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理学论文>数学>

七年级学生数学论文2000字

秋梅分享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入门学科,引导七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教法,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肩负的重要责任。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学生数学论文2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学生数学论文2000字篇1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一数学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华东师大版的初中数学新教材已出炉。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面对数学新教材,教师要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师完全掌控课堂的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把握学生,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一数学;新教材;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随着初中数学教材的新鲜出炉,广大数学教学要善于利用生动的教材来带动精彩的课堂。笔者以初一数学新教材的第一章教学为例,谈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新教材,对学生以及数学教学有何裨益,数学教师们如何利用好新教材来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简单却生动的数学新教材

  初一数学新教材第一章的内容不多,但却通过简洁的语言及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辅以生活化十足的插图以及相关科学家的生平资料等,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数学画卷。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培养数学兴趣,学会利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如,关于“与数学交朋友”这一内容。这一小节首先通过聊天、谈话等形式让学生逐步走进数学教材,慢慢揭开数学新教材的神秘面纱。然后通过精美的图画如蜂房结构、东方明珠塔等来充分吸引学生,激发其探究学习的欲望。再由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问题来启发学生,要善于观察并思考生活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最后通过相关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明确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是兴趣,然后培养学生刻苦钻研数学知识的精神,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及积极思考的重要性。

  再如,关于“让我们来做数学”这一内容。教材以第一人称来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真切体会数学学习的整个探索过程,尽量使数学生活化,通过生活中的话题来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应具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二、利用新教材构建活力课堂

  新教材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思路,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来构建活力课堂。

  1.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独霸”状况。整个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通过动手及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进课堂教学中来。如,用小剪刀沿直线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剪为两部分,并使这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梯形。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动脑筋进行思考并互相交流、讨论出各种解决方法。再如,各种数字猜谜等游戏,也能于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动手动脑、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新教材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

  新教材对学生思维的激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积极开放自己的创新思维,从而锻炼其思维能力。如:教学“为小区居民设计绿化方案”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激活自己的思维,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力求为居民们设计出一套完美的绿化方案。再如,利用给定的两个图形(圆、三角形、平行线段等),将其组合成不同的图形并进行解说,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互相交流、分享。这样,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效地激发。

  3.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新教材中的数学生活化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其体现出的实用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练习中的许多问题都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请举出生活中隐含有数学问题的例子”“观察学校的教学楼,说出它包含了哪些图形”“填数游戏有着怎样的规律”“家里的水电费应如何计算”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问题来引发学生探究学习以及学以致用的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4.奠定基础,教学相长

  学习的良好开端是极为重要的,初一数学新教材的第一章看似没有什么新知识,其实这是为学生往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正如体育活动之前的准备活动,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个部分的内容重在对之前数学知识的巩固以及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部分的数学知识,相当于对初一学生的起步教学,有利于数学基础牢固的学生更易于掌握往后的数学知识,也有利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充足电,学习往后的数学新知识。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们的知识面得到了有效的拓宽,对于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拓展知识,学生可能掌握得比教师还多。比如,对于文中的插图内容以及相关科学家的故事细节,学生很可能更为熟悉:课本中东方明珠塔的插图,有部分学生能说出东方明珠塔附近的建筑,画面中甚至画面外的;面对填数问题,学生们能随口说出三阶幻方、四阶幻方等,还能准确说出其填数的相关规律,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做到教学相长。这样,既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从而促进精彩活力课堂的构建,最终推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可见,初一数学教材中第一章的学习在学生整个初中数学学习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充分为以后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做

  好初中学生良好的起步教学。

  总之,初一数学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充分创设活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教师也在充分发挥自己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好这一部分的知识,切实为以后的高效数学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文静.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1).

  [2]苏惠平.浅谈初一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2).

  [3]董国雄.对初一数学教学的体会[N].宜春日报,2010-06-15.

  七年级学生数学论文2000字篇2

  试谈初一数学课堂衔接教学策略

  【摘要】 衔接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衔接教学更是每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这一年当中,采用什么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从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过渡到初中阶段,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十分关心的事情. 本文主要论述影响中小学衔接顺利进行的一些因素,并着重提出了一些衔接教学方面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 初一数学;衔接教学;策略分析

  随着教改的进行,中小学教学也越来越强调融合,因此,加强研究中小学衔接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顺利进行中小学衔接教学,使每一个小学毕业生都能顺利进入中学阶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平稳顺利地完成小学向中学的过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本文主要论述影响中小学衔接顺利进行的一些因素,并着重提出了一些衔接教学方面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教学的模式.

  一、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学顺利衔接的因素

  1. 教材和老师的因素

  新改革的小学数学在知识体系和能力方面对学生要求较低,尤其是对学生的数学推理逻辑方面的能力要求较低,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也相对较轻. 而初中数学教学,由于老师对小学课标比较不熟悉,从而使老师造成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过高估计,同时初中教学的科目较多,课堂教学的时间较短,老师上课的速度也相对较快,这就需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要更加的主动和独立.

  而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老师未能正确认识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也未能正确估计学生思维发展的性质,导致没能正确地把握学生小学阶段的教学方式,更没能促使学生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

  2. 环境和心理方面的因素

  对于初一新生来说,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新教材、新同学、新团体、新老师,学生对于环境的认识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而且,学生在经过六年级的紧张学习以后,考取了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学,学生心中普遍认为自己的小学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难免会出现放松的状态. 学生在两个月的暑假期间,基本上已经不再复习小学数学,在上了中学以后紧迫感消失,思想也开始出现松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消失.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也一知半解,同时学生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就使得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问题积累的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学生慢慢产生了畏惧心理,同时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对于初中数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难以理解,最终就使得学生陷入了被动无趣的学习局面.

  3.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方面的因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较多,而且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一般是知识点一出来,立即就讲解一道例题,然后进行点拔提高.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由于教学内容较多,上课速度较快,上课时对教学内容难免出现听不懂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学生课后必须自己看书,自己进行学习. 由于学生年龄的原因,未能体会到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乐趣,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一到初中就被抹杀.

  另外,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老师上课非常的细致,归纳也非常的全面,练习也较为全面,学生考试的时候只需要记住概念、公式,按照老师讲的例题进行解题就可以取得好成绩. 然而,在初中阶段,由于上课内容较多,时间少,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可能将每一种知识应用和解题题型讲解全面细致,只能讲解一些典型的题目,这也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较为困难的原因之一.

  二、初中数学教学顺利衔接的方法

  上述原因都阻碍着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使得衔接教学顺利进行.

  1. 加强数学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好的数学语言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老师数学教学语言的内涵,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教学中的定义、定理、性质等,从而使学生产生盲目学习、一知半解和依样画葫芦的现象. 这样就使得学生在面对命题形式或条件出现变化的题型的时候,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漏洞百出. 因此,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应当放在数学教学首位.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做到:

  (1)针对学生的语言水平,组织语言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下面的错误:-3 - 1 = -2,-■ < -■,-(-8)的相反数为8,学生在面对这些简单概念题的时候也会出错误,分析其原因,往往是对数学概念不能清楚地了解. 因此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语言理解能力,而不能过高的估计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用通俗、直观的语言去讲解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定义等,对于那些比较抽象的定义,要多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定义. 例如,在讲解方程概念的时候,老师要抓住学生已经理解等式概念的优势,用等式来说明方程的概念,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等式概念的基础,对方程概念也就会牢记. 这样学生在遇到3x - y = 5,x - 1 = 3,■ = 2等是不是方程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错误.

  (2)合理利用数学语言的特点.

  数学语言一般可以分为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类型. 而按照表述语义区分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述性语言,例如法则、图形等,这类语言主要用于表述数学教学的一般思想过程;另一类是判断性语言,如定理、定义、性质等,这种类型的语言一般是为了解释数学的思维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要正确区分语言的寓意,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例如在表述第一类语言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具体的过程,抓住过程进行教学,尤其是对于表述思想或过程较为复杂的语言要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进行讲述.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时候,由于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部分,学生解题时错误也比较多,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一法则表述的过程分解成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确定正负号,第二个环节是确定数值(绝对值进行加或减),按照这一过程多练习几道题以后,学生就能明白法则的过程,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第二类语言,要着重讲解条件和结论,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取得这样的结论,通过这样的具体讲解和例题练习,学生应用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猜你喜欢:

    3401044