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政治>

高中政治选择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2)

雪珠分享

  (八)、政治解题的以偏概全法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设计的题肢,常以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

  【例题】某地农民刊登广告,聘请城里下岗职工到农村去就业,得到一些下岗职工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到农村承包土地,种果树,开鱼塘,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这表明

  A.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B.农村比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途径   C.实现再就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D.城乡差别已不复存在

  这是1999年高考政治第30题,正确答案是AC肢,BD肢就是以偏概全、片面地看问题。诚然,农村某地方确实需要劳动力,有不少就业的机会,但这并不能表明农村就业机会比城市还多,更不能得出因为有少数城市下岗职工到农村就业,城乡差别就不复存在,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启示: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各个题肢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性、绝对化的题肢舍去。一般情况下,过于绝对的选项大部分是错误的。

  (九)、政治解题的枝加叶法

  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例题】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这就是说   A.在阶级社会里,民主始终是最基本的国家制度   B.在阶级社会里,被统治阶级不可能获得任何民主权利   C.在阶级社会里,民主和专政总是统一的   D.随着国家的消亡,民主也就不存在了

  这是1992年高考政治一道不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是CD肢。A肢的主干成分是“民主是国家制度”,命题者在句中增加了“始终”一词,这就使观点的正确性发生了变化。因为,民主制度是与专制制度相对立的国家制度,民主制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些阶级社会中,只是个别现象,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才真正在世界多数国家建立和发展起来,可见A肢是错误的。又如,B肢也存在着类似问题。在阶级社会里,民主作为国家权力 ,总是由统治阶级独享的,但不等于说被统治阶级没有“任何”自由权利。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不懈地争取自身民主权利而进行斗争,也会迫使资产阶级作些让步,从而获得某些民主自由权利。所以B项是不符合实际的,应予以否定。

  启示:答这类题,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来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须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 、“任何”、“一定”、“都”等字词一定要慎重推敲。

  (十)、政治解题的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法

  这类题目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例题】1、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  A.和谐就是美和善   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C.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这是1996年高考政治第19题,目的是要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观点的认识。为增加试题难度,拉开考生档次,命题者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设计出四个相似的题肢,虽然这是一道最佳选择题,但考生误选率高达60%。因为,A题肢的美和善、C题肢的“ 是”与“彼”都是指的一个方面,构不成对立统一;B题肢的“登”与“临”是指实践,是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皆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可见,考生只有对唯物辩证法透彻理解,融会贯通,并对题肢作仔细的比较、辨析,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例题】2、各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往往会在汇率上表现出来,如美元对日元的汇率,近年来就一直在l美元合80-140日元之间波动。这表明(  )。   A.一国货币的价格是由他国货币的价值决定的   B.一国货币的价值由他国货币的价格决定   C.汇率反映两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   D.汇率反映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本题涉及汇率,干扰性比较强,主要来自于“各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往往会在汇率上表现出来”,而题目的D选项是“反映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少同学很可能会选D。但是D与题目材料中的话明显是一个错位,题目强调的是“经济形势的变化”往往会在汇率上表现出来。而不是说经济水平的高低会在汇率上表现出来,汇价高并不表明经济发展水平高,汇价低也不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低。这题也可以反推,日本、意大利的汇率比较低,但是它们是发达国家,相反,中国等国家的汇率比较高(相对于日本、意大利),而属于发展中国家。所以题目所表达的意思是,正常情况下,如果汇率上升的话,表明经济发展态势比较好,出口比较好;相反,汇率下滑,这表明经济状况不太好,出口不力,汇率的变化表面是一种货币比价关系,实际上反映的是两国经济状况(主要是对外贸易发展)的变化。AB两项明显应该排除。正确答案是C。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理论和题干的规定性,对相关题肢逐一辨析,缜密思考,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

  (十一)、政治解题的答非所问法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有意识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     【例题】针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防止危机蔓延;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尊重有关国家和地区为克服这场危机自主作出的选择等三点主张。这说明   A.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正在增强   B.中国主张维护世界和平   C.中国主张不干涉他国内政   D.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这是1999年高考政治第28题,正确答案是CD肢,AB两肢说法虽然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纯属答非所问,故不可选。

  启示:解答这类试题,只能选择那些和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不论其本身的说法多么正确也不能选。

  (十二)、政治解题的舍本求末法

  试题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东西。

  【例题】1995年初,某些发达国家宣布减少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其所欠的债务。而据亚洲开发银行同年年底发表的统计报告,发展中国家的外债为17905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表明

  A.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合理的国际分工状况没有改变   C.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奉行经济扩张和掠夺的新殖民主义  D.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在逐渐减轻

  这是1997年高考政治第17题,正确答案是C肢。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一种表现,本质一定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题干材料指出:“某些发达国家宣布减少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其所欠的债务”。D肢就是据此提出的顺理成章的干扰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因为,D肢所反映的现象正是发达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这一本质的表现。它们这样做,并不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恩赐和同情,而是为了更进一步加重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

  发展中国家的外债达到17905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这一经济现象,从表面看好像是A肢和 B肢造成的,其实它们都不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债台高筑的根本原因,二者虽然和题干有联系 ,本身也正确,但都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

  启示: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必须把“现象只看作是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 ”,自觉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才能排除干扰,否则就会舍本求末,导致失误。

  以上介绍的仅是选择题中常见的十二种干扰方式,有些特殊的方式就不一一例举。值得说明的是,高考试卷中的选择题能力要求较高,命题者常在一道试题中同时采用几种干扰方式, 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细心观察,反复体会,熟练掌握各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努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二、高中政治选择题解题步骤

  (一)、政治解题的选择题的做法

  1、选择题的构成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选择题的类型,大多以“组题”的形式出现,即一个材料设计多个试题。

  选择题从形式上看有两部分构成:题干和题肢。

  选择题从内容上看有三部分组成:文章、情景、问题设置。

  2、具体步骤

  (1)抓住立意。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短题干长读,理解其深刻寓意;长题干短读,抓住其中心思想,所以语文阅读能力很重要。

  (2)找关键词。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体现的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制度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养成好习惯,把题干和题肢的关键词划出来。

  (3)排查误项。

  (4)不得已,猜。(不可常用)

  (5)用选项反套材料。材料中能找到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则选。根据题目和题肢的关联性来选择,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的不能入选,这点尤其重要,因为近年的高考选择题大多是最佳选择题,并不意味着题目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二)、政治解题的解选择题的七项原则

  1、直接性原则。

  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题肢一般情况下均不入选。

  2、整体性原则。

  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只能说明题干局部意思的题肢不选。(该项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

  3、根本性原则(或深刻性原则)

  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最为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选肢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是题干意思的同义反复,该选肢不选。(该项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

  4、对应性原则(或一致性原则)

  题肢强调的意思和题干的意思对应或一致,该选肢入选。题干强调这个方面,题肢强调那个方面,造成意思“错位”,该选肢不选。审题时,要多斟酌、多揣摩,分别找准题干和题肢各自所强调意思的“重心”。然后进行对照,看看是否吻合,方可确定。

  5、角度性原则(或限制性原则)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肢都符合材料的意思,符合设问角度者入选。常见的设问角度有“从经济角度看”、“从政治角度看”、“从哲学角度看”、“从唯物论角度”等。

  6、唯一性和最佳性原则。(只适用于单项选择题)

  7、合理性原则(或逻辑性原则)

  有些选择题,不能机械套用某一原则,而要灵活运用几项原则才可解决问题。

政治解题技巧相关文章:

1.高中政治考试的答题技巧

2.高考政治漫画题解题方法

4.政治考试中需要注意的答题技巧

5.高中政治措施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6.政治考试答题必备万能钥匙

7.高考政治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20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