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一年级方法>一年级数学>

一年级数学复习方法总结

文琼2分享
 

  一年级数学怎么学?很多家长苦恼于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年级数学复习方法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方法有如下几种:

  1.系统归类法。将某一个类别的数学知识,按一定标准,以图表形式整理归类。这样不但能弄清数学知识的纵横内在联系,而且能更系统、更牢固地掌握这一部分数学知识的主要内容。

  2、提问法。可以几个同学,也可以家长与孩子一起,根据某一部分复习内容,互相提问题。让孩子回答,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这样既能增强记忆,又能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专项练习法。如果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购买了一些练习册或者测试卷,可以在复习时针对孩子的薄弱环节,做一些专项的练习或测试。比如对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专门练习判断题;计算出错率较高,可以每天坚持5分钟口算题等等。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整理

  一、20以内的数

  1.正确地看图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20各数。

  2.会一个一个、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地数20以内的数,

  单数: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双数: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五个五个地数:0、 5 、10 、15 、20

  3.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_会认读“左右”两个

  18的前面是(17),18的后面是(19)

  _ 会填写组成格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20以内各数的组成,知道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十十位。

  例如:一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16.

  2个十是20;20里面有2个十。

  _ 十位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6,这个数是(17)。

  二、20以内的加法

  1.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以内的加减法

  例如:9 + 8 = 17 10 - 4 = 6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2. 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看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和算式的大小。

  5.20以内进位加法,凑十法。

  三、认识图形

  直观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用做记号的方法数图形的个数。

  四、分类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五、认识钟面

  1.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2.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能说出大约是几时。

  3.知道钟面的时刻过一小时是几时。

  六、比一比

  1.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_会书写“多少”两个字;

  2.通过观察、操作,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并学会借助线段图等其它标准来比较。

  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老师要用赞美的眼光去看他们。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们会适时的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们会用希望的目光加以暗示。

  此外,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利用多媒体、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计算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一年级学生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他们对同一数学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过分强求一致。所以我们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儿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对能解答出得数同学都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奖励,让他们体验到创造之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养成大胆发言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们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四、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们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 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文具盒、粉笔盒、 电冰箱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养成共同合作探究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学习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十几减9 教学为例,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个球,盒外3个球),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3个球中拿掉9个球,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 球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尽显各组。有的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4个;有的说:我是先从一盒 10个球中拿掉9个,再把盒内剩下的1个和盒外3个合起来得4个;有的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3个,再拿去盒内的6个,还剩4个;有的说:我是从盒内拿出 1个和盒外3个合起来得4个;还有的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 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条理性都得到了训练,得到了提高。

  总之,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扎根、结果。但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必须从点滴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和您并肩作战,您呢?


    375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