国女排的球迷有点措手不及!

  由《中国女排》改为《夺冠》,从万众期待到争议不断,再加上又毫无征兆地提档,这让《夺冠》上了热门,甚至有网友质疑制片方有刻意操作的“嫌疑”!对此,网友持三种观点。

  一:《夺冠》也难以避免陷入“俗套”

  2019年拍摄《夺冠》可谓是恰到好处,郎平、朱婷率领着中国女排以12连胜的战绩夺得第10个大赛冠军,朱婷蝉联MVP成为女排世俱杯第一人,这让中国女排的热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便是这样一部励志型的电影也难以避免陷入“俗套”!

  早些时候,网上热议的一个话题是电影《夺冠》有“丑化”中国女排前主帅陈忠和的嫌疑,就是黄渤扮演的陈忠和有一个“抢吃鸡腿”的画面,甚至让中国女排名将赵蕊蕊写出“人走、茶凉”的感叹;接着就是《中国女排》改为《夺冠》;再接着就是从说好的大年初一变成大年三十,总而言之,《夺冠》这部电影一直都有话题可以吸引媒体的眼球!

  二:粉丝褒贬不一

  中国女排的粉丝为了先睹为快,早早就买好了大年初一的门票,对于突然提档难免心存不满:昨晚刚买的票然后今天提档了?我昨晚才刚买的票,今天说提前上映;当然,也有网友持相反的观点。

  他们认为:哇,我可以大年30买票看婷婷了;大年三十看巩皇演的郎导,看朱婷演的朱婷;期待!要提早见到惠若琪啦!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三:一切为了票房?

  以中国女排为题材的《夺冠》说到底依旧是一部商业电影,商业电影自然是要看票房的,大年初一,影院有多部电影上演,其中《唐探3》也是票房夺冠的大热门,女排《夺冠》提前上映,自然会打乱竞争对手的原定计划!甚至有网友写到:感觉是输不起行为;商业行为,无奸不商吗!

  中国女排《夺冠》观后感【篇2】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当代女排精神也可概括为顽强拼搏,永不言弃。

  郎平在重新执掌中国女排帅印之前,她曾再三推辞,因为中国排球此时面临诸多困难,她的一些想法与现有体制和传统模式有极大的差异。郎平自身也是伤病缠身,她前后做了7次软骨移植手术;两个手骨曾被打断,手无法伸直;腰部有严重的伤病……

  当站在主教练的岗位上时,郎平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伤痛,每次训练仍然坚持亲自上阵演示扣球拦网的高难度动作。

  里约奥运会小组赛上,女排三遭败绩,仅获B组第4出线,1/4决赛被迫与巴西交手。郎平在队员们面前淡定地说:“这种生死球,紧张有什么用啊?我就告诉队员们,放开打吧,咬她一口是一口,不能让她轻易赢得比赛。虽然我水平可能比你低,但不能让你随便欺负。”

  在女排战胜巴西之后,郎平冷静地强调:“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过硬的技术来自于专业,“女排精神”就是对专业的追求和探索。

  郎平本人就是在身体力行地诠释什么是专业,郎平留学期间读的就是体育管理系现代化专业的研究生。2013年,郎平重新执掌中国女排时,她争取了堪称体制内最大的自主权,开始了职业训练模式。例如,摒弃了诸如有效锻炼大腿肌肉却容易让腰部和膝关节受伤的蹲杠铃等传统训练方式,组建了一支由医生、康复师、体能教练、营养师、数据统计与信息研究人员和科研人员构成的国际化专业团队,通过动态监测进行科学的训练、分析和赛后康复,将伤病影响减到最低。又如,以首发与非首发取代主力与替补概念,储备人才,组建“大国家队”,不仅减少对主力队员默契配合的依赖和高风险,不同人员更可组成灵活的阵容和战术随机应变。还有,果断屏蔽国内大小比赛都要参加都要赢的声音,在比赛上大胆锻炼新人。此外,她坚持从基础练起,发球、拦网、接发球,每个队员的每个细节都细细地抠,积极学习各国文献,研究先进的立体打法,这才有了面对身高力量占优的欧洲球队时的绝地反击。

  中国女排《夺冠》观后感【篇3】

  电影《夺冠》在北京举行首映,导演陈可辛、监制张一白携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等主创现身映后见面会,与到场观众分享了此番创作中国女排故事的梦幻历程。

  电影《夺冠》用老女排首夺世界杯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美对决2016年里约奥运和中巴大战三个重要历史瞬间呈现了记忆,带中国女排的奋斗精神。《夺冠》的最终成片,也经历了多次考验。

  关于最初邀约演员的过程,陈可辛笑说,他们每人都拒绝了我不下三次。这当中压力最大的无疑是巩俐。巩俐坦言自己最初没有信心,太难了。她是全世界女性的偶像,我如果演不好,可能就是千古罪人了。

  和巩俐一样难的还有对手戏演员黄渤,能够参与《夺冠》的拍摄,他誓言就像和一群“巨人”在一起。这里的“巨人”既有身高远远高于自己的女排队员,也有陈可辛导演,以及巩俐、吴刚等优秀演员。

  另外,女排演员朱婷、惠若琪、张常宁、丁霞等也全员出动,参与了电影拍摄,期待他们的表现。

  中国女排《夺冠》观后感【篇4】

  从《中国女排》改名为《夺冠》,陈可辛导演的这部新片可谓是一波三折。1月19日,剧组在北京举行了首映会和提前观影活动,所有主创全部出席。陈可辛导演感慨地说,片中几乎所有的演员都至少拒绝过三次,好在最后有惊无险,把这些好演员都被我说服了。提前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纷纷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从2017年接到创作任务到现在终于制作完成,我感觉这段生活非常梦幻。很多次都觉得拍不了了,但每个节点又总有奇迹发生,这很像是中国女排的比赛,每场大赛都是险象环生,但最后靠着意志力和实力,最终完成了逆转。”

  电影《夺冠》聚焦在“老女排”首夺世界杯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美对决、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巴大战三个关键历史瞬间,刻画了以郎平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女排姑娘的奋斗拼搏精神。在电影中,巩俐扮演的郎平无疑是主角,《夺冠》中的第一场戏,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美对决”,巩俐除了要有澎湃的激情,还需要讲大段专业的英文台词,连巩俐当时都对陈可辛说:“这不行,我太难了,你要给我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想到陈可辛导演断然否决,“来不及了,因为我们请了真正的女排队员来拍摄,她们的时间太金贵了。”

  在拍摄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片段时,剧组请来了朱婷、惠若琪、张常宁、丁霞等明星队员来现场演出,“她们打完世界杯的第二天就进了组,拍摄了8天。每个人的表演都很真实,就像是在打一场真正的决赛,我们感觉就像是在拍纪录片,”陈可辛很骄傲地说。

  此外,影片还从2000多位省队、校队运动员中海选了多个女孩,与郎平的女儿白浪一起扮演“老女排”首夺世界杯冠军时女排队员们。

  巩俐在预告片中的表演让很多人惊艳,但巩俐坦言自己一开始还是有点信心不足:“郎平可是全世界女性的偶像,如果我演不好,就可能会成为千古罪人”。而陈可辛导演对于巩俐的最终表演非常满意,“她演出了真正的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夺冠》观后感【篇5】

  中国女排夺冠的那一刹那,马拉卡纳奇诺体育馆地板都在震,女排姑娘们抱作一团,在一片红色的国旗中,“番茄炒鸡蛋”竟然那么显眼。郎平也在拥抱的人群中,但相比惠若琪、朱婷、袁心玥、丁霞几个哭疯的小姑娘,眼含热泪的她居然很平静,甚至,这种兴奋和冲动远不如击败巴西和荷兰时。

  颁奖仪式结束后,姑娘们所有挥手拉着教练组合影,然后每一个人都和郎平来了张单独的,说实在的,感觉这股兴奋劲儿也不如去年世界杯在日本登顶时。

  “我觉得很放松,终于完了。结局非常美满,我觉得我好像已经累得没有力气去蹦啊,跳啊。我其实还是非常高兴,有些不太相信。”赛后,郎平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解释很真实,一个56岁膝盖有严重伤病的人,确实没有力气蹦跶,即便这是她20年教练生涯最渴望的荣誉。

  众人狂欢的时候,她清醒着,如果说郎平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或许是有那么一点。

  “我来就是为了传承女排精神”

  小组赛输三场,小组赛后连赢三场,中国女排的里约之行不叫大冒险,恐怕要叫疯狂过山车。而拿到冠军后,甚至有球迷都说,决赛这场球他们看到了女排精神,仿佛姑娘们都上了一课,一夜之间长大了。

  或许,是对阵巴西的那场比赛,让这群姑娘一夜之间长大,正是那场比赛,让全世界也让她们自己感受到了女排精神。

  “我觉得女排精神就是一种团队精神,就是一种在低谷、在困难的情况下依然不放弃。”过去30多年来,郎平一直是女排精神的代表,可以说,正是她们那一代女排选手创造了女排精神,而在过去30多年来,也一直闪光。“其实,我当主教练对自己的要求就是,首先要把女排精神传承下去,女排精神就是团队精神,大家永不放弃的精神。中国代表团这次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大家都能够战胜自己的不利因素,能够奋勇拼搏。”的确,在80后、90后当道的女排队伍里,郎平已经是她们妈妈的年龄,正好隔了一代人,隔了一条沟。

  曾经,年少成名的惠若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没有看到过郎平打球,的确,郎平夺得奥运金牌时,这支队伍里还没有一位球员出生。

    上一篇:春节档《夺冠》最新观后感影评5篇精选

    下一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去武汉要注意什么?

    308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