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作文素材>高中作文素材>

18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2)

杏雨分享

  18年高考语文作文篇四

  读书,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不容否认的大事。

  首先要有空间。最好是在专门的书房,书房不求大,但求有一张宽敞的书桌,一排顶到天花板的书架。然而,苦于房价居高等显而易见的理由,当今中国家庭少有专门的书房,哪怕中产者有多余的房间,也宁可装修成影音室。

  其次要有仪式感。上香叩拜沐浴更衣,自是延续至今的风俗。“葛优躺”在沙发上乱翻书,在很多人眼里是不算读书的。子曰,敬神如神在,每一个书生都要想象背后有一把先生的鞭子伺候,不正襟危坐、挺直腰杆,就是辱没先人。

  再次要有选择。高考前翻几本武侠玄幻小说,会被视为不务正业;大学图书馆里不摊开几本“考研”“公考”习题,就好像对不住同学们拼搏未来的肃穆。选择书还要看场合,在咖啡馆里撩妹,摆本米兰·昆德拉或是村上春树已经过时了,最好请出奈保尔和帕慕克加持。

  对书的崇拜浸淫许久,以至于书成了一种象征物。所谓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无非是人们书崇拜的全方位表达。世上哪有那么多书可读?人生岂能只凭读书度日?

  因为读书兹事体大,所以生发出各类想象。书不仅用于传播知识和信息,还有教化人心的绝妙功效。除了一介武夫秦始皇,历朝皇帝老儿多爱书,有了书才有了统治,有了对异端理直气壮的驱逐法条。在这里,书染上了浓厚的比喻色彩。要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所思所想,都要端着本厚厚的字典查一查、翻一翻,考证个源源本本,这人生过得未免也太无趣些了!

  书崇拜究竟引领文明进步,还是一条封闭、丑恶的裹脚布,是一个不得不考量的问题。书固然可以是文化的载体,也可能是文明的绊脚石。就在天朝上国的冬烘先生们还纠结于古今之辩时,欧美人轻而易举地用坚船利炮撞开了腐朽的关门。百无一用是书生,恰恰是对书本最大的讽刺。遇事第一反应就是书上怎么说的,也许讨个聪明,也可能一头碰壁。还是伟人说得好,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

  目不识丁,难免被讥诮为粗俗;凡事只会翻书,则被责骂为书呆子。过度的书崇拜给文明留下了一道伤疤,那就是缺乏开天辟地的蛮性。太多的古人云、贤者说,不过是文明的累赘和堆积。很多人一辈子看了许多书却写不出一本书,就因为自我表达和创造的失语。把一切文明都归结于书,是武断和浅陋的。除了静态的阅读,人还有荷尔蒙,有路边的野花,有天上划过的流星,这些未必不比象形文字和罗马字母更美好。

  生而为人,要读的书虽然不少,却也没有那么多。除了基本的伦理纲常、法条政令,把自己专业的书吃透,已经很不容易。尤其要警惕的是,把一切行为准则都比喻为“读书”的三观。很多问题不是由“书”来解决的,书也终究自我证实,一次又一次无力地从人与世事的较量中败下阵来。端起来读书,固然可爱;抛开书游戏,也不见得可恨与无知。

  18年高考语文作文篇五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爷爷一辈子有两次遗憾。

  第一次是当了十年兵之后,赶上一次大裁军,又回到了农村,做回了农民。

  第二次是回乡之后遇到招工,爷爷被选中了,因为他有一技之长,以前在部队里开汽车。可是命运捉弄,体检时爷爷被查出肺结核,没走成。

  就这样,爷爷留在了农村。他老到开始翻来覆去说车轱辘话的时候,不知多少次跟我说过这两大遗憾。记得爷爷当时得出的结论是——命。

  从爷爷的口气里,我感受到城市意味着清闲的工作,富足的生活。日后我渐渐明白,爷爷对城市的向往不会局限于物质层面,他和现在的北漂应该有共同语言,那就是不希望人生过早望到头。

  进城,不光是爷爷一个人的梦想。每一个农村人都有一个进城梦,如果他/她没有,也会希望孩子有。我小时候,村里谁家有亲戚在城里,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就像桃源中人不知魏晋之别,农村人也不知道北京、上海、济南有何不同。

  大家只知道,城市是农村的反义词,凡是农村缺乏的都应该能在城市里寻到。从小惫懒的我,每逢干农活都推三阻四。每到这时长辈都会说,好好学习吧,以后就不用受这个苦了。农村生活的主旨就是吃苦,想要不吃苦就得跳出“农门”。

  爷爷也是个吃不了苦的人,不是因为懒,而是肺结核搞垮了身体。自我记事起,爷爷就没有做过重活。虽然如此,爷爷的权威是无人质疑的。从部队回乡后,爷爷做了几十年村支书。但是跟现在那些威风八面的村官不同,爷爷这个“官”只诠释了“两袖清风”是什么意思,以致奶奶常说他当官当的不值。后来村里有位老人跟我说,你爷爷这样的清官太少了,让我明白正直也是一种功勋。

  后来上大学、工作,我算是圆了爷爷的进城梦。可惜的是,我大学还没毕业,爷爷就打输了跟病魔的战斗,无缘目睹真正的城市生活,这或许是命运留给他的第三次遗憾。

  我也曾不能免俗地设想,假如爷爷当年进了城,自己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思考的结果是,一个人无法逆转命运,但不管在哪里,他都有能力选择做什么样的人。

  爷爷没留下什么物件或者荣耀,但我抬头望向家乡,总能看到一个老人在村头漫步,腰挺的笔直。

  18年高考语文作文篇六

  一句句斟酌,六句诗,六种写作情境,却一样的家国情怀——不息、不忘、敢想、敢做!

  诗圣杜甫“名岂文章著”?我想更多的该是他沉郁顿挫背后一生不忘的忧国忧民吧,那轮故乡的明月一直萦绕心头,照亮他的长安十年,照亮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一生;易安就像她的诗一样,“自是花中第一流”,不只是缘于其早期的清丽明快,更多的则是44岁后,半生辗转飘零,写尽了国破家亡的嫠妇的愁苦,却也如马上男儿样,走出闺怨和花间,硬是在婉约中生出一些剑气,希望她生活的南宋抗恶杀敌收复失地;鲁迅的横眉冷对,更是缘于“无数的人们,无限远方,都和我有关”啊!诗人们笔底波涛,滚滚流向,这唤作“南宋”、“唐”和“中国”的土地。

  不错,他们让人敬慕的背后,是那颗诗心,是那颗与国同疆的诗心。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先记得,眺望并且坚守。

  这故乡,是家更是国。是诗人笔底思念缱绻的墨花,是画者水墨丹青的山河,是父母妻儿,是左邻右舍,是长大之后的童年记忆……还记得海峡那边,踮着脚尖的余光中,像月光一样流淌的诗句,载着思念久久盘旋;还记得十九年守在北海牧羊的苏武,他手中高高举起的牦节,诠释着一代名臣的坚守和承诺;还记得那些如雷贯耳的科学家们,他们学成归国,不眷恋美国的高薪和实验室,义无反顾的身影成了国之脊梁……国在哪,他们就在哪,哪怕她贫困、弱小、千疮百孔。

  如今呢,各种移民风暴留学热潮此起彼伏。问及原因,躲债的、躲抓的、躲空气的、躲食物的、躲教育的……各种逃离状似乎在昭示着,这个曾经在意大利传教士窦马利眼中那么光明正大、美好耀眼的国度,现在已万劫不复无药可救。走吧,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豆腐渣、重度雾霾、校园欺凌、学术造假,这到底是我们的现状,并非逃离的借口!

  可是,逃不掉的呢?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是的,逃离不是办法,它首先是一种情感上的背叛。爱国者是绝不如此的。

  他们当是面对创伤,含泪修补用心热爱。

  C919首飞、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快递小哥”天舟一号上太空送货加油、量子计算机问世、可燃冰试采成功,这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成果频频亮相,见证了他们——那些把青春献给了实验室,披荆斩棘风餐露宿,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科研人员,他们没有逃离,而是用自己的双手默默铸就那颗诗心,那颗让国人燃起科技自信的诗心;那个选择了田垄,脚踏泥泞俯首躬行的村官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服务农村,帮助当地改善灌溉系统、建设现代化敬老院,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把一颗诗心埋在细心耕耘的中国的大地上;那颗刚刚陨落了的数学巨星吴文俊,他说,不管一个人做什么工作,都是在整个国家、社会的支持下完成的,他98岁的生命每一天都在谱写着创新和回报……

  即使平凡如范雨素,一个大城市中的育儿嫂,一个别人口中的“阿姨”,也用自己的坚守和书写,传递着爱和梦想,塑造者这位伟大母亲的精神肌理。

  是的,我们没有理由去逃避,而应重拾那颗诗心,用赤子情怀肩担理想和现实,用不懈努力去践行——祖国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诗心不死,与国同疆!


看过“18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的人还看了:

1.高考作文例文

2.高考语文作文

3.全国卷高考作文素材题目

4.高考作文范文

5.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6.高考语文作文例文

3037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