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历史>

高效的初一历史学习方法汇总(3)

若木分享

  3、学而时习之第三部曲──复习要及时

  “学而时习之”。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要达到“在脑子里翻书”的境界。一般来说,复习的类型有随堂复习、课下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等,每一种类型的复习目的、复习范围、复习要求是不同的。复习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复习提纲、重点阅读、比较相关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分类与归纳、构建知识体系等,并与练习相结合。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因为历史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

  4、及时演练第四部曲──练习再提高

  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提高我们的应用能力,进行巩固练习。练习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考查记忆能力的,把书背会了,就行;一类是侧重于考查思维的,这一部分题目如果你没有那个能力,书背得再多也没用。练习对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运用等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新情境下的继续学习,学会做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则,按照要求进行解题;要把握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总之,运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把握好历史的知识脉络,汲取智慧和营养,就能学好历史,并用历史知识来丰富我们的人生。

  一、给枯燥的历史涂上情感色彩

  读史使人明智,但在我们中学阶段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往往注重了“读”,而忽略了“明智”的过程,从而让离我们久远的历史更加枯燥无味。希望下面的学习方法,能开启我们“明智”的大门。

  现在的历史课本图文并茂,资料丰富,趣味性强,我们应该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可是,因为习惯了课堂上的背、背、背、写、写、写,我们对历史的学习已经很少带有感情色彩,难怪很多同学说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那么,我们该怎样学,才能让历史释放出它的情感色彩呢?

  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其中有很多正面和反面的材料是我们接受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如学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们惋惜、痛恨溢于言表;学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再看到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丑恶嘴脸时,我们攥紧了拳头,恨不能揍扁这个老太太;学到“血染卢沟桥”,我们感慨中国军人那种为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精神;学到“南京大屠杀”,我们痛恨没有人性的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在愤怒过后、感慨之余,你的内心留下了什么?我们不妨用下面的方式,看看你眼中的历史是什么情感色彩的?

  1.开辩论如“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虽然过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当你站在它面前时,有何感想?我们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下面是两种基本的观点:第一种是复原圆明园。应该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对它加以复原。让它重新拥有世界万园之园的桂冠,重现世界建筑瑰宝的风采。从而吸引更多的世界游客来此,饱览它的风采,这样既传播了中国古典文化,也可弥补我们当年的损失……第二种是不赞成复原。要复原圆明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况且复原的带有现代味,它的观赏价值比起真正古典的要大打折扣。倒不如让它以现在的残垣断壁凄凉的躺在那里,让每一个来参观的人去自己想象那段屈辱的历史,从而激励后人。知耻而后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看法,加入到不同的阵营中,请各阵营选出一名“营长”,做好记录,我们的记录稿也可以作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存档。如果课堂上想的还不全面,可以课下再通过查阅资料继续补充。这样,通过辩论、倾听、学习,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就不再是时间和事件的枯燥堆积,而是一种情感的内化。

  2.献计献策。如学完了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目睹”了清政府的一次次失败和屈辱的签约,你除了愤怒,还有什么?你痛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痛骂慈禧太后、李鸿章这些卖国贼,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这些痛恨都改变不了历史,倒不如设身处地的给当时的中国找条光明之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联系今天你所储备的知识、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现实生活,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献计献策。我们能想到改革,发展经济,今天的改革开放就是最好的例子;想到革命,把这个腐朽的清政府推翻,别让卖国贼当权;想到整顿军队,加强军事力量;想到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你也许会觉得这些想法不着边际,但是当你看到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时,你会感叹,原来我们的前辈也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这样为中国的光明前途而探索的。只要我们每个人敢想、能干、富有责任感,都可以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从而增强自豪感、责任感。

  3.搜集图片。新课程下教材中的图片明显增多,图文并茂。但我们往往觉得太陌生,不太感兴趣,因为图片中的人和事离我们太遥远。如果是我们自己“参与”的或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的相关照片,我们的关注程度可能就大不一样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搜集图片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如通过“重走长征路”搜集遵义城、泸定桥等相关图片;参观抗日战争遗址,搜集卢沟桥事变、血战台儿庄等相关资料;走进沂蒙老区,寻访孟良崮战役的遗迹;和你身边的革命老前辈成为“忘年交”,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等。通过自己搜集图片、资料,你所记住的就不仅仅是几个枯燥的时间、数字和人名了,而是带着一种深深的情感去认识这段历史,那么这段历史中的人和事也就被你赋予了情感色彩。

  这些方式,灵活多样,课上、课下都可以进行,全班同学都可以参与。我们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历史。那么,历史也就在我们的思考、感悟中涂上了情感色彩。

  作者简介:徐素华,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教师。从事历史教学近20年。在教学中注重历史教学改革,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注重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运用。论文《在反思中找寻新课程的切入点》在《中国教师报》发表。

  二、学习历史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1、自学环节

  ①自读。反复阅读新教材,了解课文大意,掌握脉络,既读书又读图,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落实到教材之中。②思考。积极独立思考,明确重点、难点。③找出问题。将课文中尚未弄懂的问题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出标记。④补习。补习旧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汇。⑤练习。寻找自学思考题答案。

  2、 听课环节

  ①全神贯注,努力排除一切干扰,做到眼、耳、手、脑多种感官并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②目的明确。带着新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自学时存在的问题听课。③多思、勤问。要确立多个思维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理解所学问题,大胆回答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④认真读图表。历史教材有很多图表,学生应根据要求,认真的读,运用图表分析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观点。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⑤做好课堂笔记。要听记统一,有详有略,不但要用文字记,而且要利用图表进行记录。

69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