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地理>

高二地理选修三复习提纲

陈哲凡分享
  随着学期末的逼近,高二地理所有的复习提纲也已整理好,选修三的部分也不能忽略。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所分享的高二地理选修三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选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

  1.旅游资源的含义: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既可以是自然风景的、文物古迹,也可以是风俗民情的。
  2.旅游资源的内涵:
  (1)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不包括服务设施)。(2)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3)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3.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①内容上:既有自然又有人文;既有景观又有文化;既有古迹又有现代;既有实物又有体验。
  ②地域上: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各具地方特色。
  ③季节上: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
  ④组成上:多要素相互组合。
  ⑤价值上:美学价值(形式美、朦胧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
  (2)地域性 (3)变化性 (4)观赏性 ⑸定向性 ⑹永续性和易损性 ⑺非凡性 ⑻可创造性
  4.旅游资源的两种基本类型:
  (1)自然旅游资源:自然赋予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组合。
  分为:①地文景观类②气象气候类③水域风光类④生物景观类⑤宇宙类
  (2)人文旅游资源: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学创造的载体和轨迹。
  分为:①古迹和古建筑类②现代建筑成就类③休闲求知健身类④购物类
  5.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1)世界遗产可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2)中国已有37处世界遗产(截止到2008年底)。
  文化遗产:除教材上长城等24处,新增了2处: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共26处)
  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江西上饶三清山(7处)
  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黄山、峨眉—乐山大佛、武夷山(4处)把后两项填在图上:此外,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 新疆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
  (4)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世界遗产本身都有一段漫长的历史,不仅有它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它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5)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认识和研究它的价值十分必要,一方面可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主动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可提高旅游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对世界遗产,不能只从经济上去考虑它的旅游价值,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对它的保护。对保护世界遗产的态度,可概括为“三个负责”:(1)对历史负责,对创造人类高度价值和文明的祖先负责;(2)对当代人负责,不仅是中国人,也包括全世界人民;(3)对未来负责,要把它完整地交给子孙后代。
  6.什么是旅游业?(记忆)
  旅游业是练习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纽带,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他们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它不仅能满足现代人的旅游需求,而且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气者促进和带动作用。
  7.旅游者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条件并提供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简言之,旅游业是旅游(地理)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产业模式(经济)。
  8.现代旅游业的主要特点
  ①综合性;②服务性;③涉外性;④带动性;⑤脆弱性。
  9.旅游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表现为人们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暂时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10.旅游的判定方法与技巧:
  1、旅游活动以“活动空间”的“异地性”区别于“其他休闲活动”; 2、旅游活动以“活动目的”的“娱乐性”区别于“其他经济活动”; 3、旅游活动以“活动时间”的“临时性”区别于“人口迁移”;
  4、旅游活动以“消费活动”的“高层次性”区别于“一般的消费活动”; 5、旅游活动一定要和消费结合起来。
  特别提示:科技革命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

  高二地理选修三复习提纲:第二章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1)了解景观特点
  旅游者应事先对所要游览的景观有所了解,尤其是了解人文景观设计者的美学构思,以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如: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太湖石、日月同辉。
  (2)精选观赏点位
观察对象 最佳位置 举例
千峰万壑 远距离俯视 张家界武陵源群峰(湘)
江河曲线、湖海旷景 远距离俯视(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
岳阳楼与洞庭湖(湘)
黄鹤楼与长江(鄂武汉)
腾王阁与赣江(赣南昌)
大观楼与滇池(云昆明)
峡谷、洞、一线天 近距离观看 科罗拉多大峡谷、长江三峡、桂林芦笛岩
小的湖泊、沼泽、池塘 近距离观看(低临水面的厅、榭、廊) 西湖
适当距离仰视 黄果树瀑布(贵)、尼亚加拉瀑布
山水组合 长江三峡、桂林漓江
地貌的酷似造型 特定的观赏点 黄山石猴观海、路南石林阿诗玛、广东肇庆七星岩
  (3)把握观赏时机
  ①季节性的景观:我国的名山——多夏季;黄山云海—冬季和雨过天晴;哈尔滨冰灯——冬季;香山红叶——秋季
  ②特定时间的特定景观:日出、日落、云海——雨过天晴;钱塘大潮——八月十八;泼水节——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 ;青海湖鸟岛——5月
  (4)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对旅游景观历史文化地位的了解不同,欣赏时所激发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也不同。如:观赏岳阳楼。
  (5)提高审美素质
  2.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
  旅游景区景观特点的描述方法:
        ①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多样;
        ②景观的主要类型;③景观有何地方特色、审美特色;④景观品位的高低:是世界级、国家级还是地方级的。
  (1)山地景观——黄山
  旅游资源丰富。
  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地旅游风景名胜区。
  景观特点 72峰:崔巍雄浑、峻峭秀丽、错落有致,天然巧成。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名冠于世。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花岗岩断块山,节理发育。
  成因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植被茂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显著,常出现云海景观。
  由地质、地貌、气候等多因素造就。
  (2)海域景观——美国夏威夷
  旅游资源丰富,由8个大岛和100多小岛组成。
  景观特点 热带海域风情和火山景观闻名于世。
  世界罕见的休憩风景胜地。
  由火山爆发形成,盾形火山利于观赏和考察;
  成因 地处热带,受海洋环抱,气候适宜,雨量丰富,植物茂盛;
  多种文化融合:海岛文化、移民文化
  (3)历史遗产——中国长城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景观特点 中国人文景观第一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世界奇观。
  建筑年代之久、规模之大、历史价值之高举世无匹。
  成因:古代军事防卫工程。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体现因地制宜思想,与自然环境和谐;是自然地理界线(中段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4)城市景观——法国巴黎
  ①世界十大名城之一
  景观: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道、凡尔赛宫、爱丽舍宫、卢浮宫。③景观布局体现欧洲文化特点——主要建筑位于广场中央。
  3.旅游资源的评价:
  (1)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①旅游资源特色——吸引旅游者的关键性因素;②旅游资源的价值;③旅游资源的组合和规模
  (2)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①环境容量;②环境质量;③社会经济环境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①地理位置、交通条件;②客源市场条件;③其他开发条件(投资、施工、服务设施等)
  4.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讲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种类 举例 旅游价值 核心 表现形式 形成过程
自然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 路南石林 对于探险者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景观 具体形式 自然过程
水域风光 杭州西湖
生物景观 黄山迎客松
天象和气候景观 黄山云海
人文旅游资源 遗址遗迹 北京故宫 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 建筑景观 具体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 历史过程及当代人类活动
建筑与设施 苏州园林
旅游商品 景德镇陶瓷
人文活动 傣族泼水节
  5.自然旅游资源还包括宇宙类(太空、星体、天文观测、陨石等)。人文旅游资源还包括休闲、求知、健身类(科学教育文化设施、疗养和社会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中心、运动场馆、游乐场所、节日庆典活动、文艺团体以及其他休闲、求知、健身活动)。
  6.地文景观包括地貌景观(如丹霞地貌、岩溶地貌)、地质过程遗迹(如火山口、海蚀景观)等;水域风光如泉、瀑、景观河段、湿地等;生物景观如林地、草地、生物多样性景观;天象景观如日月食观测地等;气候景观如海市蜃楼、佛光发源地、避暑避寒地等。
  7.旅游资源的特性
序号 特性 解释说明
多样性 内容多样性 旅游资源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的;既有古代遗存,又有现代兴建的;既有事物性的,又有体察性的。
空间分布广泛性 在地域上 山川、海域、太空、城市等
在季节上 春发、夏花、秋实、冬衰
在组成上 各种景色构成完美画镜,才有吸引力,亭台楼阁、流水飞瀑等
在价值上 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等
非凡性 只有那些在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者现象,才能成为旅游资源。
可创造性 比如深圳的“锦绣中华”“世界之窗”、苏州园林等等。(人文景观而言)
非可消耗性 与矿产、森林等其他资源相比,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可以反复使用的特点,本身不会随着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消耗掉。
观赏性 自然和人文要素是否富有观赏价值和吸引功能,是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本质特点。旅游资源同其他资源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
不可移动性 区域性或者不可移动性,是旅游资源的根本属性之一。
物质景象组合型 旅游资源是由许多景象组合而成、综合性显著的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应当注意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合理性和协调性。
重复利用性 游客参观游览,带走的只能是印象而非旅游资源本身。
历史文化属性 人类的文化能够“凝聚”在一定区域的山川景物上,具有非常强的区域和民族特色。因此,旅游资源多具有民族特色。
  8.地质旅游资源
  1)花岗岩景观
  花岗岩是一种酸性的深层火成岩我国众多的名山中,有不少是由花岗岩构成的山岳景观。如泰山、华山、黄山、衡山、崂山、普陀山、莫干山、三清山等。
  2)玄武岩景观
  玄武岩是一种基性火成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在我国东南沿海和四川、贵州、云南、内蒙古等地,分布有许多玄武岩。
  3)砂岩景观
  我国很多地区发育了红色的沙砾岩层。岩层易受风化侵蚀,形成地势不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丹崖赤壁地貌。这种地貌以广东仁化县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故称“丹霞地貌(色渥如丹,灿若明霞)”。丹霞笛膜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江西、福建、浙江、四川、贵州、甘肃等地。湖南张家界有世界上罕见的石英砂岩大峰林、大峡谷。注:“丹”和“赤”,都是红色的意思,“霞”也是红。
  9.地貌旅游资源
  1)山岳峡谷景观
  山岳景观在地质构造上往往有共同的成因,多数是断层所切割而隆起的断块山。如山东的泰山、江西的庐山都是典型的断块山。
  峡谷,是指狭而深的谷底,横断面常呈“V”字形。两坡陡峭,构成峡谷景观。例如我国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这是长江风景旅游线上最为奇秀、俊美,最为集中的山水画廊。
  2)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
  我国路南石林,以岩柱雄伟高大、排列密集整齐、分布地域广阔而居世界各国石林之首。溶洞,是一种地下的岩溶形态。如地下河、地下湖、石钟乳等。
  10.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高二地理选修三复习提纲:第三章

  1.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景区的吸引物、旅游者、景区的服务业等。
  (1)旅游景区的吸引物: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
  (2)旅游者——主体地位。旅游者具有的基本条件:自由支配的收入、一定的闲暇时间、适宜出游的身体条件、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旅游动机。
  (3)旅游景区的服务业:交通、食宿、娱乐、通信和购物等。
  2.旅游景区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1)旅游者影响和制约景区吸引物的开发利用,以及景区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2)景区吸引物是旅游者旅游的前提条件和景区服务业的基础;
  (3)景区服务业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合理开发利用景区吸引物,完善和提高其吸引力。
  3.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1)突出景观特色:如泰山雄伟、华山险要、峨眉俊秀、衡岳烟云。
  (2)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如江西庐山的白露洞书院以独特方式融汇在庐山自然美中。
  (3)维护生态平衡:如杭州西湖,湖沼之地→人间天堂。
  (4)最佳综合效益:最大限度发挥景点的综合使用价值。如甘肃兰州兴隆山瞭望塔:防火护林、鸟瞰全景。
  4.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1)景区形象:景观特色是决定性因素。
  (2)功能分区:常见的功能区有密集游憩区、游憩缓冲区和核心保护区。
  交通线:①便捷、经济、安全、可靠;②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3)空间布局
  服务设施:①与交通线相连;②在旅游区附近选址;③集聚与分散需具体分析
  5.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
  (1)查找、收集旅游资料与信息:图书、报刊、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旅行社、与亲戚朋友交谈是获取旅游资料与信息的渠道。
  (2)选择旅游线路:出发点是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丰富的旅游体验,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①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突出特色;讲究韵律——保持兴奋度;“冷热”兼顾——“以热带冷”;发展创新——适应需求;安全可靠。
  ②选择线路要注意的问题:突出主题;尽可能使景区串联,避免形成重复;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根据经济条件选择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结合旅游资源信息,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6.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传染病、核辐射等
  社会环境:战争、恐怖主义、社会动乱、火灾、旅游设施管理不当的损害等。
  7.旅游事故的防范措施
  (1)增强安全意识;
  (2)消除不安全因素;
  (3)控制不安全行为:①限定游客活动范围,设置安全警告标志;②加强巡视;③及时获得天气预报,预防自然灾害;④加强游客安全教育。
  (4)加强救援,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为旅游者提供紧急救护和援助。
  8.中国的园林艺术(记忆)
  (1)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景致、淡雅、写意见长。
  (2)我国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有主配、层次、框景和借景。
  主配即主景和配景,主景是全园的精华,配景起到烘云托月作用;层次是借有限的空间,造无限的风景;框景是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画框,把景象限制在框内,是园林的局部特写;借景是借园外风景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远景。
  9.对山水的鉴赏
  (1)山的内在意蕴鉴赏
  ①力量之美;②刚毅之美;③文化之美;④精神之美
  (2)水的内在意蕴鉴赏
  ①以水寄情,游水抒情;②以水寓意,观水体验;③以水寓理,观景升华
  10.自然美
  自然景观的美感,主要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和朦胧美。其中,形象美是最显著的美感特征。
  (1)形象美
  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和美感有所不同。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洞庭天下旷之说。
  (2)色彩美
  (3)动态美
  (4)朦胧美
  (5)听觉(声音)美
  听觉美是审美客体有节奏的音响表现出来的形式美。
  听觉美是大自然中的各种声响,赋予与人以听觉之美。
  总结: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色彩美是指自然景观的色彩美感和色彩变化;动态美是指自然景观富有动感的美;朦胧美是指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蔼使自然景观呈现出的一种若隐若现、烟雨凄迷之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强调的是一种动感的美,属于动态美的范畴。

  高二地理选修三复习提纲:第四章

  1.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带动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

  积极作用 提供就业的机会和岗位

  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

  旅游业的不稳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

  消极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涨

  2.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文化的作用

  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积极作用

  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促进城市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给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

  消极影响

  对旅游区居民健康的不良影响

  3.减少旅游业负面影响的措施:

  ①使旅游业发展规模、增长速度与旅游区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

  ②加强管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4.旅游活动和景区建设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砍伐树木——影响生物多样性

  对动植物 垃圾污染土壤——影响植物生长

  野生动植物捕食能力下降,繁衍规律破坏

  污染水体:旅游垃圾;酒店污水;游艇

  污染大气:交通工具;厨房油烟;寺庙香火

  磨损、破坏旅游吸引物:题刻、抚摸、践踏、呼吸、汗气

  不合理开发——破坏旅游景观和谐,如小卖部;

  破坏旅游景观

  不合理开发——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如开山辟路、乱填湖泊、围垦造田

  5.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提高旅游区规划、建设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监测,加大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力度;

  (2)运用法律法规,健全旅游环境管理体制。

  6.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①旅游发展方面的基础方面:

  a.开发地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

  b.开发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

  c.交通条件

  ②旅游具体规划方案:

  a.客源市场和导向

  b.基础设施的建设(住宿设施、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其他基础设施)

  c.所需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

  7.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意义

  ①旅游景区规划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基础

  ②以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为导向

  ③以旅游审美原理为指导

  ④对提升旅游景区为品位,扩大旅游景区的规模,提高旅游景区的效益,意义十分重大

  8.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流程

  ①对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大量的有关资料

  ②还要对景区开发的外部条件加以调查和评估分析

  ③要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进行总体定位

  ④根据总体定位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

  ⑤对景点的规划设计最为重要(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各项服务设施)

  9.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不和谐音及其启示

  不和谐音:①品牌之争;②重复开发现象严重;③低水平开发屡见不鲜;④不顾市场需求,盲目开发

  启示:旅游景区不做规划,只会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景区的低效益

  10.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a.污染

  b.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的灭绝)

  c.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如:造成水土流失、突然板结、滑坡、雪崩等)

  d.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②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a.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

  看过“高二地理选修三复习提纲”的还看了:

1.高二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2.高二地理选修3重点复习内容

3.高二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归纳

4.高二地理必修3复习重点归纳必背诵

5.高中地理选修3知识要点总结

6.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复习提纲

7.高二地理选修三知识点

8.高二地理选修六提纲

9.高二地理选修三教案

10.高二地理选修三第一章教案及知识点

    341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