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生物>

7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妙纯分享

  七年级生物教案设计的个性化在形式上是建立在传统教案的。小编整理了关于7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7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范文

  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一、花的结构

  1.花托 2.萼片 3.花瓣 4.雄蕊 5.雌蕊

  小结: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方案一: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桃花(鲜花、冰冻鲜花或浸制标本)或当地常见的典型的一种被子植物的花。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二:四人合作,根据假设,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桃花模型,认识花的结构,分析、交流,明确雌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验证假设,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三: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性学习,回忆平时常见的被子植物的花,对照彩图进行联想、观察,认识花的结构,相互交流合作,解答疑惑,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四: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花的结构,对照已经解剖开的桃花(鲜花或挂图)黏贴图,根据疑惑,进一步认识花的结构,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组织学生画花、说花,围绕困惑: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关的结构可能是什么?进行学法指导,利用CAI组织学生探究花的结构,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利用桃花模型质疑: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它还能发育成果实吗?请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模型,认识结构,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用优美的诗句带领学生回到那鲜花盛开的季节,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请学生带着疑惑,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花的结构,明确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用花的黏贴图引导学生思考花是怎样结出果实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花的结构。由于花粉和胚珠的结构不易看到,在探究时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挂图或板图进行说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的过程。

  方案一:调动经验储备,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想像、回忆,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了解传粉过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二:根据问题,仔细观看录像(CAI课件),合作交流,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三:课前小组合作排练,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表演(虫媒花和风煤花)传粉过程,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方案一:根据问题,调动经验储备,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最终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方案三:针对书中的不解之处,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活动教具,黏贴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方案四:在教师帮助下,列表回顾种子的结构、果实的组成和子房的结构等知识。

  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的方法,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创设问题情境:花落后能结出果实。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指导学生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爱花习惯教育 模拟表演人工辅助传粉的方法,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广东省肇庆中学 冼国霞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追求知识的传承,注重以考试为主的应试教育模式,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所以,生物课程标准就是要打破这种陈旧的模式。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只有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自主学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谈谈在生物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用多种形式的教具以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引发学生兴趣

  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和实际环境条件的限制,有很多生物学知识或有关实验是不可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到或实践到的。而且一个课时只有40分钟,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到多一点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兴趣呢?这是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要利用生物活体、标本、模型、挂图等传统直观的教具来协助教学。另外,对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宜采用电视、投影、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这不仅可以将教科书中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形象,使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

  二、以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吸引学生

  教师应抓住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对知识充满好奇心这一心理特征,采取多种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学习的共鸣。

  例如,在学习“青春期”这一节时,我采取问卷调查和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教学,再根据学生的疑惑制作多媒体课件授课。问卷的问题涉及“你有没有出现遗精?”“你有没有出现月经?月经期间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吗?”“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女生(男生)?你为什么会喜欢她(他)呢”等敏感的问题。而学生讲的故事则是关于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的情境,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男女同学关系等。由于问卷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学生讲的故事都非常贴合学生的自身实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节课的内容,真正是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只有了解了这些事情,才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讨论和交流关于身体发育和性成熟等敏感的话题,兴趣被一下子激发起来,连平常上课最容易分心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兴趣倍增。

  再如,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设计游戏来引出课题。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如“相互拍手”“抓手”“接球”“踩气球”等,概括出反射的概念。本节课由于是学生直接参与活动,而且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所以,课中有许多快乐和欢笑,有许多的创意和出其不意,但都是围绕着有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来进行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同样激发了学生兴趣。

  三、利用各种竞赛的形式,拓展学生学习兴趣

  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在教学中适时举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知识竞赛或辩论赛等,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复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时,让学生进行知识竞赛,根据教科书内容设计一些必答题和抢答题,让学生在竞争中,把知识牢牢记住,也让学生学会互相协作。

  而针对学生学习有所松懈,兴趣减弱的现象,我根据学生能力,选择了一些关于目前生物技术上的热点问题作为辨题,如“人类是环境的破坏者/保护者”“医学的发展应有/不应有伦理的界限”“克隆技术有利于/不利于人类”等,让学生争辩。学生在辩论中都能自由表现自己,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每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往往会激起一场针锋相对的舌战。这样的辩论有助于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认知更深入,而且易使学生获得无比乐趣。

  四、适时设疑,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也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探究学习的动力就是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探究中教师要演好一个帮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所收获,让他们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这一节时,我在课前就设置了问题如“什么是裸子植物”“什么是被子植物”“裸子植物除了种子裸露这一特点,还有什么特征呢”等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课外书、上岗搜集有关资料,再让他们上课时带来并向同学介绍。这就使他们尝试到探究过程中的乐趣,而通过介绍自己的劳动成果,他们也获得一种成功感。这正是我在这节的教学中想要达到的效果。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对事物喜爱的情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无形动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作为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7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1.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

2.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3.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案

4.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人教版

5.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

    203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