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历史>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妙纯分享

  温故而知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从而形成惊人的记忆力。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一)

  第16课

  1.造纸术:西汉前期出现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便宜,质量好,逐渐普遍使用。

  2. 医学:

  “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神医”华佗:针灸和外科手术。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模仿虎鹿熊猿鸟编出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

  “医圣”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的原则。

  3. 数学: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的大部分内容。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4. 地动仪:东汉的张衡发明,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利用杠杆原理。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二)

  第17课

  1.宗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原地区。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东汉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法,建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道教:东汉后期兴起,创始人之一张陵。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2.王充写了《论衡》批判迷信鬼神思想。

  3.史学: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写了《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从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三)

  第18课

  1.200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3.220年,曹丕称帝,都洛阳,曹魏。221年刘备称帝,都成都,蜀汉。222年,孙权称王,都建业,孙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4.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在政治上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在用人方面招贤纳士,唯才是举、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经济上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实力日益增强。

  5.230年,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四)

  第19课

  1.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原因:

  ⑴南方战乱较少,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淝水之战东晋的胜利,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发展进程没有被打断。

  ⑵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⑶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

  ⑷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⑸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发达,而且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优越,而黄河开发后过度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2.经济发展表现:

  (1)农业:江南实行麦稻兼作,五岭则种双季稻;

  (2)手工业:纺织技术进步,蜀锦全国有名;

  (3)冶铸业:灌钢法的发明;

  (4)制瓷业:青瓷成为日常生活用具;

  (5)造船业:能制造在海上远航的大船;(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

  (6)商业及城市: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建康人口达到百万。

  3.《汉书》记载与《宋书》记载江南经济的不同:《汉书》:反映了江南当时开发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但由于江南地区本身特产丰富,人民生活有保障却不富有。《宋书》说明江南在这时已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出现了跟以前不同的情况,不仅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农业发展还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江南成为当时全国最繁荣富庶的地方之一。

  4.263年曹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建立晋, 都城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晋惠帝时“八王之乱”316年西晋为内迁的匈奴人所灭。

  5.五胡内迁: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6.东晋:317年 司马睿 都城 建康。

  7.前秦:氐族人建。4世纪后期。

  8.淝水之战:383年,前秦与东晋在淝水决战,前秦战败,瓦解。相关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9.南朝:420年,刘裕称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齐、梁、陈,这四个朝代,总称为南朝。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五)

  第20课

  1.4世纪后期,鲜卑建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和控制。

  措施:迁都洛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的了解。

  3.北朝: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1782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