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三年级方法>三年级语文>

2020年读《三字经》有感5篇

巧绵2分享

  《三字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范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三字经读后感

  寒假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到新华书店买了很多书,其中有一本是《三字经》。

  爸爸告诉我:“《三字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面包含了很多古代的知识和道理。在古代,上学的孩子都要背诵《三字经》。你也把它背下来吧!”

  我拿着《三字经》这本书,发现里面除了“三字经”,还有很多故事呢!这些故事都是结合“三字经”而编的,真有趣。于是,我就开始背了起来。

  通过背《三字经》,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和道理。比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话是说:人生下来本来是善良的,但是长大以后,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习性就会有所不同。再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几句话是讲汉朝人黄香九岁就知道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父母的被褥,孝敬自己的双亲,这是每个子女都应当做到的。从这里我也知道了,做儿女的应该孝敬父母。我的爸爸妈妈从湖北到离家几千里的浙江教书,真辛苦啊!我一定要做个孝顺的孩子!

  从《三字经》中我还知道孟子的妈妈为了让孩子学好,共搬了三次家。古代有个叫窦燕山的将军,他把五个儿子个个教得都成了有名的人。

  “《三字经》真是一本好书啊!”我一定要坚持把它背完。

  三字经读后感

  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书就像我的启蒙老师使我了解了很多知识,也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

  记得上一年级时,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刚开始我很不喜欢看这本书,因为我觉得它不像《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书那么吸引人,而且还看不懂。妈妈就把《三字经》逐字逐句的解释给我听,妈妈的讲解使我明白《三字经》里的故事虽然没有《格林童话》里的故事好听,但是它的故事很耐人寻味。

  渐渐地我爱上了《三字经》,书中的“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让我知道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融四岁,能让梨”讲得就是:孔融四岁的时候,邻居家送来一筐梨,他走过去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大人问他:“你为什么挑小的呢?”他回答说:“哥哥们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我觉得孔融是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从小就懂得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我也要向孔融学习谦让之礼。

  有一次我和妈妈坐公交车的时候,我看见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着,摇摇晃晃的,我马上站起来扶着她,让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着问:“你为什么要让我坐”,我对奶奶说:“我学习的《三字经》里讲‘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所以我让您坐”。奶奶说:“你真是一个懂事、懂礼貌又孝顺的好孩子”。我听完奶奶的夸奖心里美滋滋的,这都是《三字经》的功劳。

  通过对《三字经》的学习,让我体会到我们中国的古代文化知识流传到现代不变是有它的道理的,如尊老爱幼、尊敬师长、互相帮助、孝敬长辈、爱护公物等等,这些都是从中国古代就流传到现在的,我们应该把这些优良传统一代代的相传下去,把我们的国家发展得更加美丽富强。

  让我们多读一些经典作品吧!书是你最好的老师,是你最好的朋友,它会让你收获很多知识,让你明白许多道理。

  三字经读后感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暑假,我重读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字经》,让我受益匪浅。

  读起来朗朗上口,短短的文字,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告诉我们:我们就像一块璞玉,要想发光,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像播种一样,只有洒下汗水,才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其中,让我最难忘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的就是黄香温席,孝顺父母的故事。这些古朴的文字把我带入了一个爱的世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场景。炎炎夏日,黄香在父亲睡觉时,轻轻地为父亲扇凉,用孝心吹散炎热;寒风刺骨的冬天,他先睡到床上,用自己的体温暖床,再让父亲睡上去,用孝心驱走寒冷。他的孝心像春雨点点,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读着读着,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孝心女孩”——陈春林。母亲病逝,父亲瘫痪,可这些事都没有难倒她,她勇敢地挑起了家庭重担。用自己的孝心燃起了父亲生活的希望,用细心地照护让父亲重新站了起来。她带父上学的行为更是感动了无数的人,成为家喻户晓的“孝心女孩”。无论是黄香还是陈春林,他们都用孝心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这样经典的故事在《三字经》里数不胜数,《三字经》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又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发扬光大,让生活充满爱。

  三字经读后感

  我读过很多书,这些书使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经》这本书。每一次读它,都能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前几天,我读了《三字经》中的这几句:“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我感受颇深。我想到自己平时如果没有老师和父母的督促,根本不自觉学习。有一次做作业的时候,妈妈像往常一样坐在我旁边,看着我写。刚做到一半,妈妈电话响了,有朋友叫妈妈出去一下。妈妈前脚刚出门,我后脚就丢下笔,打开了电脑,玩起了游戏。不知过了多久,我听见了脚步声,赶紧把电脑关了,趴在桌子上写作业。看了这些古人这样自觉地学习,我觉得自己很不应该。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以后我要像东汉晋代时的孙敬、战国时期的苏秦一样,在没有别人的督促下自觉地学习。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最令我感动的一句话。每次读到这里,我的眼眶都是湿润的,因为我想到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也想到了我对爸爸妈妈的一点一滴。一次我高烧,爸爸隔一会儿就给我擦酒精,帮我降温,竟一夜没有合眼!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关心我、爱我,而我却不知道关心爸爸妈妈,很少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想到这些,想到黄香,我觉得好惭愧!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善恶,什么是爱!我会像黄香那样真挚地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每一个人!让《三字经》伴我成长,让爱与我同行!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它的作者是谁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但是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王应麟晚年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的时候,编写了一本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据传就是《三字经》。

  一说是宋代人区适子。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一中记载:“童蒙所诵三字经乃宋末区适子所撰。适子,顺德登洲人,字正叔,入元抗节不仕”,认为广东顺德人区适子才是《三字经》的真正作者。

  一说是明代人黎贞。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即以为明代黎贞撰。

  中国宁波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如安在《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二期上发表了《历史上最早记载〈三字经〉的文献——〈三字经〉成书于南宋中期新说》一文,判断《三字经》应成书于南宋绍熙(1190年-1194年)至嘉定(1208年-1224年)年间,其时代要早于王应麟(1223年-1296年)和区适子。而宁波是目前已知的《三字经》最早流传的地区。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今浙江鄞县),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

相关文章:

1.关于《三字经》读后感6篇

2.《三字经》读后感精选5篇

3.关于《三字经》读后感500字9篇

4.《三字经》读后感

5.《三字经》读后感500字

6.关于《三字经》读后感800字6篇

7.关于《三字经》读后感7篇

    32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