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小案例分析

立文分享

  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才成的关键,是学校教育的需要。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小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小案例分析篇1

  一、个案情况介绍

  邬意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他从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没有文化。孩子父母虽然都是机关工作人员,但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障碍。

  二、观察时间:2010年3月2日——3月31日。

  三、存在的问题。

  1、心理脆弱。

  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姥姥不来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

  老师让小朋友学着叠被子,他不会叠,也哭;让他学着做值日,他说不会,让他跟小朋友学,他也哭。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据的邬意韬姥姥讲,邬意韬的妈妈小时侯也是这样胆小,很怕羞,长大后就改掉了原来的毛病。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姥姥帮忙,姥姥不在身边,他便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五、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2、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邬意韬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提议小朋友们不要吓唬他,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和邬意韬开玩笑的少了,和他争玩具的几乎没有了。

  3、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邬意韬记忆力非常好的条件,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复述故事,请他朗诵儿歌,慢慢地他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

  4、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邬意韬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如何叠被子,如何做值日,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

  六、教育效果。

  两个月以后,邬意韬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自己叠被子,能心情愉快的做值日,自理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初步学会了与人合作。

  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看到孩子进步这么大,邬意韬的奶奶无比感激,我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了。从中我更坚信了这一点: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你用心了,所有的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心理健康教育小案例分析篇2

  患者情况:吴某,男,十九岁,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家庭无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本人体检未见异常。

  他出身工人家庭,有一个弟弟。父母对他和他弟弟在生活上管束较严,但在学习问题上对孩子们无过分要求。吴某上高中以前身心状况良好,性格开朗而倔犟,好学上进,成绩优良,与同学关系很好;入高中后,由于班主任工作方法不当,使其受到长时间的精神刺激。

  吴某自述:“自高中三年级到考入大学后,长期郁郁寡欢,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兴趣索然,时常心烦意乱,学习感到吃力,考试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现在,我对未来的前景感到渺茫,毫无信心。与同学相处得也不好,整天忧心忡忡,不想与他人说话。时常感到神疲乏力,有时还感到气短、心悸、胸闷,心情极为痛苦烦闷,有时还产生出轻生的念头。我想尽快恢复正常身心状态,却始终找不到正确有效的方法。这样的状态持续已达三年多。”

  心理医生:“你不妨回忆一下,自己怎么会如此心境。比如,回忆一下哪件事情曾给你很大刺激。”

  吴某:“记忆最深的就是高中班主任对我的不公。有一次,班主任叫我父亲办一件私事,我父亲是个严正的人,认为办那件事是违反原则的,就拒绝了班主任。班主任便记了仇,在很多事情上故意刁难我,当我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时,班主任便会在班上点名批评我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等等;如果我考糟了,他也要在课堂上点名批评我,说我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一窍不通、自甘落后等等。更使人受不了的是,班主任还唆使其他教师一起整我,还用种种手段让班上的同学不理我。每当班上丢了什么东西,班主任就在课堂上点名质问我。最恶劣的是,他还散布流言说我与某女生有关系,作风不好,思想意识很坏,手脚不干净等等。由于他的所作所为,我在学校里成了一个孤家寡人,几乎没有同学与我来往,甚至邻居也对我存有戒 心,不让自己的孩子与我来往。

  而我的父母听到了这些流言后,不加辨析,也根本不听我的申辩,就是一味地训斥、打骂。父母还勒令我除上学时间以外,一律不准离家门一步。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苦苦熬过了高中生活。那时候,我的心情十分苦闷、沮丧,但又无处诉说,时时刻刻都感到压抑。高中三年级下期,我感到身心已极度疲惫,经常失眠,睡着了也是噩梦不断,这一切使我觉得生不如死,很想自杀。但我又有所不甘,我想,如果我自杀了,大家不会同情我,只会说我果真是个没出息的人,我就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学习上,发誓要考上大学。我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为自己争一口气,也才能离开那个鬼地方和那些小人。

  “可是,考上大学后,我的心情并没有从此就好起来。学习负担重,与同学的关系仍是不好。一学年下  来,各科考试的成绩都不理想。我觉得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天下乌鸦一般黑’!很多同学都跟我吵过架,很多同学都不愿和我交往。我现在真的感到人生毫无意义,生活枯燥无味。我现在脾气很暴躁,谁要是伤害了我,我是不会让他好受的。我的身体现状也是每况愈下,时感乏力、心悸、胸闷、气短,有时会无端地感到紧张,紧张时语言表达不流畅,结结巴巴。以前我可是从不口吃的。“

  吴某在作上述陈述时,表情麻木,面容憔悴,两眼无神,说话吃力,语速缓慢,但意识清楚,能有条理地自诉病史。

  分析诊断:

  由于吴某长期受到不公正对待,精神创伤严重,心情十分压抑,形成了孤僻、多疑的病态人格和歪曲的自我意识,并有自杀倾向;同时,由于长期抵制外界压力和考大学付出了巨大体力和精力,以及对大学繁重的学习任务感到难以承担,吴某已患有一定程度的神经衰弱。这一切使他在适应大学集体生活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

  经心理医生对他做16PF测试,显示出:在次级人格因素中,其心理健康水平低,焦虑性高;在十六种人格因素中,稳定性、恃强性和兴奋性得分低,聪慧性、紧张性、世故性得分高。在此心理状态下,吴某呈现出心境恶劣,情绪低落,无生活兴趣,沮丧忧伤,感到生活无意义和前途无望的忧郁症状。上述症状使其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并持续达三年多。由于吴某无脑器质性疾病和其他躯体性疾病,故应诊断为抑郁症。

  治疗方案:

  主要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首先让吴某将压抑多年的郁闷从心中全部倾诉出来,然后解释之所以会出现目前这些症状的原因,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目前的心理问题及其性质,纠正其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片面认识,从而客观地对待他人和所遇到的现实生活问题。其次分析吴某所具有的优点,在人际交往的方法上给他以具体的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小案例分析篇3

  一.幼儿状况分析:王世博,女,四岁,性格内向,安静,各项能力都均衡发展,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中能照顾好自己,但孩子对新环境融入的比较慢,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主要表现在;1.开学入园一直到现在伙伴很少,基本都是原来小班的伙伴;与老师之间开始不愿沟通,在老师的引导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只能做到问了说,不问从来不和老师说多余话;2.签到工作:孩子每天签到时,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后,都要先看一下老师,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才敢去操作,只要是关于单个操作·提问都需要老师的鼓励及肯定,其实她的回答和选择是正确的;3.孩子会因为家长看似很平凡的一句玩笑话闹情绪。

  二.观察事例:

  这天她如往常一样入园,在老师的指导,鼓励下完成签到工作。不一样的是,她第一次极度的不愿意留下。孩子一边趴在护栏上,看楼下布布和小朋友们游戏那种不愿离开的眼神,一边因妈妈要走哭闹着不愿留下。最后在妈妈“狠心”留下她的那一刻,她绝望的“哇”一声哭开了。随着老师的安抚,时间的流逝,游戏的开始,她不哭了,仍表现出很不开心的样子。不愿参加游戏,一个人坐在小屋里,不管游戏有多精彩,老师怎样劝,她都一句话不说,一直哽咽着。

  三.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当我们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妈妈时,妈妈说了一句看似很平常的话:“可能是因为早上孩子爸爸再给她开玩笑时说了一句,今天你去幼儿园,我们就都到亲戚家喝酒,你就不能去了。她还惦记着,所以闹情绪,······。”通话结束后,在询问孩子情况时,孩子边哭边点头,害怕爸爸妈妈丢下她。利用放学接送时间,给妈妈交流孩子近段情况时,妈妈说:“孩子胆小,出去和别的小朋友玩时,遇到有小朋友争玩具或欺负她时,孩子就只是哭,问了也不说。只是用摇头和点头来表达;有时候回家问她在幼儿园学了什么或问一些儿歌时也不说,但在我我们不经意时会发现她一个人在表演些什么,一看到我们就停了;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或遇到陌生人时就紧紧地拉着我的衣服,表现出不愿接近的行为。不愿上学的谜团揭开了,新的问题出现了,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在意这句话,对这句话表现出这么强烈的反应,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缺乏安全感。

  四.给家长的建议:

  因为孩子内向,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在遇到新环境,新事物时需要家长做到:

  1.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少批评。在日常生活中如做作业或做一些琐事时,尽管孩子做的不是很好,也要挑出好的一点来鼓励表扬她,及时给与孩子肯定,慢慢地引导,帮助孩子尽力自信心。

  2. 孩子每天经历很多事,开心的不开心的,孩子不愿表达,藏在心里,日积月累,无形中制造了压力。我们要通过不同的方法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如:画画,给孩子一张纸,让孩子随便画,想画什么画什么,从孩子的画中理解孩子,慢慢的引导孩子说出心里的事情,鼓励孩子乐于分享。这样不仅帮助孩子释放了压力,还培养了孩子的沟通能力,想象力,和绘画创作的能力。

  3.多带孩子到儿童乐园去接触同龄的伙伴,引导鼓励孩子认识新朋友,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特别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表达的意思要是:妈妈爱你,不会离开你,你是我们的心肝宝贝儿等,一些亲近感情,建立安全感的话语。在孩子感到十足的安全按基础之上,再给孩子开适当的玩笑,这样不仅生活充满了欢乐,亲子关系也会更加亲密。

  五.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尤其是幼儿的心理健康,绝不像身体健康那样受人们重视,行者绝非心理工作者,而是提倡一种关注未来的崭新观念。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了,但心理素质问题出现极大的下滑,为了孩子的健康,避免以后的遗憾,及时的引导,鼓励孩子,家园共育,共同创造孩子快乐的童年,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的人才。


看过“心理健康教育小案例分析”的人还看了:

1.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分析

2.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

3.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5.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3篇

    160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