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政治>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精彩评论

凤婷分享

  抓好时政热点是2017年高考政治复习的必要条件,因此学生要掌握相关评论的写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评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评论(一)

  时政热点评论背景:

  这两年,山东改革科技奖励制度,压减科技奖项,省级科技奖项数量从2013年的近500项压减到138项,压减幅度超过七成。这项改革,触及了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位看过被取消奖项名单的同志说,原来奖项又多又杂,几乎是普惠性质的,一看就是为奖而奖,早就该取消了。

  时政热点评论观点:

  当前的科研评价,主要是以论文数量、奖励等级、承担项目的级别为参照指标,这有其合理性。然而,这样的“指挥棒”带来不可避免的负效应:许多科研人员一门心思发论文,争先恐后去评奖,千方百计提职称,挖空心思拿项目,以至于评奖名目越来越多。这又衍生出论文买卖、成果造假、代写代发等学术不端行为。评奖过多过滥,似乎提供了一条成功的“捷径”,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背离了鼓励科研人员潜心做真正有价值研究的初衷。

  更值得警惕的是,奖励评定、职称评聘、课题申请和评审等关键环节,转来转去都是由同一群人来实施,再加上缺少严格的回避、公开、监督机制,让很多科研活动变成了一个“自循环”体系。研究人员申请课题、做项目、发文章、评奖,然后再申请项目,进行又一轮循环。这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大量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后被束之高阁,没有真正发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美国60%—70%的转化率相比,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还很低。另一方面,这样的评奖牵扯了科研人员相当多的精力。熟悉内情的一位高校学科带头人讲,科研人员为此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跑关系、托人情、报材料、填表格;每年他都会接到不少请其关照课题和评奖的电话。

  压减不必要的科技奖项,是让科研活动跳出“自循环”必须迈出的一步,也是改革科研评价体系的应有之义。从实践来看,关键是要有重返正途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两年前,教育部曾连续颁发过三个关于改革高校科研评价机制的文件,意在推动科研分类评价和开放评价的实施。不过,大部分高校目前在这个问题上依然没有什么进展,更缺少实质性的举措。山东压减奖项,也有不同的声音。由于与国家评奖不同步,不少科研人员在参加国家评奖的时候吃了亏,少不了埋怨和反对。在这个问题上,山东省省长郭树清认为,改革需要有长远眼光,更要尊重规律基础上的自信和坚决。只要符合科技发展的自身规律,经得起时间考验,就要有敢吃螃蟹的勇气,争取为国家层面政策调整积累经验。

  压减奖项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建立更科学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要促进新机制的建立,比如在分类评价的基础上推进和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培育一批专业化的机构,走市场化的路子。另一方面,也要盘活现有资源,推动专业学会协会转换角色。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会协会成了一些退休干部养老、“发挥余热”的闲散机构,其创收活动是滥设奖项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这类学会协会的内部体制机制和治理结构,让它们作为专业性学术机构发挥积极作用,化阻力为助力,可以更快地缔造一个更合理的科研评价奖励体系。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评论(二)

  时政热点评论背景:

  为打击黑钱,印度政府闪电发动“废币”已有月余。除了迅速收到期待中的效果,社会的抱怨情绪也在不断积聚。不久前,印度莫迪公开回应,请求民众再忍耐50天,承诺到年底会带来“一个你们一直希望的印度”。

  时政热点评论观点:

  废币初期,莫迪赢得了国民的普遍支持。有数据显示,印度黑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20%。黑钱不仅侵蚀国家财政基础、虹吸经济资源,而且滋生腐败、资助恐怖主义、消磨改革意志。废币不仅使得印度国库充盈,税源扩大,而且大幅减少财政赤字,打击假币。印度财政部一位高官表示,废币使中央财政多出5万亿卢比(约合5000亿人民币)。《印度快报》报道,废币已使印度47个城市11月税收收入达到去年同期的2.5倍,中部城市海德拉巴11月的税收更是同比暴增26倍。

  但同时,废币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印度是高度依赖现金的社会,很多地方的交易只接受现金,废币除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不便,对印度经济的冲击也可想而知。首当其冲的是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地主及农民,他们从事产业经济占印度GDP的45%左右,但雇佣人数却超过80%。这些人手中常需握有现金用于周转,每周只能支取5万卢比的限额,让不少中小企业处于停摆状态。笔者见到,商场和市场门庭冷落,人们不得不停止工作去换币。据路透社报道,这可能导致当前季度企业营业利润下滑多达40%。印度界限资本对印度2017年增长预期,也从此前的6.8%下调到3.5%。对此,印度经济学家德雷兹形容道:在一个繁荣经济体更换货币,就如同向一个高速行驶的汽车轮胎上打枪。

  废币展现了印度政府强势改革和打击黑钱的决心,但却并未撼动更庞大的黑钱势力。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理事会研究员拉马克什娜告诉笔者,很多黑钱和腐败资金都通过转化为土地、黄金等方式保值,或存于国外,废币对这种方式存在的巨量黑钱鞭长莫及。同时,随着废币的效应从“闪电战”转入“阵地战”,黑钱也开始迅速地进行手段升级。有媒体指出,废币客观上造成了长期存在的地下钱庄体系进一步演化,新型非法网络逐渐抬头。

  实际上,废除流通中大额纸币是世界各国都在考虑的一种通行做法。美国前财长今年早些时候发文讨论取消100美元面值纸币,500欧元面值纸币也将于2018年底永久性停止发行。与稳步推进相比,印度采用的是突然袭击,本是希望直接打击黑钱的七寸,进而顺势推进“无现金社会”,但在庞大的黑钱和影子经济面前,废币无法触及印度更深层次问题。有专家认为,印度薄弱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脱节,才是造成印度黑钱泛滥的根本性因素。加之金融基础设施落后,正规经济部门与非正规部门严重失调,这些问题都是废币无法根本解决的。

  印度废币打黑,是世界关注的一个实验范本。事实证明,直接瞄准流通手段的废币猛药虽然见效快,但依然难治本,而且其积极效应还要与诸多社会风险相抵消。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滋生黑钱土壤,恐怕还需改革顶层设计和治理体制。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评论(三)

  时政热点评论背景:

  公开曝光9家生产企业,采用特殊监管方式区别对待,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联合惩戒……近日,据国家安监总局消息,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了2016年第二批国家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这一有力举措,凸显了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意志,也再一次引发公众对“安全议题”的关注。

  时政热点评论观点:

  安全犹如阳光和空气,往往受益而不觉,失之则悲恸。最近一段时间,从江西丰城电厂坍塌事故到内蒙古赤峰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一些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不时见诸报端,顷刻间便夺走数十人的宝贵生命,让许多家庭瞬间崩塌、陷于痛苦。没有什么比生命的陨落更令人痛心疾首。对百姓而言,平安堪称最基本的公共品,舍此,幸福感、获得感都将无从谈起。

  常言道,防患于未然。现代社会分工细密、运行复杂,是实实在在的“风险社会”。从生命安全的角度出发,可说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然而在现实中,面对安全生产工作,一些地方常会落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怪圈。有的生产经营单位重眼前利益轻安全建设,在安全投入上能省则省,在安全检查前百般应付;有的企业负责人始终存有侥幸心理,只要事故的重锤没砸到自己,就万事大吉、继续“走钢丝”。“祸患常积于忽微”,在安全生产领域,这更是一条反复被验证的铁律。

  岁末年初,时序更替,往往也是安全生产的敏感期、脆弱期。12月10日,京广线安阳火车站6名作业工人被一辆货物班列撞击身亡;14日凌晨,瓦日线两名铁路职工在巡线时又遭遇不幸。前一起事故尚在调查处理之中,类似事故又不期而至。接连的路内伤亡事故,既令人惋惜,也发人深省。这再次说明,如果不能及时总结、补齐短板,只能自吞苦果,最终追悔莫及。一次次血的教训同样警示我们,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一定要葆有临事而惧的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

  去疴尤需猛药,治乱当用重典。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多措并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着力惩处违规失范责任主体,可为何各类事故仍旧屡见不鲜,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各地区各部门对安全生产不可谓不重视,但为何有的单位就是不能从事故中“吃一堑长一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无疑是责任落实还不够到位,惩戒措施还缺乏威慑力。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打到疼处,让他们真正痛定思痛、痛改前非,才能真正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有效防止悲剧重演。

  “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一再强调,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一方面,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真正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制度基座;另一方面,矢志改革创新,强化依法治理,以全链条、全要素的理念管控风险,用全方位、全覆盖的手段确保安全,着力消除妨害安全生产的每一处隐患。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联结成紧密的责任共同体,就有希望在全社会编织一张坚不可摧的安全防护网。

  安全问题无小事,日常做不到“万无一失”,关键时刻便会“一失万无”。春运将至、年关又近,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更须警醒起来,把安全牢牢握在掌心,用安全去擦亮幸福的底色。
看了<高考政治时政热点精彩评论>的人还看了:

1.高考政治时事评论集锦

2.高考政治时事热点评论精选

3.高中政治时事热点评论汇编

4.高中政治时事热点评论精选

5.2016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

6.高中政治时事热点评论范文

    3019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