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初中七年级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

燕纯分享

  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七年级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七年级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熟读全诗。

  体会诗歌中出色的描写方法,感受作者蕴含在其中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二、整体感知:

  1、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下(今陕西渭南县),曾官太子少傅。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卖炭翁》就是其中的一首。

  2、背景资料:

  初中七年级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

  (2)、学会寻找重点字词,分析重点字词理解诗歌的内容。

  (3)、能背诵全诗。

  2、过程和方法:

  (1)、用先独立思考,后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利用画画的方式使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西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要求解决生字新词,划出疑难之处,同时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它画出来。

  教学方法:

  1、情境法(直观画面)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教学手段: 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

  在小学里我们曾学过一首诗《草》,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知道作者是谁?谁来说说白居易?指名回答,然后教师补充。课件显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白居易诗歌的成就很大,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著名的诗歌《钱塘湖春行》。

  二、回顾学法

  赏析诗歌的方法

  1、朗读诗歌

  2、弄懂诗意

  3、理解内容

  4、品味语言

  5、想像感悟

  三、整体感知

  1、读诗。

  (1)听录音朗读

  (2)教师范读并指导朗读

  (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3)自由朗读

  (4)指名读

  (5)全班齐读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解决预习时划出的疑难之处,后集体交流、明确。教师指导并强调重点字词。

  解释诗中划线词的词义:

  初中七年级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三

  一、导入。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问: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按:这是总问,以下再逐句问。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亏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问:“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莺不多;如多,当为“处处”。)为什么“争暖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问: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行”字)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呢?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三、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一、导入。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二、初读熟悉全诗:

  1、 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 生齐读;正音正字

  3、 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 师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读读讲讲问问。

  问: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问: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按:这是总问,以下再逐句问。)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亏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问:“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莺不多;如多,当为“处处”。)为什么“争暖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问: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

  问: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行”字)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呢?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四、精读寻觅春踪:

  ?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 生:早春

初中七年级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初中七年级语文《春》优秀教案设计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教案

3.初中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材教案

4.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教案

5.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等)的教案设计...

6.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教案|译文

7.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

8.钱塘湖春行句子赏析

9.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10.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教案|译文

    上一篇:初一语文《钱塘湖春行》教案大全

    下一篇:七年级语文《春》教案设计范文

    41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