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安全知识>

工业煤气安全知识资料整理

谢君分享

  煤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气体,工业煤气安全对于工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工业煤气安全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工业煤气安全知识

  煤气爆炸是煤气和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遇明火、电火花、燃点以上温度等可产生。煤气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煤气浓度在爆炸限范围以内;二是受限空间;三是存在点火源。只有这3个条件同时具备,煤气才能爆炸。

  爆炸原因:

  (1)产业炉窑内温度尚未达到燃点温度时就输进煤气,使炉窑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点火时发生爆炸事故;

  (2)强制送风的炉窑未开风机,煤气由闸阀窜进送风管,点火时,发生爆炸;

  (3)产业炉窑送煤气点火时,操纵职员误把煤气旋塞的开启当成封闭,将煤气送人炉窑,点火发生爆炸;

  (4)产业炉窑第一次点火时,送煤气未点燃,未经处理的剩余煤气就第二次点火,发生爆炸;

  (5)产业炉窑的送风机忽然停电,煤气不能完全燃烧,部分煤气从烧嘴窜进空气管道,发生爆炸;

  (6)煤气设备停产后,未将煤气处理干净,又未经爆炸试验,动火发生爆炸;

  (7)煤气发生炉的送风机忽然停电,煤气倒流窜进空气管道,发生爆炸;

  (8)预备投产的煤气管道,与有煤气的管道没有用堵盲板隔断,煤气由闸阀漏进新管道,未经空气分析检查,动火发生爆炸;

  (9)煤气设备停产检验,设备内的煤气已清除,检验合格,答应动火,后因蒸汽管未与煤气设备断开,另一台正常生产的煤气设备的煤气沿蒸汽管道及闸阀窜进检验的这台设备中,第二次动火时未经化验检查,发生爆炸;

  (10)煤气设备着火时,未通进蒸汽或氮气充压,未切断煤气来源,发生回火爆炸。

  安全对策:

  在员工中广泛开展危险预知活动,凡直接接触、操纵、检验煤气设备的职工,都要熟悉煤气设备的结构及性能,知晓煤气的危险性,把握煤气设备的安全标准化操纵要领,并经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方可上岗操纵。

  煤气设备停产检验时,必须将煤气处理干净,并将其与正常生产的煤气设备用盲板或闸阀和水封隔断,把煤气设备上的蒸汽管、水管断开。

  在煤气设备上动火或炉窑点火送煤气之前,必须先做气体分析。一般停产检验的煤气设备内空气中的氧含量应在20.5%以上,炉窑点火送煤气时,煤气中的氧含量应不大于1%。

  工业煤气火灾知识

  煤气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的空气,二是有明火或者达到煤气的燃点。

  事故原因:

  (1)在焦炉地下室或者在平炉炉台下一层带煤气抽堵盲板时,煤气大量逸出,与火源接触,发生着火事故;

  (2)带煤气作业时使用铁质工具,撞击火花,引起火灾事故;

  (3)带煤气作业时,四周有火源或裸漏的蒸汽管道,引起火灾事故;

  (4)煤气管道停产检验时,管道内的萘等存积物或硫化铁自燃起火;

  (5)煤气设备动火时泄漏的煤气引起着火;

  (6)煤气设备停产检验时,煤气未清扫干净,又未预备好消火设施而动火,发生火灾事故;

  (7)雷击或焦炉煤气放散口积存硫化铁,引起着火事故。

  安全对策:

  带煤气作业时,40 m以内禁止一切火源,不采取特殊安全措施,严禁在焦炉地下室带煤气作业。

  带煤气作业应使用铜质工具或铝青铜合金工具,禁止使用铁质工具。

  在裸露的高温蒸汽管道四周,设备应做尽热处理。

  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应备有防火消火设施。停煤气动火的设备必须清扫干净。

  工业煤气生产安全事故救援知识

  爆炸事故抢救

  煤气设备或炉窑一旦发生煤气爆炸,不仅损坏设备,还会造成职员伤亡或中毒。爆炸事故发生后,应首先救人,同时切断已发生煤气爆炸设备的煤气来源,防止二次爆炸。如煤气设备未损坏,应查明爆炸原因后再送煤气。

  火灾事故抢救

  煤气火灾往往是熊熊大火,煤气管道内起火则往往是黑烟滚滚。根据煤气着火的情况,应局部停止使用煤气,想法封闭闸阀降低煤气压力,并向着火的设备内通进大量蒸汽或氮气。煤气管道管径在150mm以下,可直接关闸阀熄火。万一发生爆炸,最大爆炸压力约为0.7 MPa(7kg/cm2),管径小的钢管足够承担煤气爆炸压力。管径在150mm以上,关闸阀降低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49~98 h,严禁忽然完全封闭闸阀或水封,以防回火爆炸。煤气火灾抢救工作应特别留意以下几点:

  (1)煤气设备已烧红时,不得用水骤然冷却,以防煤气设备变形,漏出煤气更多。

  (2)煤气闸阀、压力表、蒸汽或氮气管头,应有专人控制操纵。

  (3)蒸气来源有困难时,可调用蒸气机车或汽吊。

  (4)如煤气管道内沉积物着火,可密闭人孔隔尽空气使其灭火。


猜你感兴趣:

1.使用燃气灶必懂的安全常识

2.高炉煤气安全知识

3.煤气发生炉安全知识

4.冶金煤气安全知识

5.煤气使用安全常识

    106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