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书法>书法字体>魏碑书法>

魏碑书法有哪些影响

炳卓分享

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元怀墓志》及《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魏碑书法的影响

魏碑被人们发现的时间较早,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唐朝的书法家欧阳询和褚遂良的一些作品中,都能看出北朝碑刻对他们的影响。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王书代表的晋朝书风在唐朝一代始终是主流。所以总体上,唐朝楷书继承的更多的是晋楷的传统,即使对魏碑有所取法,也大多是书法家个人的兴趣和风格所致,没能形成一种普遍学习魏碑的风气。

唐楷达到的高度及其法度严谨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后人对楷书的修习变得程序化,楷书的面貌变得标准化,从而丧失创造力。结果,宋朝四位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都没有可以和唐人比肩的楷书作品,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于行书和草书的创作。到了明朝,由于科举取士的日益僵化,出现了一种称为“台阁体”的书风。“台阁体”楷书是科举考试规定的官方字体,追求美观、大方,同时也要求标准、规范。这种要求抑制了书法家的创作个性。清朝则进一步演变为“馆阁体”,更是受到“千人一面”的批评。

清朝前期,金石文字学兴起,南北朝碑刻大量出土;在书法方面,人们也开始反思“馆阁体”的弊端。于是,到了嘉庆、道光年间,魏碑开始受到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重视,其中鼓吹魏碑最力者早期有阮元和包世臣,后期有康有为。阮元写《北碑南贴论》和《南北书派论》,首倡“碑学”;包世臣着《艺舟双楫》,康有为着《广艺舟双楫》,一反宋朝以来对淳化阁帖的推崇,提出“尊碑抑贴”的观点。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里面明确提出:“今日欲尊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则磨之已坏,不得不尊南、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以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人,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于尊乎!”此后碑学盛行,魏碑的价值得到普遍的承认,修习楷书的人除了取法“晋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魏碑。另外,魏碑经过标准化成为“魏体”字,是现在最常用的汉字印刷字体之一。在书法诸体中,草书与碑学风貌距离最远,最具实践难度,其实践价值也最高,故引碑入草应为碑帖结合的高级形态。_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汲取前辈书家碑帖结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率先明确提出“引碑入草”的命题,并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和探索。

书法著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理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收获甚丰。主要有《四体书势》(卫恒撰)、 《隶书体》(成公绥撰)、《草书状》(索靖撰)、《行书状》(晋王珉撰)、《草书陚》(杨泉撰)、《飞白书 势铭》(刘邵撰,以上为西晋),《笔阵图》(传卫夫人撰)、《书论》《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笔势论 十二章并序》〔传王羲之撰,不可靠,以上为东晋),《采古来能书人名》(羊欣撰)、《论书表》(虞龢撰)、《论书》《笔意赞》(王僧虔撰)、《文字志目》(王愔撰)、《论书表》(江式撰)、《与梁武帝论书启》(陶弘景撰)、《古今书评》(袁昂撰)、《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古今书人优劣评》(梁武帝撰)、《论书》(庾元威撰)、《书品》(庾肩吾撰)、《题右军乐毅论》(僧智永撰) 等。这些著作在书法理论发展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和书法理论所取得的成就,为唐代书法的昌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46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